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小院儿重生的五种设计策略
——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入围作品解读

2017-02-08施卫良范路

世界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白塔寺院落胡同

施卫良,范路

北京小院儿重生的五种设计策略
——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入围作品解读

施卫良,范路

本文介绍了“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分析了此次竞赛的24组入围作品,呈现了这些作品对于北京胡同和小院儿价值的独特理解,以及相应的5种设计策略。

北京小院儿重生,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入围方案,设计策略

1 引言

北京旧城中存在着大量如细胞般的普通“小院儿”。不同于典型规整的四合院,它们形态多样、占地有限,甚至空间狭小。但它们是北京旧城肌理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北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北京胡同和院落的历史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城中人口的急剧膨胀,市政设施的不足,让胡同小院儿变得拥挤杂乱不堪。因此,如何有机更新这些小院儿便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重要课题之一 ——使它们兼具现代功能,又复兴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以“北京小院儿的重生”为主题的2016 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便是有关这一课题的积极探索。它由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清华大学世界建筑杂志社承办,从北京西城区的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选择了3个组团12个小院落作为设计题目,在世界范围内面向设计师征集方案,探索在保持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四合院居住片区原有居住功能属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植入设计、文创和展览展示等新元素,全面营造融合传统、创意、时尚的新文化街区。

该国际方案征集为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实施的“白塔寺再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2014-2015年,“白塔寺再生计划”曾邀请4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受到广泛赞誉并对旧城改造有极大兴趣与责任感的建筑师设计了4个院落更新作品,分别是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设计的“四分院”、张轲/标准营造设计的“共生院”、董功/直向建筑设计的“混合院”、徐甜甜/Dn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盒院”,现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北京旧城院落更新的积极范例。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也邀请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评委。他们分别为(以姓氏拼写为序):Archdaily 主编戴维·巴苏尔托(David Basulto),西班牙规划师、建筑师、哈佛设计学院(GSD)教授、前巴塞罗那市总规划师胡安·布斯盖兹(Joan Busquets),阿卡汗建筑奖全球总监法罗· 德拉沙尼(Farrokh Derakhshani),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吕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荣誉教授、荷兰设计知识体系研究中心负责人亚历山大·佐尼斯(Alexander Tzonis),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简盟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世界建筑》主编张利,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张永和。

该竞赛于2016年5月29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启动,历时4个月,收到来自国际、港澳台及中国大陆的参赛有效报名共计427组,实际收到设计作品270组。国内外评委从实用功能、空间体验、可实现度、创新度、诗意5个方面综合考量,从参赛作品中评选出24组入围方案参加最终评审。本文便分析了这24组入围作品,呈现它们对于北京胡同和小院儿价值的独特理解,以及相应的5种设计策略——院落重构、融入街区、活动模块、情境再造和异质激活。

1 2016 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设计地段分布图

2 白塔寺保护区的院落

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7hm2,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二环以东、阜成门内大街以北的白塔寺地区,2002年被列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拥有元朝修建的北京最古老的城市景点——妙应寺白塔、罕见的藏经阁、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故居为基础修建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和鲁迅故居、鲜活的花鸟鱼虫市场,还有体现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民国四合院。

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汇集了古都文化、市井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堪称西城区的“文脉”。但区域内存在大量危旧平房,缺乏市政设施,面临现代化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来大拆大建的方式在城市核心区已经不再适用。而微循环、有机更新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运用。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持的“白塔寺再生计划”项目,将按照北京首都功能定位,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示范、社会力量参与、本地居民共建的新模式,制定出人口持续疏解、物质空间更新、基础能源提升、公共环境再造、培育文化触媒和区域整体复兴的实施路径1)。

2016 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的12个设计地段分属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3个组团片区(图1)。这3个组团片区因与白塔寺和城市干道关系不同,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更新设计要求。组团A青塔片区西侧不远处为西二环主路,因而该片区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功能定位为居住与设计文化交流;组团B宫门口五条片区位于保护区内部,公共性相对较弱,主要功能定位为居住和设计工作生活;组团C前抄手片区西侧邻近妙应寺白塔,与历史建筑有更直接的空间与视线联系。

3 院落重构

传统的院落空间对应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原有的院落格局已无法适应当下的生活要求。因此,“院落重构”便成为众多入围方案选择的设计策略。它们在保留主要传统建筑的前提下,根据当下的使用要求,重新布局院落,梳理流线和空间序列,以延续胡同和院落文化。

在“微合院” (A-1-196)和“院-园”(C-3-267)方案中(图2、3),设计师均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并将外部空间细致地划分为入口小院、前院和内院,形成从公共到私密的空间序列,在狭小空间内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高岸为谷”(B-3-597)方案反转了传统四合院的格局(图4),把院落封闭在建筑内,让人先进入建筑再到达庭院。而保留的核桃树和一段老墙,更是营造出充满记忆的院落景观。而在“喜·舍”(C-2-112)方案中(图5),设计师重新组织了原有院落,用游廊、亭、台、楼梯等元素串联不同院落空间,创造了一个立体园林,提供了多方位感知小院儿和白塔的可能。

