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德医术兼优的全程医德教育模式的探究
2017-02-10郑少燕谢黎嘉孙泽娜陈茂怀
郑少燕+谢黎嘉+孙泽娜+陈茂怀
摘要:本文从医德教育有效性举措着手,探索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医德教育模式。汕头大学医学院通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寓医德教育于医学教育全过程的鲜明特色,注重正面理论灌输、医疗扶贫实践锻炼、专业课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和人性化管理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医德教育,为培养医德医术兼优的医学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撰写本文以促进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有效性医德教育改革,并为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医德教育;医学生;培养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59-03
医德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成功培养医学人才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医德教育在教育时间与手段上明显缺乏全程性,因此,亟待构建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的医德教育模式。本文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为汕医)为例,着重探讨基于“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全程医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成效,以促进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有效性医德教育改革,并为其提供借鉴。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着把医学生培养成为“精于医术、诚于品格”、为保护人类生命与健康服务的合格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神圣使命。汕医围绕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深化“医乃仁术”、“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李嘉诚先生“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育人指导方针,引入“服务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医疗扶贫特色项目,对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推进式医德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医德教育改革,将医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把医德教育与医术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深化医学生思维意识,真正促使他们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观念,实现医德教育的真实效果,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医学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医德素质基础。
一、通过入学教育和人文社科课程教育,牢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树立正确职业观,形成医德教育的良好基础
1.严格上好入学教育课。医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从医学生跨入校门开始,有机地对他们进行“热爱医学专业、忠于医疗事业、献身于医疗事业”的教育,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白“德为医之本”,“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的道理。在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高度强调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请德高望重的临床专家以“如何当好一名好医学生”为主题做演讲,用切身经历勉励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庄严的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上,让医学生在宣读誓词中感受到医学的神圣和医者的责任,懂得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需具备高尚的医德;组织新生参观生命科学馆、模拟医院、临床学院等,通过新鲜的感官刺激,激发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强烈求知欲;对新生进行严格军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素质。通过认真上好入学教育这门课,让医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深入医学知识习得和医德医术领会,逐步提升医德素养、树立崇高医德,为将来走上医疗服务岗位打下良好的医德素养基础。
2.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理想信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强大推动力,人们一旦确定了崇高的道德理想,便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力量。因此,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依靠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人文社科课程教学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汕医在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关爱、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以大学生职业生涯问题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通过采用“听讲、参观、读书、讨论、体会”立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安排三分之一学时为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华能电厂、金威啤酒厂、自来水厂等,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从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活生生的现实中了解国情民情,使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良好的道德观,并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付诸行动、实践于整个大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文关爱素养和思想品德。
二、开展奉献医疗服务的医德教育活动,以“服务-学习”模式有效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医德教育功能,有效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良知
德育教育的“创生论”认为:“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锤炼、道德信念的确立都离不开个体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活动”。汕医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李嘉诚基金会的医疗扶贫特色项目,积极组织医学生参与奉献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引入了“服务学习”模式,让医学生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1]。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和急需,深入社会、接受扶贫、奉献爱心的高尚医德教育,又锻炼医疗社会实践的能力,激励他们为解除人类的病痛而努力学习,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良知,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宁养医疗服务活动。1998年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汕医建立了国内首家免费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和护理指导的临终关怀机构——宁养院。2002年,汕医学生志愿者成为全国第一支大学生“宁养医疗服务义工队”,从此每年有130名至150名学生参加义工队,利用周六和周日开展宁养医疗服务活动,如跟随宁养院医生出诊癌症病人,探访、慰问居家癌症患者,为患者送药等。除义工队活动外,自2004年起,每周分批安排第三、第四学年的医学生参加宁养医疗服务活动,使该活动覆盖了所有学生,扩大了活动的教育面和影响力。
2.医疗扶贫体验行动。自1999年起,汕医与美国、香港等地大学生联手开展大学生医疗扶贫体验行动,包括暑期集中组队赴外地开展2周左右的医疗扶贫实践及每周末固定安排各年级学生随医疗扶贫队下乡体验。近10年来,1500多人次的医学生,足迹遍及广东、江西、广西、沈阳、山东、青海、贵州七省近50个贫困地区。至今,汕医除一年级学生外,所有学生已参加过至少一次医疗扶贫实践,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次数超过两次以上。
三、首创了融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一系列综合课程,切实增强了专业教育中医德教育的渗透力,授医学之业、传医德之道
