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翁清溪的流行歌曲创作特征及影响

2017-02-12孙勇丹

音乐传播 2017年3期
关键词:清溪流行歌曲乐句

■孙勇丹 郭 鹏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中央音乐学院,北京,100031)

翁清溪的流行歌曲创作特征及影响

■孙勇丹 郭 鹏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中央音乐学院,北京,100031)

中国台湾地区作曲家翁清溪创作了数百首流行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广泛的影响。从其音乐生涯中可见,作曲家的天赋、努力、视野、抱负等,支撑了其音乐成就。其优秀歌曲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语汇、不拘一格的曲式结构,以及含蓄朴实的音乐表达,既具流行音乐特质和时代气息,又富民族神韵且能为广大听众普遍接受。以其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创作的歌曲,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对大陆流行乐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翁清溪 流行歌曲 音乐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流行歌曲的复苏成为我国社会音乐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而这一过程可以说是以港台地区流行歌曲的成功抢滩登陆为肇始。对这一时期的歌手及其演唱风格的评述较多,而有关作品和创作者的研究成果则较少。对此,本文将另辟蹊径,选择颇有代表性的、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广泛影响、被誉为“幕后金手指”的中国台湾著名作曲家翁清溪(1936—2012)及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20世纪60年代起,翁清溪创作了数百首热门的流行“金曲”,改编过大量爵士大乐队作品,而如邓丽君、凤飞飞等诸多知名歌手也曾得益于他的点拨,其作品中的那一条条起伏曼妙、优美动听的旋律,如同涓涓溪水一般,流淌在几代人的心间。本文对翁清溪的音乐生涯进行梳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优秀歌曲的形态特征与审美表达,进而阐述其对大陆流行乐坛的影响。

一、翁清溪的音乐生涯

1936年,翁清溪出生于台湾的一个汽车世家,其祖父和父亲一代都是从事和汽车相关的职业。青年时代的翁清溪也曾做过汽车销售,还有过在银行的工作经历,但他热爱艺术,特别是音乐,并立志要将音乐作为一生的事业。通过自修,他学会了吉他、钢琴、萨克斯、小号、口琴、小提琴、黑管等多种乐器,为他日后蓬勃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

翁清溪不仅很有音乐天赋,而且在音乐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和独到的见解。他还坚信,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于音乐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并先后三次赴欧美深造。最早,他来到欧洲学习古典管弦乐技法;1973年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研习爵士乐,回来后筹组“台湾电视公司大乐队”,担任团长兼指挥,在电视综艺节目上演奏爵士乐,同时进入电影圈从事电影配乐工作,所创作的《小城故事》和《原乡人》等电影音乐,赢得多项大奖;1985年,近天命之年的翁清溪,在其事业高峰期断然决定再度赴美,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修电影配乐,此时的他,只是为了达到更高的音乐造诣,由此更好地证明自己的音乐实力。①参阅钱恋水、王临朔《翁清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原载《东方早报》,转引自“新浪音乐”,2013年6月6日。http://ent.sina.com.cn/y/2013-06-06/09403937233.shtml

翁清溪一生创作了数百首畅销流行歌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惊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就开始为广大乐迷所熟知,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原乡人》、《春风满小城》、《几时再见》、《追梦》、《无情荒地有情天》等等。这些歌曲温婉动听、优美抒情,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唱响了一个时代。因此,他荣获第十届台湾金曲奖终身成就奖。

除了拥有众多畅销金曲创作者的身份,翁清溪还展现出更为宽广的音乐视野与高远的艺术抱负。他于1996年组建爵士大乐队,并于1998年发行爵士乐专辑《Jazz Walk》,演奏了《望春风》、《淡水暮色》、《思想起》等具有全新风格的老歌;后再度推出以发展本土音乐为宗旨的《Jazz walk 2翁清溪的爵士音乐会——月亮代表我的心》,曲目多为改编的中文流行歌曲及电影插曲,其中包括作者于60年代为《浪花》、《我在恋爱》、《原乡人》等影片创作的歌曲。翁清溪以爵士大乐队的手法对这些本土民谣风格歌曲进行重新编曲,配上本地一流乐手出色的即兴演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本土爵士乐风情。

