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理学智慧育儿
2017-02-10邵凡智思管理培训中心高级讲师
文┃邵凡(智思管理培训中心高级讲师)
用管理学智慧育儿
文┃邵凡(智思管理培训中心高级讲师)
管理一个团队和管理一个家庭,在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量上的差异而已。任何关系中需要打动的都是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把在管理中反思出的智慧用于育儿,效果也许会出其乎料地好。
很多父母都已经事业有成,可能还是某个团队的领导者,但估计人人都会在职业发展中遭遇管理难题,也在学习很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其实,管理和育儿之间有很多微妙的联系,我们不妨用一些管理学的思路来审视自己的育儿模式。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许也就升级为你的育儿智慧。
改变负向思维定式
管理:负向思维是优秀的副产品——绝大部分优秀的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因为自己的业务能力很优秀,所以看别人都是毛病一堆;因为自己很敬业,所以看别人都不够敬业。负向思维严重的管理者对团队挑错多、负面评价多,而且会比较高频地强调同一个错误。但这样的负向思维会导致团队成员逐渐麻木于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想办法改进。这也会使管理者恼火:天天说,月月说,为什么就是不改?!
育儿: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地使用着负向思维:首先认为孩子是有问题的。这很容易让我们只看到孩子不足的那面,而不容易看到孩子向善、向上的部分。而当孩子总是被我们挑错或批评时,也会变得麻木,不是不能进步,而是不想进步,甚至是因为反感父母的唠叨而故意退步。
所以,在育儿中,让我们首先将负面思维转化为正向思维,看到孩子自己也渴望完美的意愿,尽管他还很小,尽管是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一些小事,都是可以用正向思维去看待的。比如宝宝在吃饭时不是故意把食物扣在了桌子上,而是他的小手把握餐具的稳定度还不够好;他不是在早晨故意磨蹭惹你生气,而是穿不好衣服或者对去幼儿园有畏惧心理。当我们习惯用正向思维去看待孩子时,就能真正帮到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孩子做错的事。
改变矛盾消灭定式
管理:很多管理者坚决不允许团队内部的矛盾存在,出现一个矛盾,必须马上解决,否则就睡不着觉。但是当一个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成员之间的矛盾自然也会越来越多。当然,矛盾太多会影响正常工作,但是想完美地解决每一个矛盾似乎并不可行。所以,在管理中,管理者要做的是管控矛盾,而不是消灭全部的矛盾,因为永远消灭不了。管控矛盾的重要方法就是帮助团队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共同点,从最简单的地方切入去化解矛盾,用符合人性的方法带动每个人的改变,让矛盾在可控的范围内存在。
育儿:这种智慧用于家庭,简直再合适不过!从两个人的小家变成孩子的祖父母入驻的大家,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婆媳之间,原来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一起相处肯定矛盾重重。出现一个矛盾解决一个矛盾很难实现,完全没有矛盾也是不现实的想法。好的做法依然是迁移管理中的智慧去控制矛盾,用“都是为孩子好”这个大家认可的共同点去打动对方,用充满情感的家庭活动的方式带动改变。
改变角色定式
管理:传统的管理思路中,管理者是上级,团队成员是下级。上级下达指令,由下级来执行。但是在现在管理“80后”“90后”的方式中,这种角色定位已经非常不好用了。新新人类经常是“不反对决策内容,反对的是决策方式”,也就是他们不喜欢被管理,反对只是证明自己存在而已。越来越多的管理思路已经开始改变角色定式,用参与、放权的方式,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团队成员做主,激发出团队成员自己的意愿。
育儿:管理方式都因为遇到了“新新人类”员工而开始改变,育儿中,我们面对的是“新新新人类”,难道还不值得改变思路吗?父母并没有控制孩子的权利,孩子是独立而且逐渐有自己思想的个体。高高在上的、命令式的育儿模式,在育儿中会越来越无效,而且其实也很少有效过。尊重孩子,和孩子互换角色,给孩子一些决策的权利,让孩子学着做主,同样会激发出孩子内心改变自己不当行为或者强化自己优点的意愿。有句话说,中国人绝对不缺执行力,缺的只是执行意愿。在育儿中这句话一样适用:中国孩子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做主的意愿。
改变方向定式
管理:出色的管理者最终要带领团队实现的是效益。但是如果方向定式比较顽固的话,就会顺着现有的工作方式埋头前行,这就是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但是这个时代,做相同的事成本会越来越高,效益还越来越差。管理者应该改变方向定式,反过来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那么整个团队会由此做出颠覆性的创新,也会实现比较好的效益。
育儿:很多人会觉得这点和育儿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处。每当我们迷失在N条育儿宝典,无数成功育儿案例中的时候,会不会感到育儿焦虑,会不会有面对自己的孩子使哪个宝典好的困扰?其实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方向定式没有改变,是顺着现在孩子的成长看未来的,迷失在让孩子学钢琴还是小提琴、担忧孩子成绩不好将来没有好工作的“生产—消费”思路里。如果我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话,就会意识到,未来世界是我们未知的世界,很多职业会消失,但又有很多机会会出现。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培育一个健康、积极乐观、有内在动力、懂得自律的孩子,而无法定制一个未来可能并不需要的“产品”。
还有很多管理智慧,都可以用于育儿实践,比如对团队成员的表扬到位,制订明确又可行的规则,帮助团队成员成长而不是替代包办,允许犯错……用心的父母在哪里都能汲取到育儿智慧,在这个孩子比我们跑得快的时代,调整自己的育儿模式,做好“新新新人类”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