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根治术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

2017-02-10包娜日素韩亚升张生茂王爱桃杜晓冰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罗库肌松溴铵

包娜日素 韩亚升 张生茂 王爱桃 杜晓冰

胃癌根治术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

包娜日素 韩亚升 张生茂 王爱桃 杜晓冰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方法

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时效;影响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7,32:090~093)

右美托咪定是1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抗焦虑、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在发挥镇静作用时与人类正常睡眠相似,不抑制患者呼吸,与此同时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作为麻醉辅助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不亚于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同时可显著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2]。罗库溴铵为新型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副作用很少,起效快,作用时效长,半衰期短,且不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因此在临床用范围较广[3]。多项研究证明右美托咪定常用剂量为0.5~1.0 μg/kg[4]。本研究在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以分析比较其在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25~47岁,均ASAⅠ~Ⅱ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D2组、对照组)各30例。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②存在精神疾病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③阿片类药物过敏者;④近期应用拟肾上腺类药物患者;⑤存在无电解质紊乱或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三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D1组与D2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泵入0.5 μg/kg或1.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泵注完毕),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4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5 mg/kg快速诱导。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诱导插管。完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4~5 μg/kg·h、丙泊酚5~8 mg/kg·h。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调节泵注速度。术毕停止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in内泵注完毕),其他同 D1组与D2组。

1.3 观察指标

①监测插管期间三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T2)、气管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②肌松监测。应用TOF-WATCH SX肌松测定仪刺激尺神经,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比较3组患者罗库溴铵的起效及维持时间。采用4个成串刺激法(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进行监测。起效时间为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毕至T1=0;作用时间为注药结束至T1=25%。③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动过缓、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颤等。④三组停药后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

三组在T1、T2、T3时刻的MAP、HR及SpO2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自T4时刻起,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D2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肌松效果比较

3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D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且维持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0.0%与13.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4 3组停药后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组间比较D2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右美托咪定是1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和抗焦虑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利尿作用。对呼吸无明显的抑制,对心、肾和脑等器官功能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特性。可用于气管内插管行呼吸机治疗患者的镇静、围术期麻醉合并用药及有创检查或治疗时的镇静[5]。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剂量存在一定相关性[6]。用药后出现短暂地血压升高及心率减慢,随之会因抗交感作用及迷走神经活动的增强降低血压,减缓心率。本组研究中对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表明,三组在T1、T2、T3时刻的MAP、HR及SpO2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自T4时刻起,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D2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在本研究所用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加强,且SpO2相对较稳定。

表1 3组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s)

表2 3组肌松效果比较±s)

表3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4 3组停药后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s)

目前在临床所用的肌松药物中,起效最快者为琥拍胆碱,起效时间约为40~60 s,但受其药物机理的影响,对于某些外伤患者具有局限性,且容易产生颅内压和眼内压升高、心血管毒副作用、肌束震颤等不良反应。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仅为为 60~90 s,远远低于大部分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的起效时间(2~3 min),这或许与罗库溴铵的突触前作用有关[7]。与一般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与恢复规律不同,研究发现罗库溴铵发挥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作用是通过与突触前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在突触前似乎并不出现生物相结合,而其消退是通过突触后效应完成[8]。动物实验表明预先给予大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的情况下,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会显著增加[9]。本研究中,3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D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且维持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在于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心排出量及肌肉血流量显著增加,加快了药物的分布,从而使得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显著缩短。此外,罗库溴铵主要通过肾代谢,而右美托咪定则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及交感神经活性,从而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心脏反射及压力感受器反射,使患者血压和心率降低,减少脏器的血供,从而使罗库溴铵的分解速度下降,使药物维持时间延长[10]。同时结果表明,D2组患者的肌松效果最佳。

3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不良反应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所用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右美托咪定具有较好的镇痛与镇静作用,因此可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D2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综上所述,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1.0 μg/kg)可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且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1] 彭沛华,陈 燕,曾 毅.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清醒插管患者镇静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9(13):2428-2429.

[2] 徐蓉蓉,黄文起.右美托咪定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2,37(8):1037-1040.

[3] 李晓倩,王 赫,马 虹.诱导使用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28(2):141-145.

[4] 张 明,向镜芬,杨 详.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术后镇静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8(22):3-5.

[5] 李 煜,张永福,赖国忠,等.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32(2):119-122.

[6] 薛国剑,郝建华,李 平,等.右美托咪定用于普外科全麻手术中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作用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2(3):277-280.

[7] 黄天堃,张永贵.硫酸镁对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缩肢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8(14):151-152.

[8] 刘 力,闵 苏,魏 珂.七氟醚和异氟醚对不同浓度罗库溴铵抑制乙酰胆碱受体内向电流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6(1):113-116.

[9] 张元锋,恽惠方,李 立,等.右美托咪定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4,3(15):1808-1810.

[10] 刘红燕.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复合七氟醚麻醉对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

(编辑:吴小红)

Influence of Dexmedetomidine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Effect Tim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Rocuronium

BAONarisu,HANYasheng,ZHANGShengmao,etal.

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People'sHospital,Huhhot,010017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exmedetomidine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effect tim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recuronium.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under gastric cancer radical treatment in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D1,D2,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0.5 ug/kg,1.0 ug/kg dexmedetomidine or 0.9% sodium chloride were injected.The hemodynamics,muscle relaxant,adverse reaction,extubation time,and dosage of remifentanil before dosing(T1),after dosing(T2),before intubation(T3),1 min after intubation(T4),3 min after intubation(T5),and 5 min after intubation(T6)of patients of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P,HR,AND SpO2 at T1,T2,and T3.Since T4,the hemodynamic indexes of the 3 groups began to appea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group D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2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ffect time and remaining time of the 3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The effect time of group D2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other 2 groups,with longer remaining time than the other 2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hree groups were 16.7%,20.0% and 16.7%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After discontinuation,the extubation time of D2 was shorter than the other 2 groups(P<0.05),and dosage of remifentanyl also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other 2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in the rad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ffect time of rocurnium,extend maintaining time,with high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safety.There is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Dexmedetomidine;Rocuraonium;Muscle relaxant;Time effect;Influence

01001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10.3969/j.issn.1001-5930.2017.01.028

R735.2

A

1001-5930(2017)01-0090-04

2016-01-08

2016-09-12)

选取9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D2组、对照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泵入0.5 μg/kg、1.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其他三组相同。对比三组患者在给药前(T1)、给药后(T2)、气管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min(T6)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肌松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后的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三组在T1、T2、T3时刻的MAP、HR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T4时刻起,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D2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D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且维持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0.0%与13.3%,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D2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1.0 μg/kg)可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且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罗库肌松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罗库溴铵注射痛的预防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注射痛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