晚年,翁清溪除了担任金马奖电影音乐评审之外,也在台北艺术学院教授即兴创作课程。虽然声称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但他对音乐的热忱始终未减,坚守在音乐创作的第一线,并栽培着新一代的音乐人才。

二、歌曲的形态与风格特征

流行歌曲的创作原则和形态规律本身并不难把握,但若要创作出既具流行音乐特质和时代气息,又富民族神韵且能为广大听众普遍接受的作品也并不容易。从翁清溪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沐浴中西方音乐文化多年,深受多种音乐风格的影响,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歌曲创作的经验。

(一)民族风格的旋律语汇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长河中积淀下璀璨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当代作曲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并成为他们写作旋律时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作曲家在选择这些素材进行创作时,会将个人的审美偏好与平日的音乐积累和训练融入其中,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

一是选用民歌音调原型稍作加工,流露出自然的民歌风格。这种情况在翁清溪创作的歌曲中比比皆是。如电影《小城故事》的同名主题曲(1979,庄奴词),作者以4/4拍、主-副歌结构、五声宫调式组织音乐。两个乐段均包含“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其中,主歌节奏以顺分、均分为主,平稳持重,其中起、承、合句句尾驻留于长时值结束音,形成了鲜明的句读,转句则展露出更为绵延的运动方式,气息也更为连贯;旋律线条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各乐句以鱼咬尾方式相连缀,其中起、转句体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承、合句反之,起伏有致,抑扬相间,从中可提取多种四度三音列,体现出委婉、清丽的南方山歌特点。②乔建中先生认为,含有三—二度(或二—三度)关系的四度三音列,是南方山歌音调结构的重要原则之一。参阅乔建中《论汉族山歌的音调结构特征》,载赵宋光主编《旋律研究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125页。副歌从中低音区开始,迂回绕唱,如叙家常,后直线向高音区攀升,同时引入上行六度跳进,积聚了音乐的情感力量,最后产生了与主歌近乎“合尾”的效果。无论是从调式类型和旋律线条,抑或是从音乐的组织原则和发展手法来看,这首歌曲均体现出对我国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二是以民间音调为基础,受西方音乐创作思维影响。这类歌曲往往从民族化主题音调开始,在旋律运动过程中时刻流露出受专业作曲技法加工改造的痕迹,是作者内在民族乐感与专业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后的创作自觉。如同出自电影《小城故事》的插曲《小路》(1979,庄奴词),为4/4拍,再现单三部曲式,以六声羽调式(加变宫)为基本素材。第一段由两个平行关系的方整型乐句(4+4)构成:先由起于角音的上行四度三音列开始,经偏音变宫后回归起始音,构成正波型旋律线条,后强调包含下五度跳进的三音列,并通过收束于羽音和宫音而形成乐句间的呼应,由此形成调式的变换与对比,前后两部分均体现出前松后紧的节奏样态,体现出节奏材料的统一性。第二段由两个平行关系的方整型转调乐句(4+4)构成:引入羽、宫交替进行的新材料,接下二度模进,表现出主到属的和声色彩转换,忧悒中蕴含激动情绪;乐句间的对比在于第一句后半部分延续之前的和声进行,旋律运动呈逐渐下降态势,第二句则以重属到属的和声进行向平行宫调转调,配以上下折转的分解和弦大跳音调,形成鲜明的色彩变化,为平和宁静的音响注入了动力因素,表现出心境的变化和情感的升华。这首歌曲在挖掘民族元素的同时,运用西方专业作曲技法加工,成为“中西结合”的一个范例。

(二)不拘一格的曲式结构

流行歌曲的曲式结构普遍简洁短小,但若选择合理、运用得当也可为歌曲增添一分别致的美感。翁清溪即以较为广博的文化视野,选择中西方多种类型的曲式结构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

《月亮代表我的心》(1973,孙仪词)是翁清溪最著名的一首歌曲,可以说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除了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词,这首歌曲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采用了西方早期流行音乐的经典样式——“aaba”曲式,即由三个重复性的主题乐句a与对比性的桥句b组成,容易使人记忆和认同,常见于20世纪20至50年代的美国叮砰巷(Tin Pan Alley)流行歌曲,①参阅[美]大卫·李·乔伊纳著《美国流行音乐》,鞠薇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民国时期也有部分时代曲对这一曲式有所借鉴,②如,《如果没有你》是电影《柳浪闻莺》(1948)的插曲,词曲均出自作曲家严折西之手,即采用了这一曲式结构。由此可以推断出作曲家受到了上述音乐类型的影响。

