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2017-02-10郑敏霞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积极性

郑敏霞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基础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展现新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大致是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最后进行错题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停留在知识记忆的阶段,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核。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地重视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而是强调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过程,没有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实践能力,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的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方式的应用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探究性学习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完全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并通过亲身实践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尝试实现解决。其次,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有效信息,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将自身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最后,探究性学习是富有开放性的,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在探究的结果中实现思想的自由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超越和创新。

一、构建课堂有效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以问题情境作为最主要的引导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我们需要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问题的情境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在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如何才能创设一个与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同时,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时,教师应当体现一定的技巧性,在提问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并且提出的问题应当能够体现一定的水平,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并且结合新知识进行解答。除此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要求学生在思路上进行创新,不能让学生停留在传统思路上。当然,教师还应当明白,问题的难度以及带给学生的挑战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内心对于问题的探究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自身实力有一定的自信,他们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信心,因此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实践活动中去,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因此,可以说,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应当更加注重这一点,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提升学生对于探究思考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同时还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多样化创设,从小学生关注的方面出发,通过童话故事、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教师实现有效的引导,探究性教学课堂的内在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学课堂的重要目标。针对小学生的阶段特点,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是比较弱的,依然存在多动好玩的成长特征,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对内容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或者是借助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白自己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有效的协调,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自觉。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注重于问题思路的引导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探究性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探究能力,主动地进行探究性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探究性学习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课堂内容的引入、探究内容的确立、小组的合作探究、探究合作结果的报告和交流以及结束后的总结反思。但是在探究性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关注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但是往往会将最后的反思总结忽略掉。其实,探究性学习结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反思总结,实际上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和总结,学生才能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探究成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能够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了能够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探究状况,教师应当创设更具创造力、发展性以及实用性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能够尽量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探究合作表现。这个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将学生的意见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将自身的评价作为辅助的内容。由于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认知往往会在实践中形成,它们会比教师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可观。同时,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和客观面对事实的能力。但是,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学生知识性的缺失,评价有时难免会出现偏颇的问题,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及存在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评价内容更客观全面。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注重客观评价形式在探究性学习评价中的有效性,由于研究性活动具有实践性的流动特点,教师不能单纯地从知识性的理论方面进行评价,而是要借助动态评价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为准确真实的评价。所谓的动态性评价实际上指的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阶段进步进行客观的记录,将这些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给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性的评价。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课堂探究性活动中。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有效情境的有效构建、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只有将探究性教学模式与教学进行充分地融合,学生的主体探究自觉意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基于探究性教学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2).

[2]张生.基于交互工具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