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2017-02-09阎晶

甘肃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义图书馆

阎晶

【关键词】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布局现状;意义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26—01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由社会和政府主导,以为全民传播文化知识、普及先进科学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为中心,需要全民去积极参与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活动。其中,建设规章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以全民普遍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实际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范围扩宽,才能有效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达成建设社会和谐文化的美好愿景。

一、我国图书馆布局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馆一般布局在行政机关、政府、学校等地,图书馆网点稀疏,以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建设体系尚不完善,图书馆建设不能以人口密度、地域特性、地区服务半径和民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也未能综合考虑图书馆的总体发展布局,致使图书馆整体服务体系效能较弱,不能与民众便捷就近享受文化服务的心理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图书馆为基础的意义

1. 有利于保障民众公共文化获取权益。对于民众来说,公共文化获取权益的缺失,会使民众不能及时获取公共信息资源,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会因逐渐与现代社会文化脱节而被忽略、俯视和边缘化,公众的文化获取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使其逐渐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共信息获取平台,其对全民实施的是开放和免费的公益服务,公共图书馆是公共信息资源高度集中的机构,其信息具有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及信息服务多样化的优点。因而,为全民提供优质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建设基础的首要任务,它能发挥出基本保障全民文化获取权益的实际作用,是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和公正的重要途径。

2. 有利于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图书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并以发展公共文化为目标,具有包容性和全覆盖性的基本特征。包容性是指公共图书馆要本着对所有公民平等开放的原则,不论出生、年龄、性别、国籍、宗教、种族、文化或社会地位等,都有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对于残疾、青少年、老人、农村用户及社会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同样需要提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性是指图书馆要根据实际地域情况、人口密集程度和文化服务半径进行合理均匀的文化建设机构和图书馆网点分布,使民众能就近便捷地获取服务,这是图书馆作为为民众服务的基础设施陈设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手段。

3.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由于社会转型和分化促生出的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强势群体在保障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社会弱势群体无论在经济收入、享有人身权利和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都不及社会强势群体,而导致其差距如此明显的主要原因便是文化,而公共图书馆及相关文化体系的建设,正是从实际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信息全面、经济可以负担的提高文化素养的平台,且平台的教育服务是终身的,通过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可以让民众公平获取文化信息,实现全民紧随科技信息和掌握实时文化知识的愿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以图书馆为基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除了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实现机制。目前,我国政府本着公共财政投入、全民参与共建、参考全民文化需求的态度,以公平性、公益性、便捷性、均等性等为原则,已经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网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公共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还需要通过有效实用的实现机制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如,国家法律部门要协助进行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政府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参与,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涉及诸多主体和多个机制,因此需要各个主体和机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

“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文化”,这是一句口号,在将来却又是一副美好的景象。公共图书馆即是实现全民文化服务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增长科学文化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通过享受公平公正的文化信息服务,接受终身的教育帮助,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谋取利益,这便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美好愿景。

图书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要做到体恤民心,从民众需求出发,甚至要做到适当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以建设社会和谐文化为最终目标开展理论和实践,长此以往,一定会有可喜的成果和不小的成就。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义图书馆
图书馆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