这首歌曲的a句是全曲的核心主题,可划分为对称的两个乐节。第一乐节又可均分为两个乐汇,主要表现出向上的旋律运动态势。第一乐汇由弱起八分音符起句,接大附点顺分节奏型,在主和弦和三级和弦的基础上,构成同功能上行和弦分解音调,并展露出类似和声连接法式的旋律运动。具体表现为:第1—2小节,旋律由主和弦的根、三、五音演变至三级和弦的五、根、三音,两个小节的首音为下小二度关系,后两音相同;第二乐汇展现为由弱起属音开始,上行到达主音高点后回归起始音的正波型旋律线条。第二乐节也可均分为两个乐汇:第一乐汇主要强调了弱起的级进下行三音列音调及主音上的同音重复,情感含蓄而深沉;第二乐汇则展露出上下波动的旋律运动,后驻留于属和弦之中。第二、四句应标记为a’,与a句保持平行关系,主要表现为主和弦的收束状态,由此构成“属—主”呼应。总体上,a句旋律主题婉转动人,飘逸浪漫,一曲唱完,它周而复始地出现多次,其中某些片段仿佛始终萦绕在脑际,不绝于耳。b句作为对比性的部分,成为a句间的自然衔接与过渡,由呈平行关系的两个对称乐节构成:乐节先是对a句第二乐节中的级进下行材料进行衍化,后引入连续五、六度大跳音程,加强了情意告白的语气,和声方面亦沿用a句主要和声进行;乐节间的平行关系体现在尾部全然不同的旋律走势,其中前乐节主要展现为低音区的环绕式音调,接反向六度上跳;后乐节则直线级进上行,以属准备方式期待a句再现。

以变换节拍、中等速度、非对称两段体组织而成的电影《原乡人》的同名主题曲(1979,庄奴词),具有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形式特征。第一段以六声宫调式(加变宫)为主要素材,包含三个非对称的乐句(2+2+3),前两句为平行关系,第三句由前句派生发展而来:第一句由弱起的“八十六”节奏型起句,构成正波型旋律线;第二句以相同方式起句,却变换了和声色彩和旋律运动方向;第三句以鱼咬尾方式与前句相连缀,进一步强化了“八十六”节奏型的使用,由此加大了节奏密度,并以变换节拍的方式加强了音乐的结构灵活性,扩充一小节。事实上,三个乐句可以理解为传统“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在节奏上的压缩和变形,这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句:其所含的两个平行关系乐节实可看作两个乐句(的变形),它们被通过节奏密度增大和节拍变换等重要技术手段压缩合并为一句。

第二段不同于前段的非常规结构,包含对称性的、具有“起、承、转、合”意味的四个乐句(2+2+2+2)——均以正拍起句,其中前两句保持平行关系,在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的旋律语汇中,引入下行六度和八度大跳音程,低回深沉;后两句保持派生发展关系,以级进为主,通达连贯,分别构成正波和反波型旋律线条。

(三)含蓄朴实的音乐表达

乐如其人,翁清溪创作的歌曲属于“轻柔派”,从中可以感受到其温文尔雅、庄重平和的性格。他创作的旋律,配以庄奴的歌词,再交由邓丽君进行出色的演唱诠释,风靡了全球华人圈。

1973年,年届37岁的翁清溪只身一人在海外求学,每当他在公园散步的时候,草坪上一对对情侣促膝交谈的场景便会触发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切身感受。于是,他触景生情,创作出《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百唱不衰的经典歌曲。③参阅王文《作曲者证实:〈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不是邓丽君》,原载“新华网”,转引自“新浪网”,2004年10月1日。http://news.sina.com.cn/o/2004-10-01/07413817160s.shtml

整首歌曲旋律优美舒缓,歌词质朴深情,以现代的音乐语言传达着宛若内心独白般的含蓄爱意。在邓丽君的低吟浅唱之下,纯美无瑕的浪漫爱情如同朦胧而柔和的月色,令人柔肠百结,优美的旋律更是在听者心间百转千回,激起阵阵涟漪。“执子之手”、“天涯月明”的境界,在后工业时代的纷繁世界中,恐怕愈益难得。纯真年代的执着爱恋,被含蓄地表达为“托月寄情”的情愫,在清峻光辉的月夜中幻化为延续半个世纪的动人传说。