医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在专业课程全方位渗透医德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汕医在2002年设置了人体结构、临床基本技能、健康与社会、沟通技能等专业模块课程。在授课中,教师认真寻找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结合点”,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医德认知和医德情感渗透,始终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把现实问题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同学们树立“医学是仁学、无德不成医”的观念,使医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医德素养得到培养,懂得如何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明白做一名合格医生所应具备的人格修养和品德作风[2]。“临床基本技能”为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覆盖内、外、妇、儿、五官科、眼科、精神卫生等基本技能的综合专业课程,教学安排在第2—6学期进行,学生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技能中心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训练,身临其境地处理各种模拟医患关系,提高对医生职业道德特殊性的认识,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在“健康与社会”课程中安排一定比例社会实践,让医学生深刻了解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了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沟通技能”课程采取案例分析、标准化病人等多种角色扮演练习方法,配合临床实践等,让学生在模拟和实践中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和能力,具备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从而使医学生把医德意识自觉地体现到临床实践中。
四、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奉献服务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医德教育的新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道德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人的认知、行为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过程,这说明“环境”在育人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汕医通过结合医学专业特色组建各种学生社团,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奉献服务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健康使者计划、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活动,带领医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接触基层,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人民,感受作为医学生的社会使命,这对于端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医德意识大有益处。校园健康使者计划。汕医以“健康人生,爱心奉献”为主题设计“大学生校园健康使者”计划,严格培训和挑选校园健康使者,让他们在校园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急救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服务,如协助老师做好同学心理疏导和突发疾病施救等工作,并走进其他大学、中小学校园甚至服务性公司,开展安全健康演示,宣传推广全新的健康校园概念。学生服务学生,在服务中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从而增强了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活动。2005年,汕医制订了《关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开展医德医风宣传活动的意见》,从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出发,组建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其主要工作为协助开展医德医风宣传活动和每季度对我院五所附属医院的医德医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这项活动让学生深入医疗工作第一线,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对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的意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会,接受医德医风教育和启迪,提高了医德观念、增强了医德素养。
五、高度重视临床实习医德教育,充分发挥临床教师榜样作用和强化实习管理,实现医德教育全面提升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全面实践安排,同时也是医德教育的提升时期。汕医把医德教育切实地落实到临床实践的每个环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帮助学生明确医生的责任,坚定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为其以后步入医疗卫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学生担任实习组组长,选派医德医术兼优的医生承担带教任务。带教教师的高尚医德医风让学生从中仿效践行,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将老师当为榜样,让自己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强化激励政策,对优秀的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予以表扬和奖励;严格执行实习轮转考试不但考核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也考核医学生医德品质[3]。
六、实施人性化管理,构建医学生和谐心理与健康心理,建立良好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保证医德教育的有效实施
汕医重视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关爱学生,倡导自我教育,提高行动的自觉性等。例如,坚持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部分个人问题,让他们坚定信心,健康生长,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坚持组织留校的学生吃团年饭,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同学们团聚一堂、喜迎新春;坚持共度国庆节,从2004年开始,根据英语浸入式教学计划,全体七年制新生在国庆期间继续坚持在校学习,每个国庆节,学院领导、教务处和外语教研室教师与全体新生欢聚一堂,共进晚餐;医德教育成绩好的学生享有奖学金和各种选拔的优势。以上这些做法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构建医学生对内协调、对外适应的和谐心理与健康心理,使医学生感受被人关怀的温暖,懂得关怀别人的重要性,促进医德教育进一步实施。
七、全面实施全程医德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
汕医多年来在全体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中全面实施全程医德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
1.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学生感人肺腑的体会说明各种医学人文教育活动触动他们的心灵。学生在各教学医院以及毕业后所在的工作单位所体现出人文关爱、医德情操也深得同行的肯定。
2.毕业生就业率高,本科毕业生总就业率十年来均在98%以上,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各本科院校中连续保持第一、二名。
3.医德实践宁养院模式已在全国15个省的20所医院推广应用;在“医疗扶贫实践中打造奉献文化,探索医德教育新模式”中获“首届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大学生宁养医疗服务义工队”获“广东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等。
参考文献:
[1]陈茂怀,赖纯胜,许龙水,李丽萍.医德教育“服务一学习”新模式之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64-1166.
[2]孙永波,孙奥丽,李俊.关于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哲学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46-48.
[3]陈勰.略论“延续性医德教育”模式的内涵与构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4):55-55.
Probe of the Whole-Process Education Model of Medical Ethics Based on Superior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ZHENG Shao-yan,XIE Li-jia,SUN Ze-na,CHEN Mao-huai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 515041,China)
Abstract: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has established the co-cultivation model of medic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for medical students after 15-year of probing and practice. This model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embedment of medical moral education into medical education,where various measures,such as lectures on medical ethics,practice on medical assistance to the poverty,edifi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humanistic management,were taken and run through the specialty training. And the co-cultivation model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o produce excellent medical professionals with strong ethics,which can be of great value to the reform for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ethics education;medical students;co-cultiv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