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鹊中医实验班的选拔方案及培养理念

2017-02-10邓国兴董尚朴马小顺鲁琴王占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邓国兴+董尚朴+马小顺+鲁琴+王占波

摘要:为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河北中医学院设置扁鹊中医实验班,课程设置突出河北中医学特色,结合现代师承教育模式,寻找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医实验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45-02

河北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历代名家辈出[1]。这里是中医鼻祖扁鹊的出生与行医地,中医发展的鼎盛时期——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派和以张元素、李东垣为代表的易水学派。金元四大家中,除了刘完素、李东垣两位河北医家外,张从正私淑刘完素,朱丹溪是刘完素的三代弟子[2]。清代王清任,近现代张锡纯、郭可明等河北医家取得了巨大学术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学校从2014级开始设置扁鹊中医实验班,就是结合现代师承教育,对河北省的中医学术流派和医家经验进行传承和发展,以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造就新一代河北名中医。

一、选拔方案

1.选拔原则:自愿报名、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录取30人。

2.选拔范围:在中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中,第1学期平均绩点成绩在全年级排名前50%学生,自愿报名。

3.选拔时间:第2学期的第11—14周。

4.考试方法:(1)笔试: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辩证思维初步能力试题各占35分,古汉语基础知识题占30分。(2)面试:聘请专家组成考核小组进行面试,面试成绩100分。(3)成绩认定:学生最终成绩=综合笔试成绩×50%+第1学期必修课平均学分绩×30%+面试成绩×20%,择优录取30名。

二、培养目标

在“博学求源、厚德济世”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专业学习及师承教育,强化经典、拓展基础、提升技能,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中医学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计特色

1.突出河北中医学特色。在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将传授河北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弘扬河北医家医德医风,汲取河北地区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等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从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到第二课堂,实施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开设“河北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历代河北中医学派诊断学思想”、“河北医籍导读”等课程。

2.坚持“厚基础,重经典”的理念。课程设置以中医核心课程为主线,将四大经典学习置于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突出传统,突出经典,强化经典背诵。开设“经典理论与临床”、“历代医家名方解析”等课程,并进一步强化中药学、方剂学和四大经典背诵的等级考试。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时,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中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增加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和学时数。比如:为了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和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开设“常用中药辨识实训”课程。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及国学经典学习,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毛笔书法”、“易经选读”等课程。体育课改为太极拳、太极剑和八段锦等特色体育项目。适当压缩西医课学时数,增加学生见习学时数。发掘学校附属医院和国医堂的医疗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师队伍建设

1.在校内、外选聘学术造诣较深的高年资教师为该班授课。

2.选聘国医大师、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河北省名中医、全国和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水平高的资深中医师临床带教。学生2—3人1组,跟从1名导师,每学期轮换1次。

3.选聘中医理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

五、日常管理设想

1.学院领导和学生结对子,配备专职辅导员,对实验班学生工作细致到位。基础医学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每名领导和5~6名同学结成对子,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扰和学习中的困难。配备专职辅导员,加强师生沟通交流。辅导员做到随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团委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建立学生社团(如扁鹊医学社、国医论坛社等),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根据学生对历代名医名家及河北学术流派的兴趣不同,建立各种兴趣学习小组,有组织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及课外学习活动。

扁鹊中医实验班是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先锋,学院协同教务处制订了有河北中医特色的培养方案,在实践中办好实验班,为培养出河北乃至全国有名的中医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暖,周计春,冯伟.河北省中医药文化特色初探[J].河北中医,2014,36(6):901-902.

[2]何俊华,丁舟,章茜,等.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79-81.

The Selection Scheme and Training Idea of Bian Qu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Class

DENG Guo-xing,DONG Shang-pu,MA Xiao-shun,LU Qin,WANG Zhan-bo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 050200,China)

Abstract:Training mode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et Bian Qu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class,the curriculum of Hebei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TCM,combined with modern teaching mode of education,to find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class;teaching reform;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