寻根意识在多数台湾文艺作品中都能窥见一二。这种寻根意识,就是将台湾与大陆生存状态之异同进行对比,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台湾民众的寻根情结便以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为基础,深植于故乡热土之上。翁清溪的流行歌曲,也体现出这样的寻根意识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原乡人》原名《原乡情浓》,曾获1981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歌曲抒发了台湾省的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深深思念之情,并表达了他们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美好愿望。描写美丽而富饶的家乡自然风光、寄情于景并充满生命活力与希望的歌词,与民族风味浓厚的音乐语言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犹如一股山野之气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

翁清溪所创作的歌曲中最富当地风情的作品莫过于《小城故事》。几指三弦,几声二胡,柔和甜美的“气声”,一种朴实无华的小镇风情跃然银幕,数十年后依旧令人回味无穷。对于当时逐渐迈向城市化、工业化的海峡两岸同胞而言,这首《小城故事》以馥郁淳厚的乡土风味,适时地给予了许多游子以情感上的慰藉和文化上的归属感。

三、对大陆流行乐坛产生的影响及内在动因

以翁清溪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创作的歌曲在台湾开始风靡之时,大陆正处于“文革”时期。随着1978年这个重要转折年份的到来,“冰封”逐渐化解,社会意识的转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人们长期以来被禁锢和压抑的思想情感急需一道得以释放的缺口。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翁清溪等作曲家的歌曲在祖国大陆快速传开,凭借其曲婉深情、平易朴实的音乐语言,直击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满足了长期以来难以触碰的情感诉求。一位音乐学家曾经对此做过准确的评价:“对于刚从‘文革’中走来、听腻了革命群众歌曲‘高硬快响’风格的绝大多数当代青年来说,听到这种以‘轻柔细软’风格歌唱爱情主题的流行歌曲,就像久旱逢甘雨、酷热临凉风一样,立刻毫无保留地接受它,由衷地喜爱它。”①居其宏著《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页。

不止如此,这些歌曲还引发了大陆一批作曲家对流行歌曲的广泛关注,并使他们意识到有效利用这一体裁同样可以为广大群众创作出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由此进入了其对港台流行歌曲进行认真研究和剖析,并付诸创作实践的阶段,进而掀开了以抒情歌曲为代表的新时期大陆流行音乐历史的新篇章。更多样地反映着人们的心声,憧憬着新时期的生活理想,一首首欢乐的歌从百废俱兴的时代巨浪中飞出,其生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备受滋养,蓬勃而生。

结 语

源自对音乐的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翁清溪成为同辈音乐人才中的佼佼者,从其所涉猎的多种不同音乐领域和质量高、数量大的音乐作品中便得以看出。他的歌曲汲取了来自多方面的音乐养分,其中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丰富多样的旋律语汇、组织原则和结构样式成为其创作的重要基础。

翁清溪等人创作的港台流行歌曲在改革开放初期传入大陆,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虽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来自“正统”音乐界的反对声音,但其积极的方面却不容忽视:在一个文化一度极其封闭且枯竭的历史时期,以一种清甜如甘泉般的歌声及时地浸润人们久旱的心田,缓解他们饱受创伤的精神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还激活了大陆作曲家的创作力,间接推动了大陆流行音乐的复苏和萌发。

(作者按:今年正值翁清溪先生逝世五周年,本文对他的音乐生涯、创作风格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缅怀。)

[1]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2]宋晓明、刘蔚主编《追寻1978——中国改革开放纪元访谈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居其宏、乔邦利著《改革开放与新时期音乐思潮》,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彬著《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黄会林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李璐著《20世纪后期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传播与影响》,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责任编辑:韦 杰)

孙勇丹,艺术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作曲技术理论、流行音乐文化,现为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怀柔分校、北京城市学院表演学部教师。

郭鹏,艺术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教师,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当代流行音乐、爵士乐。

猜你喜欢

清溪流行歌曲乐句
《清溪雅集》
清溪河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碧玉清溪织彩绸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