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药胶束改善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2017-02-11康可歆李昱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载药吉西尼克

康可歆,李昱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老年病科;2.胃肠外科,沈阳 110001)

载药胶束改善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Drug⁃loaded Micelles Improve the Effect of Gemcitabine in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

康可歆1,李昱骥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老年病科;2.胃肠外科,沈阳 110001)

通过合成载吉西他滨普朗尼克⁃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胶束,证明其可改善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载吉西他滨胶束;胰腺癌;治疗效果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能早期诊断并接受手术的患者不足20%,故药物治疗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医生重视。目前胰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以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为主体的多药联合治疗,但总体生存期(over rall survival,OS)仅为6.8个月[2]。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有研究[3]表明,载药胶束可以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和存留时间,更好的发挥其细胞毒作用。本研究设计了新的载GEM胶束,探讨其对胰腺癌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普朗尼克P123,生育酚琥珀酸酯(tocopherol succinate,TOS)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购自西格玛公司(中国)。GEM购自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购自中国科学院培养收集细胞库(上海,中国)。PANC⁃1细胞用10%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培养(HyClone公司,美国),细胞的培养环境为37℃,5%CO2/95%空气。实验小鼠购自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1.2 方法

1.2.1 载GEM胶束的制备:将500 mg P123、76 mg TOS、和108 mg EDC溶解在5 mL的DMSO中。将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连续搅拌40 h。产生的化学聚合物用截留分子量3 000的透析袋透析1周,中途频繁更换蒸馏水,产品进行冷冻干燥。将5 mg碱化的GEM和50 mg P123⁃TOS交联物(P/TOS)溶解于乙腈中且搅拌1 h。然后将以上有机混合物装于透析袋中,用蒸馏水透析12~24 h。将最终收集到的载⁃GEM P/TOS(P/TOS⁃GEM)冷冻干燥。

1.2.2 P/TOS⁃GEM胶束的检测:P/TOS⁃GEM的大小和电荷用马尔文分析仪(英国)用来测量。载药能力(drug loading capacity,DLC)通过光谱学进行评估。简单来说,先将P/TOS⁃GEM(冻干后)溶于蒸馏水中,添加1∶50的甲醇。然后离心、留上清,在紫外可见光谱268 nm波长下测量GEM的数量。DLC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DLC(%)=(截留的GEM量/纳米颗粒总量)×100。

1.2.3 胶束体外药物释放实验:透析法研究药物释放。首先将冷冻干燥的P/TOS⁃GEM溶解于蒸馏水,浓度为1 mg/mL。取1 mL的胶束分散物加到透析膜(分子量3 500)上,透析膜两端是密封的。将装有分散物的透析膜浸入到装有25 mL释放液的离心管中。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和醋酸盐缓冲溶液(ABS,pH5.0)分别作为释放液。在特殊的时间点,需要对释放液进行等体积的更换。释放到释放液中的药物量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在268 nm进行测量。

1.2.4 细胞毒性分析:对游离GEM和P/TOS⁃GEM在HepG2癌细胞中的抗癌效力通过MTT实验进行测定。细胞培养后接种到96孔板上,接种密度为1× 104/孔。细胞贴壁培养20 h后使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24 h。然后将培养基去除,将细胞用PBS洗涤2次。随后加入溶解于PBS的MTT溶液(20 μL,50 mg/mL),并孵育4 h。去除上清液,使用DMSO(100 μL)提取甲瓒。使用酶标仪测定49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细胞存活率与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1.2.5 载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取5周龄小鼠,行右侧齿状面注射PANC⁃1细胞悬液(1×106),当肿瘤体积增大到100 mm3时开始实验。肿瘤体积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肿瘤大小用公式V=a×b2/2计算(a和b分别代表肿瘤的最大和最小直径)。

1.2.6 体内抗肿瘤研究:将小鼠肿瘤模型分成3组,每组8只。其中2组每隔3 d经尾静脉分别注射同等剂量(150 mg/kg)的GEM和P/TOS⁃GEM,共注射3次。第3组为对照组。按时监测小鼠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x±s表示,2组数据的检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胶束的大小及载药能力

制备P/TOS⁃GEM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为27 μg/mL,胶束的平均直径约100 nm。DLC为27.43%±3.22%。

2.2 胶束在酸性的环境下更易释放药物

3组实验分别在不同的pH环境中进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环境中,GEM的释放速度有着显著区别。见图1。24 h后在pH7.4,pH6.5,pH5.0的环境中,胶束的药物释放率分别为33.7%,48.6%和69.4%。在48 h后,pH7.4的环境下,药物释放率接近不足40%,而在pH5.0的环境下,药物释放率几乎达到100%。结果提示胶束的药物释放率受pH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pH5.0的环境下,胶束有较高的药物释放率。

