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媒体实践的新闻专业双语课程体系探讨

2017-02-08杨晓丽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语课程体系院校

□杨晓丽

基于全媒体实践的新闻专业双语课程体系探讨

□杨晓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闻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新的媒体形式占领人们生活空间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寻求转型发展。而新闻专业教育领域的变革却来得迟缓一些,如何培养更能适应当下媒体环境变化的新闻专业人才,是所有设置新闻专业的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实践”+“英语”的角度探讨全媒体实践课程和新闻专业双语课程体系,从而为培养新闻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寻找一种可能。

全媒体;双语;课程体系;实践

近来年,“全媒体”逐渐在传媒业界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着这一概念的普及而提高。全媒体的提出和普及,改变了传统媒体采写编评的固定模式和媒介生态。传统的传媒从业者在纷纷寻求转型发展的同时,新闻教育领域也在发生变化。培养全媒体新闻人才已然成为高校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型,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在增多。许多内陆城市也越来越注重对外传播力的影响。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更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通英语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新媒体的时代浪潮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传媒业界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实现跨文化国际传播、有良好的英语新闻采写与编排技能和职业素养、熟悉中外社会文化与习俗的复合型人才。新闻领域的实践与理论也需要和国际接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国际新闻等专业满足对外传播的需求,普通院校的新闻专业开设新闻双语课程,以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新闻人才,全媒体实践和英语新闻技能是其中颇为关键的两个方向。基于此,结合高校培养新闻人才的现状,探索基于全媒体实践的新闻专业双语课程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构建“全媒体实践”+“英语”的课程体系。

一、新闻专业高校全媒体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主张“学习新闻最佳的方式是实践”。而在当今新媒体崛起和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全媒体实践会成为一种必然。目前,许多应用型的院校对全媒体实践的研究较多,比如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专业,建构了以采写编拍摄录为核心技能的全媒体课程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一些院校提出重人文教育,不能为了迎合市场,一味地增加实践课程,而忽略新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本质。笔者认为,不管重理论还是重实践,重要的是兼具理论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于合理的课程设置比例。

(一)开设全媒体实践课程,把理论课程和主干课程中的实践部分纳入其中

目前,许多院校新闻专业的理论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实践学分形同虚设。虽然学界已经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许多的教学改革中,把实践学分引入理论课程当中。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践往往演变成一次小作业,没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学生也难以在课堂上掌握新闻专业所需的技能。因此,理论课程中的实践部分可以单独设置教学大纲和计划,每门课程的实践纳入整体综合实践课程的培养计划,分阶段分技能逐步完成。比如,新闻学理论为低年级开设课程,其中的实践环节以学生认识和寻找新闻为主,可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即发现新闻。在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开设系统的全媒体综合实践课程,贯穿两个学年。比如设置新闻专业综合实践之微信公众号运营、新闻专业综合实践之报纸编排与网络编辑、新闻专业综合实践之视频节目、新闻专业综合实践之微电影创作等课程。

(二)搭建和整合校内外全媒体实践平台

注重实践技能的院校,有时容易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整合技能的平台。比如,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新闻摄影摄像、音视频剪辑、新闻采写等技能型的课程,但是每门课程都是独立运作,难以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常,院校常规的做法是通过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刊物等。其中,有校园的官方媒体平台,也有新闻专业学生自主创办的媒体园地。

目前,互联网的媒体平台大都向个人和民间团体开放。于是新闻实践就有了互联网平台的支持。比如,基本的采写编评的实践可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主,辅以网站内容采写编辑。而音视频的实践可以在优酷上创建校园视频节目,定期选题拍摄,制作好后上传到平台上。有条件的院校可与当地媒体合作,共同建设新媒体平台。

(三)打破专业壁垒,跨学科课程融合

目前高校虽然越来越重视“双师”型教师,但此类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学生实践落到实处,且能产出优秀的实践作品,需要在业界有丰富经验或有相当技能的指导教师。笔者认为,从业界聘请指导教师是其中一种途径,另一种就是开设与新闻专业相关的专业,比如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专业,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

