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7-02-11杜华章
杜华章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 江苏 泰州 225500)
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杜华章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 江苏 泰州 225500)
在构建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和2014年江苏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个分类指标的评价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曲线呈“U”字型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两者成为江苏省低碳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苏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成为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苏中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苏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偏低,但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碳农业;熵值法;综合评价;对策建议;江苏省
近年来,江苏省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人地矛盾更加突显,耕地质量不断退化,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失衡等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对江苏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1,2]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农业减排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低碳农业的发展,对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或测算成为国内外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谢淑娟(2013)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方式、能源利用低碳化、农业碳汇效应等 4个维度,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广东低碳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钟婷婷(2014)等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和社会投入水平等4个方面入手, 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市、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4]吴丽娟等(2014)、王亚伟等(2015)先后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5,6]另有一些学者对构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也做了一些探索[7,8],但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测度标准与量化测算方法。
新世纪以来,江苏省重视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摒弃“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大力推广以“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和种养业生态循环利用”为重点的低碳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集约、农村环境良好”的农业生态文明新格局,全省低碳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4]本研究运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和2014年该省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江苏省及省内不同经济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体现和反映低碳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实质,全面、客观和综合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观念出发,借鉴有关学者对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9,10],结合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能源低碳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二级指标(分类指标)。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指标包含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单项指标;资源减量投入指标主要是低碳农业发展中农药、化肥、农机等物化投入指标;能源低碳利用指标主要涉及石化能源、碳排放与碳生产力等能源低碳利用效率的单项指标;资源环境安全指标主要考虑生态、土地等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单项指标。同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持续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筛选出16个参评因子(单项指标),建立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量化评价可采用熵值法,计算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和各相关分类指标的评价值。熵值法(Entropy value method)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能客观地评估某区域一定时期内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是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11,12]
基于上述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测算2000-2014年江苏省和2014年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值,以此来评价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状况。
(三)数据来源
按表1所选择的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5)》[13]和《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2001-2015)》,选取2000-2014年江苏全省和2014年1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经计算得出上述相关指标的原始数值。少数年份江苏省森林覆盖率根据当年成林抚育实际面积和造林面积测算,还有少数没有找到的数据根据变化率或相关指标进行推算得出。其中农业碳排放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柴油、农业灌溉和农业翻耕6类直接间接碳排放源,参照以往学者的估算与研究,[14~16]分别用化肥、农药、农膜、柴油使用量、农业灌溉面积、农业播种面积进行表征,6类碳排放源对应的排放系数分别为:0.8956kg/kg、4.9341kg/kg、5.18kg/kg、0.5927kg/kg、20.476 kg/km2、312.6kg/km2。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核算方法是各类碳排放源数据乘以相应排放系数,然后加总所得。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对2000-2014年江苏省和2014年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的两组样本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两组样本各指标的信息熵、效用值,并用熵值法确定各单项指标和分类指标的权重,结果列于表2。
(二)江苏省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运用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16个单项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求和计算出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和4项分类指标评价值,绘制成曲线图(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2000-2014年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和4个分类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1.综合评价结果
由图1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4年低碳农业发展综合评价得分是2000年的2.81倍,年均增长率7.67%。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的低碳农业发展较为平稳,评价值稳定在[0.27,0.31]内波动。第二阶段是2006年到2014年,这一阶段是低碳农业发展快速增长阶段(其中2009年略有下降),年均增长率达11.15%,2014年综合评价得分达最大值0.76分。说明“十一五”以来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表2 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
注:2014年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指标中“农业用电效率”和“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原始数据无法获取
图1 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2.分类指标评价结果
农业经济发展指标评价结果:由图2可以看出,农业经济发展指标评价值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由2000年的0.033分提高到2014年的1分,年均增长率达24.47%,这类指标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整体提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其主要贡献为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等农业经济指标的持续稳定增长,这与江苏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连续多年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17],为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结果:由图2可知,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曲线呈“U”字型变化态势,2000年到2005年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624分下降到2005年的最低值0.336分,2005-2009年平缓上升,2010-2014年间持续稳定增长,2014年恢复到0.620分。说明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的作用有限。虽然“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效果初步显现,但情况仍比较严峻,过量施用和盲目施用化学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很大压力。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药使用强度指标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达最高值(分别为733.78 kg/hm2和21.61 kg/hm2),其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两项指标值仍然较高,2013年江苏省平均耕地化肥使用量711.45kg/hm2,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平均农药使用量17.68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农膜使用强度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农用薄膜作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随着江苏高效设施园艺业持续快速发展,农用薄膜使用量骤增。江苏农业劳动力成本高的特点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全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0年的2925万kW,上升到2014年的4650万kW,农业机械使用强度也从5.84 kW/hm2上升到10.13 kW/hm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0%。[18]