图1 P/TOS⁃GEM体外释放实验

2.3 P/TOS⁃GEM的细胞毒性较游离GEM更强

采用MTT实验分别检测游离GEM和P/TOS⁃GEM对PANC⁃1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游离的GEM还是P/TOS⁃GEM对PANC⁃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都呈现出浓度依赖性,见图2。游离GEM的IC50为2.12 μg/mL,而P/TOS⁃GEM的IC50为0.5 μg/mL,提示P/TOS⁃GEM对PANC⁃1细胞有着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图2 游离GEM和P/TOS⁃GEM对PANC⁃1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

2.4 P/TOS⁃GEM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游离GEM

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上升,18 d时达到1 600 mm3,游离GEM和P/TOS⁃GEM均可抑制肿瘤体积增长,其中P/TOS⁃GEM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18 d时体积仅为700 mm3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游离GEM和P/TOS⁃GEM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3 讨论

胰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多数患者起病隐匿,诊断时多为中晚期,难以接受根治性手术[4⁃5],目前5年生存率不足5%[6]。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更多科研者的目光逐渐投向药物治疗。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一线用药是以GEM为主体构建的,但治疗效果不尽理想。随着纳米技术的进展,有学者[7]主张开发新的纳米系统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普郎尼克嵌段共聚物作为GEM的载体。共聚物由作为亲水段的普郎尼克和疏水段的TOS构成,合成的胶束直径在100 nm左右,呈近球形结构。据文献[8]报道,只有直径在200 nm以内的胶束才能凭借其高穿透性和滞留效应到达靶细胞。通过多次实验证实,只有将普郎尼克和TOS聚合后构成的胶束才有较高的药物携带能力,达到了27.43%。而单纯用普郎尼克生成的胶束,其携药能力不足10%,分析原因,可能与交联后TOS作为疏水段,可以增加胶束的稳定性,获得更高的药物携带能力有关[9]。

本研究探讨了P/TOS⁃GEM在不同的pH环境下的药物释放情况,发现其具有pH依赖性药物释放的特点。在模拟血液的环境下(pH7.4),药物的释放速度减缓,提示其可以延长药物在血液系统内存留的时间,这一特点可能与普郎尼克的亲水段具有防污特性有关。而在肿瘤内环境(pH5.0)下,药物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在任何条件下,药物的释放率都很低,说明胶束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药物被安全的包埋在胶束中。

就GEM而言,因为具有低分子量和高通透性的特点,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肿瘤细胞。但是,随着周围环境中药物浓度的下降,GEM也很容易被泵出肿瘤细胞外,难以持久地发挥作用。而采用胶束作为药物载体之后,胶束在肿瘤细胞内的酸性环境下可以逐渐释放GEM,能够将细胞内药物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减少药物的流失,更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之,本研究中合成的载GEM胶束可以增强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抑制胰腺癌的增长,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REBECCA L,SIEGEL M,KIMBERLY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15[J].CA Cancer J Clin,2015,65(1):5-29.DOI:10.3322/ caac.21254.

[2]CONROY T,DESSEIGNE F,YCHOU M,et al.FOLFIRINOX ver⁃sus gemcitabine for metastasic pancreatic cancer[J].N Engl J Med,2011,364(19):1817-1825.DOI:10.1056/NEJMoa1011923.

[3]LI YJ,DONG M,KONG FM,et al.Folate⁃decorated anticancer drug an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poly,eric carrier for liver cancer therapeutics[J].Int J Pharm,2015,15(489):83-90.DOI:10.1016/j.ijpharm.2015.04.028.

[4]WITKOWSKI ER,SMITH JK,TSENG JF.Outcome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J].J Surg Oncol,2013,107(1):97-103.DOI:10.1002/jso.23267.

[5]杨尹默,田孝东.胰腺癌基础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1):13-21.

[6]WADDELL N,PAJIC M,PATCH AM,et al.Whole genomes rede⁃fine the mutational landscape of pancreatic cancer[J].Nature,2015,518(7540):495-501.DOI:10.1038/nature14169.

[7]NISARAPORN S,TAO L,KAI L,et al.M13 bacteriophage⁃polymer nanoassembiles as drug delively vehicle[J].Nano Res,2011,4(5):483-493.DOI:10.1007/s12274⁃011⁃0104⁃2.

[8]VLADIMIR T.Multifunctional and stumuli⁃sensitive pharmaceuti⁃cal nanocarriers[J].Eur J Pharm Biopharm,2009,71(3):431-444.DOI:10.1016/j.ejpb.2008.09.026.

[9]WON YW,YOON SM,SONN CH,et al.Nano self⁃assembly of re⁃combinant human gelatin conjugated with α⁃tocopheryl succinate for Hsp90 inhibitor,17⁃AAG,delivery[J].ACS Nano,2011,5(5):3839-3848.DOI:10.1021/nn200173u.

(编辑 于 溪)

R453.9

B

0258-4646(2017)03-0281-03

10.12007/j.issn.0258⁃4646.2017.03.023

康可歆(1978-),女,讲师,本科.

李昱骥,E-mail:liyuji74@163.com

2016-07-11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载药吉西尼克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中央型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一只叫尼克的狗
131I标记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载药膜对SK—OV—3腹腔荷瘤鼠的治疗效果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鲨鱼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