(四)设置“新闻奖”,搭建新闻专业综合实践成果汇报平台

全媒体实践课程包含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内容的创作和对外传播,要求学生掌握多项实践技能,包括新闻采写、编辑排版、摄影摄像、后期剪辑等。新闻专业的学生会积累大量相关作品。每一届“新闻奖”的举办,一是为新闻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二是鼓励新闻学学子能够继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新闻专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实力较强的人才。

二、新闻专业双语课程体系构建

我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探索新闻专业教育双语课程体系,如今设立新闻专业的院校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引入了双语课程体系的概念。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本科院校向前发展的目标之一。

(一)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衔接,培养专门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师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按专业分班,入校时也是根据高考综合成绩来评定。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本身就是参差不齐的。进行双语教学,容易造成英语好的学生“吃不饱”,英语差的学生则“吃不下”。因此,在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把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双语课程进行衔接,实现系统英语和专业教育的并行发展。比如,“大学英语”“英语新闻视听说”“新闻专业英语”“英语翻译”等课程收录了大量与英语新闻相关的文章。课程相互间有一定的承接关系,以便使学生系统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习惯新闻双语教学。

同时,有条件的院校,在学生入校后可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成绩分班授课,以实现因材施教。双语授课期间,可采用多阶段过渡式教学法,即初期教学时,英语讲解以介绍概念、理论、人物等为主,课程中的案例、故事等辅以中文讲述。随后逐步增加英语比例,后期中文只做概念强调,重难点解释。

另外,一般院校新闻专业的教师虽然英语都经过了考级,但能否达到双语教学的资质,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满足条件的。一些高校在确定双语教学的定位后,招聘教师时要求具有留学或英语语言背景。但趋于教师群体饱和的高校就很难做到。笔者认为,与其引进有英语语言功底的专业教师,不如统筹全校的基础英语教师,纳入双语教学体系。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院专业进行转型,比如可以选择专门教授新闻专业的英语课程。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参加新闻专业教师培训,或参加其他学院或市级省级项目,以达到转型的目的。

(二)专业主干课程中的双语课程分布

新闻专业双语主干课程的设定目前在许多院校未有定论。有的高校对一些基础类课程,如新闻理论等,展开双语教学;也有一些高校选定专业技能课程;更有一些高校为了开展双语教学而结合教师情况特别开设了专门的课程。新闻传播类的专业课程中,除了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经典英语新闻赏析等具有明显双语特点的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如经典新闻和传播理论、外国新闻史、新闻编译等应成为主干双语课程。

(三)全媒体实践课程中的双语课程分布

有学者认为,基础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不应该进行双语教学,因为学习效果会影响整体学科素质。但是笔者认为,恰恰是这样的课程更能实现和国际新闻界的对接,且比起英语特色更浓的课程,其学习难度要小,学生更容易适应。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比如网络编辑、摄影摄像、音视频剪辑,以及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如此,双语课程体系才能有构建的基础,如果仅仅只是选几门课程设定成双语教学,形式未免单一,整体的双语氛围也很难实现。

(四)侧重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方向性课程

新闻专业双语教学开展的近二十年中,老牌的新闻院校经验相对丰富,课程体系也相对完善。但是普通院校的新闻专业新增双语课程大都较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性课程设置较少。笔者认为,诸如出镜记者采编与主持、英语新闻口语播报、西方新媒体研究、西方国家文化等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拓展英语语言和专业能力,双语体系中这一类型的课程不可或缺。

表1 “全媒体实践”+“英语”课程体系框架

如表1,在这个课程体系框架中,主干课程为建设主体,重点在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筹。不管是全媒体实践课程体系还是双语课程体系,语言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都应贯穿始终。

同时,要把新闻专业“全媒体实践”+“英语”的双线条课程体系建设成功,需要合理搭配专业师资和英语教学师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包含在专业建设之中。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协调与管理中,不同类型不同特色发展的学校还需进行细节上的制定与管控,尤其是模块教学的成果管理,需要谨慎对待。最后,课程体系实施以后,及时做好反馈与调整,以保障双线条复合式课程体系实现最佳效果。

1.丁龙.关于新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新闻界, 2008(3).

2.李馨.新闻传播专业双语教学的意义及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0).

3.郝红霞.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探索[J].新闻大学,2015(6).

4.王瑞林.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6(2).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讲师)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双语课程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