“四活院”(B-1-524)和“三宅两院”(C-1-512)方案均采用了十字形空间架构(图6、7)。“四活院”方案以十字轴空间结构组织3个不同的院落,并创造了灵活流动的空间;“三宅两院”方案保留了北侧传统建筑,并在院落中置入扭转90°的透明体量,产生前后两个与胡同连通的院落和能够灵活使用的空间。而在起居空间和前院,人们还能欣赏白塔。

在多个院落的组织中,有中心性的传统布局,也有均质性的现代处理。“深·院”(B-1-532)方案的院落处理便属于前者(图8)。其中心设计有一个大庭院,并在外围放置了4个小院子,区分了公共性与私密性不同的空间品质。大庭院延续了“共享”的集体记忆,小院子则为每户创造出了独立宁静的居住空间。而在“五间院”(A-1-55)方案中(图9),建筑师以现代的匀质层化空间手法,整体“切割”建筑和原有庭院,形成了5个交错的新院落。

4 融入街区

在北京旧城中,许多胡同被院落阻断,或者胡同与院落相互隔绝并不连通。因此,一些作品以“融入街区”为设计策略,在基地内打通胡同或打开院落界面,吸引人流激发公共性。“望塔·窥院”(C-2-545)方案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策略(图10)。设计师用两片厚墙贯通场地,保留胡同肌理,让场地融入城市;既形成步行路径,又创造了望向白塔的视觉通廊。两片墙背后的房间与院落穿插布置,并通过大小窗洞与外界联系。墙之间的大门白天打开,吸引人流进来。在让人欣赏白塔的同时,也让人通过画框般的窗洞窥视墙背后的丰富生活。

2 “微合院”方案(A-1-196)

3 “院 - 园”方案(C-3-267)

4 “高岸为谷”方案(B-3-597)

5 “喜·舍”方案(C-2-112)

6 “四活院”方案(B-1-524)

7 “三宅两院”方案(C-1-512)

8 “深·院”方案(B-1-532)

“院儿胡同”(C-1-478)也是一个打通胡同肌理的方案(图11)。在该设计中,保留的坡屋顶老建筑和平屋顶新建筑相互共生,夹出新打通的路径。此外,人们还可以从新通路走上新建筑的屋顶平台,欣赏白塔和胡同中风景。同样是打通胡同肌理,“细分城市”(B-1-36)方案却模糊了胡同和院落的边界、室内和室外的边界,在街区中创造出一种“没有边界的家”(图12)。

如果说前述方案都是打通胡同,那下面两个作品则是打开院落朝向胡同的界面,把胡同中的人更多地吸引到院落中。在“合园” (A-4-382)方案中(图13),沿胡同的建筑底层架空,让人穿通底部的公共空间进入内院,并能继续上到背后建筑的屋顶平台上。而在“社区创客中心”(A-4-567)方案中(图14),沿胡同的建筑设置商业功能,并以两条通廊穿过进入内院。这既形成了沿街小尺度的商业模块,又带来了扭转式坡屋顶的独特形体。

5 活动模块

当代多变的居住生活,对空间使用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运用可灵活变动的建筑模块便成为院落更新的又一重要设计策略。从功能上来说,活动模块可看作是“家具建筑”,能按要求随时改变室内外空间的配比,满足多种使用可能性。而从形态上来说,活动模块对胡同和院落肌理的影响最小,能在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历史街区风貌。“奩院”(A-1-795)和“空间的‘解脱’”(B-4-390)便是典型案例(图15、16)。这两个方案通过置入抽屉式的可移动空间单元,将固定空间转换为可变空间,创造出灵活弹性的使用方式和丰富的院落生活。在“众壹合院”(C-1-603)方案中(图17),条形院落的西侧院门成为了活动模块。通过改变入口位置,使用者可以调整院落的进深,灵活转换院落的公共性和私密性。而对“开翻屋”(C-2-75)作品来说(图18),活动模块则是院落内立面上一系列能上翻打开的空间家具。“开翻屋”的功能包括厨房、吧台、躺椅和桌面等,可供室内和院落双向使用。配合室内的移动隔墙,打开或关闭“开翻屋”,便能创造出灵活多样的空间使用模式。

6 情境再造

9 “五间院”方案(A-1-55)

10 “望塔·窥院”方案(C-2-545)

