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歌民谣带入中学课堂例谈
2017-02-08唐晓丽
唐晓丽
把民歌民谣带入中学课堂例谈
唐晓丽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脱离不开学校,作为中学老师,尤其是音乐与艺术老师,应主动有效地将我们优秀的民歌民谣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在音乐课、活动课、语文课等课堂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民歌民谣的教学与欣赏。
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只是还未被我们挖掘。当我们在抱怨课程缺乏教学内容时,教学气氛不好时,为什么不能把身边最熟悉的民歌民谣引入课堂呢?
我们湖北,荆楚大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勤劳、朴实的人民,孕育了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谣。口语化的歌谣从老百姓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进行了叙述,表达了人民最本质的喜怒哀乐和最淳朴的劳动观、道德观。
在音乐课以及大文化活动课中,我将在湖北、江西等地比较流行的民歌《采茶歌》引入到课堂中。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作为音乐老师,可以直接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学唱,引发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认识。像这种和劳动结合很紧的歌谣,学生是非常喜欢的。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从歌词的特色进行文化方面的引导。鲜活的歌词,欢快的劳动场面,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素材。
作为历史老师,可以从茶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茶文化渊源及演进。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在真正严肃的课程学习中,学生缺乏的就是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在学生学唱以及更深地了解了我们地方特色的《采茶歌》后,让学生欣赏在其他地方比较流行的《采茶歌》:
采茶歌
正月采茶是新年,头上金钗佃茶园,佃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来标价钱。
二月采茶茶叶发,姐妹双双采茶芽,姐采多来妹采少,不论多少早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中织绣锦,两头绣起茶花朵,中间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男又忙来女又忙,男又忙来忙栽秧,女又忙来忙养蚕。
五月采茶茶叶黄,茶树蓬里有蛇螗,多买香纸烧土地,山神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喜洋洋,多栽柳树多栽桑,多栽桑树不无用,多栽杨柳好乘凉。
七月采茶秋风起,姐在家中上高台,织起绫罗三五丈,留待明年做茶衣。
……
十一采茶雪花飞,雪花飞飞飘郎衣,姐在房中烘火坐,郎在外面受苦辛。
十二采茶一年满,姐妹双双收茶钱,各家茶钱都还我,我和姐姐好过年。
一首动人的歌谣,介绍了一年十二个月的特色,字里行间充满了韵味,原汁原味的歌谣牢牢吸引住了学生。课堂上,借助民歌独特的魅力,犹如磁铁般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聚集,让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都达到极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而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可能意犹未尽,这时可以借机激励学生,我们祖国的文化是博大宽广的,在我国有很多首不同特色、歌词写法迥异的《采茶歌》,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学唱其他的《采茶歌》。不同科目的老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利用我们的民歌民谣。
我们城里的孩子,对劳动以及我们过去的东西,了解很少,很多初中的孩子还不知道农历,更不谈二十四节气。在介绍节气等相关知识时时,可以引进民谣《节气歌》,顺口溜一样的节气歌立即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我又收集并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地方的节气歌:
“头九二九,汗爬雨流;三九廿七(读“测”),曰史(方言:说话)结疙;四九三十六,门前挂户溚(方言:冰挂);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六九五十四,拎篮掇野菜;七九六十三,穷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读“泥”),黄狗荫处避;九九八十一,犁耙都请出;十九足,播秧谷。”
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这首歌谣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时令交替最原汁原味的阐述,破译传统文化的密码,品味歌谣中所蕴藏的古人智慧。
在中学,很多课程都可以相机利用好我们的民歌民谣,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收获课本之外的很多东西。当然,不同科目的老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利用我们的民歌民谣,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并借此教给学生知识与学习本身的技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