能源低碳利用指标评价结果:图2显示,2000-2014年能源低碳利用指标评价值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61 %,只有2009年有所下降。该指标评价值总体上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标评价值同步增长,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化肥有效利用系数指标除2003年下降外均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指标值达最大103.92元/kg,且该指标的权重最大(0.24),对能源低碳利用指标评价值的贡献较大。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江苏大力开展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广精确定量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叶面喷肥等节肥增效新技术,提高了化肥的利用效率。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也是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近年来江苏在发展低碳农业过程中,着力在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上下功夫,2014年全省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6%,居全国前列,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突破3400万t,综合利用率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其中,秸秆机械全量还田量1300万t,占比32.5%;秸秆能源化利用874.8万t,占比达21.9%,折合标煤减耗376万t。[19]农业碳排放总量15年间在[672.30,700.13]区间内波动,但农业碳生产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指标值从2000年的1.55万元/t增加到2014年的5.22万元/t,且其权重也达0.23,对本类指标评价值的贡献也较大。江苏省能源储量少,能源利用结构优于其他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较少,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实现了低碳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结果: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15年间在[0.365,0.546]区间内波动,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在2003年和2012年(图2),该类指标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其中,有效灌溉系数指标2000年到2008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009年下降,其后3年上升,2012年指标值最高为85.55%,2013年下降后2014年又恢复到84.76%,总体上对资源环境安全指标的贡献有限。森林覆盖率指标值2000年到2007年上升速度较快,其后平稳上升,对资源环境安全指标的拉动作用最大。新世纪以来,通过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深入挖掘绿化造林潜力,实施了重点区域生态防护林工程、重要交通干线林业生态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二五”以来,江苏新增造林面积23.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2.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56个百分点。[19]人均耕地占有量指标值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最高值0.068hm2/人下降到2014年的0.058hm2/人,该单项指标对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起阻碍作用。江苏的基本省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每年要新增建设用地2.7万hm2左右,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至2013年,全省耕地面积由481.7万hm2下降为462.2万hm2,9年减少19.5万hm2,耕地资源已成为江苏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20]
图2 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分类指标评价结果
(三)江苏省市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表3列出了用熵值法赋权计算出的2014年江苏13个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低碳农业发展状况,分析各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因素。
苏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在0.48~0.66之间,列全省前5位,得分由小到大排序为:苏州、南京、镇江、无锡、常州。在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个分类指标评价值排序中,苏南5市均列前5位,说明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两个因素对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南京、镇江分列全省第1、4位,无锡居全省最末位,苏州、常州处于全省中等水平,说明无锡在资源减量投入上还有较大潜力,苏州、常州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增长空间。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只有南京列全省第3位,其余4市居全省后4位,说明苏南地区的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成为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表3 2014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得分
苏中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在0.35~0.45之间,在全省排序中扬州、泰州、南通分别列全省第6、7、9位,处于中等水平。苏中3市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类分类指标评价值均列全省第6~8位,排名顺序有所不同。泰州、南通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分别列第10、12位,说明2市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空间,扬州居全省第7位。苏中3市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也处于中等水平。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是制约苏中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苏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在0.27~0.35之间,连云港居全省第8位,其余4市列第10~13位,其顺序为淮安、盐城、宿迁、徐州。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项分类指标评价均列全省后5位。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出现分化,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分别列全省第2、3、5位,徐州、盐城列第9、11位。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淮安、盐城、徐州居全省第1、2、4位,宿迁、连云港列第6、7位,处于中等水平。农业经济发展与能源低碳利用2个因素是制约苏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构建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只是对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态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动态评估。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论如下:(1)新世纪以来,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从分类指标评价值看,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个分类指标的评价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曲线呈“U”字型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两者成为江苏省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从江苏省三大经济区域低碳农业发展现状看,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呈现梯度下降的空间发展格局,各大区域对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尽相同,必须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关键制约因素,选择合理的低碳农业发展目标与措施。
面对低碳时代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江苏省必须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入手,促进农业生产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21]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低碳农业发展。
第一,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江苏低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要根据江苏实际,针对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障碍因素,研究提出引领江苏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模式和主推技术。以产业布局合理化、过程投入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化和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目标,研究和推广一批种养有机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产业生态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22]大力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普及节肥节药节膜、节水节能节地的绿色生产技术和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的精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有机和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效率。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各级财政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建立适合江苏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重点绿化工程项目等。建立生态循环农业补偿机制,对种植养殖方式与耕作制度调整、应用新的生态循环模式等而产生的部分投入和经济损失进行补贴。通过专项资金、优惠信贷、差异化收购价格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投资生态循环农业,加大扶持发展各类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再利用的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低碳农业建设。