胡同与院落的魅力不仅源于其建筑空间与形态,也来自人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情境。不少入围方案从这一点出发,以“意境再造”为设计策略,延续胡同和院落的“气韵”。例如,“晴耕雨读”(A-1-579)方案强调生活与时节的契合(图19),关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空间使用,将四季重新融入院落和室内生活之中。在“胡同里的‘小愿’”(B-1-433)作品中(图20),设计师在U形的院落布局中组织起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空间意境,以树下荫、檐边雨、窗前雪、院内香、影中壁、抄手游廊等多种情景串联起整个院落。 “两棵柿子树”(C-1-590)方案保留了北侧传统建筑和院落中的两颗柿子树(图21),并通过加入木结构建筑、观塔平台和入口小屋等体块,制造出多重情境——夏季竹荫对鱼、秋季依榻观塔、冬季围炉煮茶。与前几个方案不同,“入画”(B-4-11)作品的基地位于一个死胡同中。而该方案在院落中塑造出一个超脱现实的画境空间,以情境的无限化解死胡同的有限(图22)。

7 异质激活

在院落更新中,“异质激活”是最现代也最激进的一种设计策略。此类方案常常引入不同于原空间肌理的异质元素。新元素不失个性地融入地段,以对比的方式来激活环境。“胡同厅堂”(A-2-669)方案在保持限高和色彩的前提下,插入一个曲面屋顶的完整体量(图23)。该体量长轴垂直于胡同,改变了原有院落空间肌理,把原有的内院转化为体量两边的侧院。“有·无·间”(A-3-529)方案虽然采用了坡屋顶的形式,但其方正完整的大体量占据了用地中心(图24)。此时,四合院的空间逻辑被隐喻重构并放置到了室内,而开放的大空间则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共性。“漂浮的院子”(B-2-629)方案更是面向未来,在基地中设计了一个两层的、虚实对比强烈的现代体量(图25)。新建筑首层由弧形玻璃幕墙围合,是小型展览和沙龙空间;二层对外封闭,由灰色火山岩饰面。而从大体块中挖出各种庭院天井的处理,既满足了采光要求,也引入了院落的记忆。

11 “院儿胡同”方案(C-1-478)

12 “细分城市”方案(B-1-36)

13 “合园”方案(A-4-382)

14 “社区创客中心”方案(A-4-567)

15 “奩院”方案(A-1-795)

8 结语

2016年9月30日,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在北京妙应寺白塔旁的宫门口菜市场举行现场终评。评委会经过严肃讨论,共同决议、评选出A组团的优胜奖作品“奩院”和C组团的优胜奖作品“望塔·窥院”(B组团优胜奖空缺)。此外,本次方案征集还通过网络投票,产生了一项最受欢迎的作品“晴耕雨读”。然而,细读本次竞赛入围的24个方案或许更有意义。它们针对白塔寺片区居住、生活空间与居民日常需求、城市发展的矛盾提出了富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实施可能性与片区的具体情况有着深刻理解。

“白塔寺再生计划”自2015年亮相北京国际设计周以来,已取得众多成果——举办了几十项国内外展览、论坛等活动,落实了20几项院落更新的创意项目。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更是把“再生计划”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方案征集呈现出来的5种设计策略,既为白塔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建筑学启示,也为北京更广泛的旧城区域甚至中国众多城市中旧城区域的更新发展提供了参考。而以此为契机,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更新,也将从改造独立院落转变至提升以院落为核心的“区块单元”,以点、线、面(院落、胡同、区块单元)相结合的综合更新模式,实现区域的胡同文化复兴,居住精神回归。□

注释

1)详细介绍见“2016 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说明及任务书(2016.05)”。

[1] 2016 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说明及任务书(2016.05)

[2] 2016 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24个入围深化方案(2016.09)

[3] 微信文章,世界建筑/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新(上),2016-08-10

[4] 微信文章,世界建筑/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新(下),2016-08-12

[5] 微信文章,世界建筑/初评后评委访谈(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2016-08-25

[6] 微信文章,世界建筑/优胜奖揭晓(“北京小院儿的重生”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2016-10-02

Five Design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Beijing Courtyards: An Analysis of Finalists' Design Proposals for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BAITASI 2016

SHI Weiliang, FAN Lu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BAITASI 2016, and summarized five design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Beijing Courtyards by analyzing the 24 finalists' design proposals.

Reinventing Beijing Courtyards,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BAITASI 2016, finalists' design proposals, design strategy

16 “空间的‘解脱’”方案(B-4-390)

17 “众壹合院”方案(C-1-603)

18 “开翻屋”方案(C-2-75)

19 “晴耕雨读”方案(A-1-579)

20 “胡同里的‘小愿’”方案(B-1-433)

21 “两棵柿子树”方案(C-1-590)

22 “入画”方案(B-4-11)

23 “胡同厅堂”方案(A-2-669)

24 “有·无·间”方案(A-3-529)

25 “漂浮的院子”方案(B-2-629)

施卫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范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世界建筑》

2016-12-30

猜你喜欢

白塔寺院落胡同
八一作品
白塔寺片区地图
白塔寺街区更新: 二十年的美好“纠结”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北京白塔寺药店
院落里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