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7-02-10杜学敏杜敏佳
杜学敏+杜敏佳
摘要:当今中国家庭的子女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也以“4+2+1”居多。这就造成许多家庭把孩子当成“小太阳”来抚养。同时,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为父母溺爱孩子提供了保证。本文阐述了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养育孩子的特点、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提出了停止溺爱的要求和科学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溺爱表现;溺爱原因;溺爱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01-02
一、含义和现状
1.含义。溺爱是照顾者与孩子二者关系的一种特征,是指照顾者过度宠爱庇护孩子,任由孩子使性子,同时也妨碍了孩子试图做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溺爱是把一个孩子置于不恰当的突出地位,施加以过分的待遇[1]。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成为家庭的主宰者。溺爱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一是娇宠,父母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二是包办,家长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和愿望,不仅替孩子做,而且代孩子想,以自己的是非、癖好为孩子的是非、喜爱;三是过度保护,不让孩子经受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锻炼,不注意儿童适应环境能力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四是纵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制止、不教育、甚至纵容的不良行为,而这种对儿童不良行为的默认与肯定,会在孩子的意识中固定下来——长期的条件反射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断加强,并形成稳固的行为习惯[2]。
2.现状。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占所有不良教育方式的比例很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实施,目前,城市幼儿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过分宠爱,更有半数以上的家庭是隔代教养,隔代教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最大弊端就是隔代溺爱更甚[3]。这种家庭“小太阳”的抚养方式,从表面看是爱孩子,实则是害孩子,这种溺爱会给孩子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如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溺爱型家长的成因分析
1.源于人类的生物本性。从人的本性来讲,爱是人的一种最基本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爱的需要就是一个重要的需要层次。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并且这种爱是其他任何爱都不能替代的。20世纪60年代威廉·汉密尔顿的研究表明,所有动物都偏爱自己的亲属,并愿意将大量资源单向地让与有遗传关系的亲属。
2.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溺爱在我国的文化渊源是儒家“亲情本位”思想。儒家倡导“亲情至上”、“爱有差等”,正是从自然(血缘)关系去理解“仁”、“爱”,从而把“仁”这一原则建立在“亲情至上”这一经验观念之上的。这一文化传统,长期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使得中国古代的人际信任仅局限于家庭和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内,未扩大到家庭和朋友这一自然的圈子之外[2]。现今不少家长把孩子看作是传宗接代的种子,把孩子看作是“小太阳”,这正是“亲情本位”思想的体现。
3.补偿心理。有不少家长小的时候经历过物质生活上的贫瘠,因此,他们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即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这样无限制地给予孩子,从心理上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爱。通过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以及给予孩子较好的物质生活来补偿家长心中那个“内在小孩”的缺憾。
4.对孩子过高期望。父母两人不曾实现的愿望投射到一个孩子身上,这很容易导致溺爱。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中国的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有的家长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给孩子当起了保姆,还有家长不惜千里之外买房、租房对孩子进行陪读,很怕孩子吃苦受罪。[4]
5.获得自我成就感。有些家长以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在与儿童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儿童处于弱小和被保护的地位,成人在满足儿童的要求时,能充分地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自我成就感可以获得充分的体现。巨大的感情投资,寄希望于有朝一日在自己需要时,孩子也能同样给予回报[2]。
6.隔代抚养。在很多现代的家庭中,孩子是由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帮助抚养的,隔代抚养更容易产生溺爱现象。一是因为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可能由于没有时间或者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心生内疚之情,所以希望在抚养自己孩子的孩子时能够加以补偿,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一般对孩子有求必应,只要孩子一哭闹,就会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二是因为替孩子抚养孩子,老人会觉得肩上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不能有任何闪失或者意外发生,所以很多老人看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无微不至,寸步不离。
三、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1.溺爱容易导致孩子意志消沉,不求上进。在溺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习惯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到学习再到工作的解决,他们一路走来都有父母的悉心呵护,根本不用自己动手甚至是思考。优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美好的,财富是随手拣来的,他们体会不到创业的艰难,更意识不到青少年应肩负的责任[1]。本该是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他们却是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整天游手好闲。
2.溺爱容易导致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溺爱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习惯了父母把他们当成小公主或是小少爷来抚养。这种孩子一切以自己的需求、喜好为出发点,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别人和考虑问题。这便形成了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导致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养成。
3.溺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在溺爱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习惯父母为他们做任何事情,他们也因此变得缺乏自信心。溺爱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在溺爱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习惯性地认为父母或者长辈可以帮自己把一切搞定,而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总希望自己被呵护、被保护。日后,即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一项活动或者面临一项挑战,他们从内心里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去解决这些问题或挑战,这会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另外,很多孩子习惯了被保护,在面对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容易放弃,浅尝辄止,不能坚持到最后。
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健康自信的孩子
1.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溺爱型家庭中的家长对孩子往往是养而不教,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的教育。家长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5]。在尊重基础上形成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健康的,以爱为名义的控制、保护是剥夺了孩子培养独立人格的机会。
2.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现在的子女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也多以“4+2+1”为主。在一个家庭中,也许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没有多少文化,即使所有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相当,每个人的育儿理念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家庭成员在共同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在父母之间,或是在祖辈与父母之间不能宽严不一、是非矛盾、褒贬对立等问题。家长在教育中要先达成一致意见,树立明确的家庭规则,一切都按照规则办,而不是以情绪为导向,对孩子教育宽严无度,让孩子不知所措。
3.信任孩子,让孩子自主独立。家长在溺爱孩子的同时,剥夺了孩子探索社会、发现社会的权利,孩子没有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这样他自然而然地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应该充分地信任孩子,让他们多去尝试,探索。站在远处关注孩子成长。家长应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去成长、去独立。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是让他有软压力,二是容易培养出孩子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忽视”,让他们独自去适应新的变化,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当然,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应该适当引导孩子,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
参考文献:
[1]邹学海.家庭溺爱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影响及矫治[J].南平师专学报,2003,(1):17-19.
[2]史春宜,陈立人.论对儿童的溺爱型家庭教育[J].时代人物,2008,(4):135-137.
[3]陈应俊.溺爱酿悲剧[J].好家长,2010,(11):10-12.
[4]罗继生.溺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J].决策探索,2008,(6):64-65.
[5]林格.全部都是爱(中国家庭教育8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The Influence of Spoiling fo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DU Xue-min1,DU Min-jia2
(1.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Tianjin Colleg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Tianjin 301830,China)
Abstract:In China,the family always be the one-child family,the family structure is in the majority with 4+2+1 recently. This will cause a lot of families bring up their children as a little sun. At the same time,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is guarantee for the doting par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poil parents raising a child in the family,and any negative consequences,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the stop spoiling,science and education measures.
Key words:performance on spoiling the child;reasons on spoiling the child;impacts on spoiling the 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