灾难的完美诱惑
--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商业成功的奥秘
2017-02-13刘沁韬
刘沁韬
灾难的完美诱惑
--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商业成功的奥秘
刘沁韬
2016年,由新海诚导演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上映后,除在日本国内取得不俗的票房外,在台湾、香港、泰国等地也收获了超高的票房.该片在中国大陆上映后,票房高涨且好评如潮.本文试从视觉文化的视角,分析《你的名字》取得商业成功的原因.
尽管制作人川村元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问这部作品如此热卖的原因,我们这些参与了电影制作的人自身都不清楚",但《你的名字》毫无疑问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打磨.影片脚本、绘画、音乐三者完美融合,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参与影片意义阐释的积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出似乎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身影.在观影过程中,观众个体始终处于活跃的个人化意义建构中.
一、影片画面
--视觉挑动的盛宴
影片在画面处理上常使用实地取景的手段,再用专业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成品图明度高、对比小,打造出既华丽又柔和的画面效果,在保证绘画感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地唤起现实的熟悉感.亦真亦幻的画面,不同元素的精心组合,共同营造出诱惑人心的"气氛",最大化地调动了观影者的情绪,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一点影子;同时又保证了距离感,令观影者与之保持着安全的心理距离.
谈及画面处理时,有一点常常因熟悉感而容易被观影者所忽略,即影片逼真的细节还原.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品牌标识的植入,如片中的自动售卖机就打上了"Boss Coffee"的标识,这是一家已经有百年历史的日本企业.另外,还有更广为人知的NEC、日立、东芝、索尼、松下、夏普等品牌,也都出现在片中城市建筑的广告牌上.
如果说这些画面的出现有赤裸裸的广告植入之嫌疑,那么片中出现电玩用品的细节,则令游戏迷们"忆起了自己奉献出的青春".
二、影片内容
--现代与传统的虚假结合体
影片围绕"彗星毁灭小镇"这一虚构的桥段展开.小镇毁灭的灾难,正是对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所言的"灾难的诱惑"的响应--地球上不可避免或无法逆转的天灾人祸被巧妙地影射成"彗星碎片的突然袭击".这些被消费和后置的现实世界的历史和事件,整个地用戏剧的方式加以戏剧化地呈现.对于观众而言,这种虚构就变成了"实际不存在但又偏偏存在的事实".挽救灾难的激情被表面波折轻而易举地实现,对历史命运不可逆转的无可奈何被轻易地超越,如此种种给予了所有的观众以俗称"治愈"的安全感.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度,而日本的观众对影片内容的体会建立在日常的灾难经验之上,无疑能引发其深刻的共鸣.
在整个动画之中,结绳是一个贯穿于整条主线的存在.祖母告诉三叶:"连接绳线是'产灵',连接人与人是'产灵',时间的流动也是'产灵',我们做的结绳,也是神的作品,也是时间流动的体现.聚在一起,成型、扭曲、缠绕,有时又还原、断裂、再次连接……".结绳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片中,无论是结绳的信仰,还是让三叶和泷实现"灵魂互换"的祭神仪式,这些传统的元素所承载的内在意蕴,早已在脚本的设计下"遗失",成为一套在片中自然抽空的符号形式.这也正是利用了鲍德里亚指出的大众传播的特点: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杜绝象征性或说教性发生作用的可能,保证正在进行文化消费的观众能集体参与这一虚幻梦境的建构.在这里,宗教传统的意蕴被彻底抽空,只剩下神力的操纵,不动声色地让观众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潜在欲望.比如在影片中因为不可思议的灵魂互换,身为城市少年的泷得以短暂地逃离令人疲惫的都市,身为乡村少女三叶得以进入期盼已久的丰盛繁华的都市,满足了现代都市生活里人们的"围城"想象.
影片内容巧妙地通过现代与传统元素的虚假融合,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互换想象,调动了观影者参与影片意义的建构.
三、内容、画面、音乐的综合运用
--青年文化的日常
除了彗星毁灭小镇的桥段引发了观众深深的代入感外,影片高度还原的场景细节和美轮美奂画面,配合着唯美清新的配乐,渗透了青年文化的日常.比如片中将"可燃垃圾"涂鸦改为"可萌垃圾"的小细节,令观众不由会心一笑,似乎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片中把青春的元素融入得十分巧妙,不论是少年懵懂的恋情,还是少男少女相处的天真烂漫,抑或是寻找人海中失落名字的怅惘,无一不渗透着青年一代成长的日常.
与名字和经历的遗忘相对应,片中三叶和泷从开篇到剧终的大量台词都是在近乎撕心裂肺地一遍又一遍进行毫无回音的质问:你是谁?我为什么要哭?我为什么想不起我做的梦?我为什么总有丧失感?我在寻找着谁?你的名字是什么?我怎么能忘记呢?在对观众轮番轰炸之后,不失时机地加上一句: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去见你!这些台词和剧情的完美共舞,令观众沉迷在焦虑的紧绷中而终于得以片刻喘息.在三叶和泷多次错身而过后,观众对二人的重逢几乎绝望;直到最后二人在疯狂的寻找后终于相遇时,观众们紧悬的心才真正松弛下来.导演耍弄着翻云覆雨的手段,将片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高高抬起而又轻轻放下,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样的剧情安排,无疑在暗示观众:如果命运让两个人相遇,那么"所有的偶遇都是久别重逢",是否拥有共同的经历不重要,是否拥有共同的志趣也不重要,甚至记忆也不重要,只要有了神秘的缘分,单薄的故事也能得到虚假的充实.
青年文化的日常加上虚构的想象和唯美的画面与音乐,怎能不令人沉浸在这一虚假神话的安慰中呢?
四、宣传阶段
--对影片海报和内容的恶搞
《你的名字》的火爆,离不开各类媒体的宣传造势.上映前,各类媒体的追踪报道,尤其是利用微博平台恶搞的形式,使影片的热度飙升.微博恶搞可分为两个阶段:影片刚于日本上映后,主要集中为对海报的恶搞.将"你的名字"用各地方言代替,如"你叫啥子""你叫咩名""您哪位""丫谁呀""你叫虾米呀""侬叫撒",等等.在中国上映后,则集中为对影片内经典场景的恶搞.网友脑洞大开,各种恶搞频出,如把男女主人公回眸重逢的画面替换为快递签收、交警查驾照、盲人算命、漫画中的恶魔召唤,甚至约会女优的场景.这些有趣的调侃是对电影本身润物细无声的宣传.
五、结语
--灾难的完美诱惑
《你的名字》无疑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娴熟地运用各种元素,打造出亦真亦幻的画面,营造出诱惑人心的气氛,令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一点影子.观众沉迷于影片中不断涌现的各类激情符号,消费着被赋予伟大崇高的日常.《你的名字》的巨大成功,与现代消费社会的推动是紧密不可分的.
刘沁韬:湖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周伟华
杂志排行
影剧新作的其它文章
- 漫谈弋阳腔《拒诏扑火》中介子推形象的塑造
- 谈谈诗画剧《为了可爱的中国》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 舞台灯光技术与现代戏剧表演
- 大型原创现代赣剧《青山作证》服装设计与制作的思考
- 中宣部 文化部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
- --新余采茶戏《夏布谣》艺术再现的思考">传统地方戏之"实验者效应"
--新余采茶戏《夏布谣》艺术再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