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2017-02-09张顺琼
张顺琼
近些年,特别是农村,许多人纷纷涌到一些城市里做起了打工者,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外来打工者的子女被迫留在了老家,与他们的祖辈们生活在一起。因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学校,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都不同程度地有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的关系较疏远,对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各种原因而无法担负起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同时,社会腐蚀严重,一些娱乐场所管理不严,只顾获利,不管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正规教育。当前,如何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1.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
2.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多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班主任要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
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学生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二、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人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儿童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各方面都会给予优惠的“政策”,对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问题往往是一笑而过,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娇气、任性的毛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难,怕挫折。针对这类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家访,与监护人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力争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三、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同时,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留守儿童与师生相处的感情,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在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
采用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提高留守儿童的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除掉娇纵、虚荣、逆反等不良心理。学校每年要邀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进行警慑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教育青少年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五、寻求社会支持,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的社会教育资源。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办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政府应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并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教师学习探索的一个过程。每个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对留守儿童,不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都要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这些留守儿童能顺利地走过这段艰难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