第三,完善政策机制。研究制定适合江苏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及激励机制。一是根据江苏“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制定完善激励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完善与低碳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包括农业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健全和完善农业各产业节能减排规范与标准体系,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耕地质量保护、无机投入品、饲料添加剂及重金属残留量等标准。[23]三是构建政府低碳农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耕地资源保护、资源高效集约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生态资源保护与治理等相关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范围。
第四,倡导低碳农业理念。全社会低碳发展理念,特别是农业经营主体和政府管理者的低碳农业理念是否形成,直接关系到低碳农业发展是否持续。所以,要加强低碳农业知识的普及,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广泛开展低碳农业经济的理念、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低碳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到位率;通过举办推介会、采购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产销对接活动,支持设立绿色健康农产品销售专柜,倡导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其消费需求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24]
第五,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内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各不相同。结合2014年江苏市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在低碳农业发展战略和侧重点上也要考虑区域特点,实行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苏南地区要通过控制农业资源投入特别是无机投入要素投入,减轻农业循环系统压力,在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基础上,重点解决资源环境安全问题,特别是如何突破土地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瓶颈,确保苏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苏中地区农村经济、技术基础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低碳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生态因素,应在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基础上,针对苏中地区森林覆盖率低、生态保护能力弱、自然灾害危害较重等问题,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特别是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等有效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苏北地区生态环境较好、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仍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和实际需求。要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着力在提高要素产出率、能源低碳利用效率上下功夫。
[1]郭素玲.农业生产的双重性问题及低碳发展取向[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379-382.
[2]姚於康.江苏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322-324.
[3]谢淑娟.低碳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生态经济,2013(2):15-21.
[4]钟婷婷,郑晶,廖福霖,等.省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6):43-48.
[5]吴丽娟,于振伟.山东省低碳农业发展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4169-14170,14172.
[6]王亚伟,韩珂.河南省低碳农业系统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3):50-53.
[7]王珊珊,张广胜.中国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实现路径与评价[J].生态经济,2012(3):28-32.
[8]陈俊红,姜翠红,李红.都市型现代农业低碳经济进程评价及建议——以大兴区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303-306.
[9]陈瑾瑜,张文秀.低碳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5(2):101-104.
[10]谢淑娟, 匡耀求,黄宁生,等. 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916-923.
[11]张平平,李红卫.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旅游竞争力测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52-55.
[12]李光考,林克显.新时期福建农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与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4(4):52-56.
[13]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5[EB/OL].(2015-11-01)[2016-07-20]http://www.jssb.gov.cn/tjxxgk/tjsj/tjnq/jstjnj2015/index_212.html,2015-11-01/2016-07-20.
[14]WEST T O,MARLAND G.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Carbone Missions,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 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2( 91) :217-232.
[15]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8) : 80-86.
[16]王宝义.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及时空差异研究[J].调研世界,2016(9):3-10.
[17]申伟,沈建华.科学规划江苏现代农业实现路径[J].江苏农村经济,2015(2):20-23.
[18]朱方林,焦庆清,吴萍,等.江苏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现状及发展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 2016,44(6):566-569.
[19]吴沛良.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85-99.
[20]徐鸣.推动江苏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J].唯实,2015(1):4-6.
[21]梁爽,陈浮,渠俊峰,等.低碳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423-426.
[22]吴沛良.践行发展新理念 推动迈上新台阶 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16(2):8-11.
[23]韩长赋.“保护”与“治理”并重 坚定地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5(8):3-5,9.
[24]刘宇阳.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推广的探究[J].才智,2014(33):5.
(编辑:程俐萍)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Du Huazhang
(AgriculturalCommitteeofJiangyanDistrict,Taizhou225500,China)
Based on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iv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the paper used entropy value method 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4 and 13 cities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 from 2000 to 2014,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displayed a rising trend, in which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nergy low-carbon utilization judged by the two classification index showed a rising trend in whole, and the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evaluating value of the input resource reduction shows the changed trend of "U" shape; the evaluating valu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fluctuates in a range, both are the main constraints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South Jiangsu is relatively hig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is the greatest constraints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Central Jiangsu was located at the middle level, the input resource reduction is a key factor of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s lower in Northern Jiangsu, but high in evaluating valu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n the basis of this,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Low-carbon agriculture; Entropy value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uggestions; Jiangsu Province
2016-10-28
杜华章(1963-),男(汉),江苏兴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农村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F327
A
1671-816X(2017)02-0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