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2017-02-07胡珑川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胡珑川(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著名教授阮仪三说到:能够反映城市特色和风貌的只能是城市内的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传统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场所,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历史文化街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传承和发展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云南大学旅游学院田里教授认为:“民俗旅游资源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外延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并通过心理的、语言的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1]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有所不同。本文采用云南大学旅游学院田里教授的划分标准: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把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三个大类即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在这三个大类中又包含着不同的亚类和小类。
表1 :民俗旅游资源分类表①
(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意义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资源对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民俗文化是特定地域中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其核心吸引物是以服饰、饮食、建筑、节日、传说、音乐、游戏、手工艺术等为载体的民俗旅游资源,对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是一种可供开发的、具有垄断性和竞争性的旅游资源。
2.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能促进经济发展
民俗旅游资源独具地域特色,通过联姻旅游,不但可以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还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经济价值,优化产业结构,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旅游的实质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民俗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满足了游客追求民俗文化的体验需求。文化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要经久不衰,关键在于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传播民俗文化,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宽窄巷子民俗旅游资源
(一)宽窄巷子基本概况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占地108亩,其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现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宽窄巷子沉积了少城千年的城市文化和满城百年的城市格局与原真建筑。如今,宽窄巷子不仅仅是一条街道的名称,而是寻找老成都记忆的线索。
(二)宽窄巷子改造简介
历史长河中的宽窄巷子由于年久失修,现存的古建筑已破烂不堪,再加上长年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街区内的公共设施陈旧腐化,这里的居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2003年,宽窄巷子按照“迁而不拆,严格保护”的原则进行了保护性改造,按照规划要求严格保护原生民居,只拆除了违法、违章建设及确无保留价值的建筑。经过近5年的改造,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于2008年6月14日正式开门迎客。
(三)宽窄巷子民俗旅游资源
宽窄巷子是一个集中展示老成都文化的旅游胜地,根据云南大学旅游学院田里教授的分类和宽窄巷子民俗旅游资源的状况,可以将其民俗旅游资源做如下归纳:
1.建筑
宽窄巷子的建筑本身就是成都传统的标本。宽窄巷子将北方的胡同文化与南方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的鱼脊式的街巷格局,既有清末民初四合院式建筑、西洋派建筑花园洋楼、川西民居等建筑风格,还有专门打造的井巷子文化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宽窄巷子在后来的改造过程中,原有建筑上的青砖墙、高门楼、花墙裙、垂花柱、窗扇等建筑构件得以保留和翻新,既体现了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包含了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
其中,宽巷子基本上是完好无损地保存了旧时的老建筑。其中,位于宽巷子11号院的恺庐,该门头是宽窄巷子最富标志性门头之一。窄巷子多为清末民初时间建筑,也有早期西式洋楼。井巷子因地制宜的打造了国内唯一的墙体砖文化博物馆,这道文化墙长约380米,3万多块砖头以半三维雕塑的形式筑就了“窄巷水凼凼、宽巷暖烘烘、半巷刨饭、砖混篾筢、土墙鸡啄、砖门喝茶、天井搓牌、杂院堆藏、沿街斗鸟、夹道洗刷、宽窄回眸”等建筑景观带,再现了院落主人的生活场景。
宽窄巷子曾是在满蒙八旗入驻之地,有着北方游牧民族骑马出行的习惯。宽窄巷子现存的3个拴马石,虽已风化斑驳,但它仿佛是宽窄巷子乃至成都的一块独有的胎记,述说着这里的前世。
2.食
成都有一句形容美食的话叫“巴适得板”。宽窄巷子的美食就能给你这样的体验,它是一处有味道的巷子,因其芳香四溢的美味俘获了众多游客的心,云集成都小吃、四川火锅、正宗川菜、盖碗茶等特色饮食。老成都的历史味道分散在巷子里各处的店铺。宽巷子恺庐旁的“郭汤圆”,由四川中江县人氏郭永发创立,始于清朝末年;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肥肠粉;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堪称四川民间工艺一绝的糖画。此外,在这一方小天地里,还有许多成都出名的其他小吃,三大炮、糖油果子、丁丁糖、夫妻肺片、甜水面、钟水饺、担担面、龙抄手等,应有尽有。宽窄巷子自然少不了火锅与川菜,香辣过瘾的火锅,传承历史百吃不厌的川菜,麻辣鲜香、回味无穷。此外,“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是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宽窄巷子茶铺众多,游客或驻足于街檐下的老茶馆,喝盖碗茶,摆龙门阵,或静坐于茶社院内,除了放松身心、消遣之余,还可欣赏长嘴壶功夫茶艺表演。成都生活的悠闲散淡和成都人的安逸享受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3.民间技艺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宽窄巷子都是他们体验老成都民俗与文化的必去之地,而漫步在宽窄街头,你会发现蜀绣、面塑、采耳、吹糖人、糖画、变脸、滚灯、长嘴壶茶艺这样一个古老的民间技艺,在这里得以完好留存。
提及四川特色,不少人立刻会想到川剧,而在宽窄巷子里,有许多家能看到川戏的去处,川剧传统节目“变脸、吐火、滚灯”每天都在在宽窄巷子里的众多“园子”上演,游客在宽窄巷子吃川菜品川茶看川戏的同时,还可以和演员名伶们合照留念,更是可以换上川剧服装来一组美翻了的戏曲照,瞬间有一种能穿越到老成都的感觉。除了看戏,还可以唤一名“舒耳郎”,舒舒服服的享受掏耳朵的惬意。掏耳朵,雅称采耳,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工具也十分丰富,耳扒子、铜丝鹅毛棒、钢震子、钩针、鹅毛细刷、棉花棒、头灯等,是艺术和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手艺,被称作是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而街头花车展示的老成都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以色彩,可以塑造各种形象并能长期保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宽窄巷子展示的这些民俗,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来往的游客展示着浓缩于指尖上的少城精粹。
4.方言
来宽窄巷子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打望”,这是成都方言,意思是看美女。成都方言幽默诙谐,又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如“巴适”是最家常的成都方言,指很舒服的意思;“安逸”表达的是欢喜的感觉;聊天在成都话中叫做“摆龙门阵”;成都人管自己的老婆叫“老蔫(谐音)儿”;成都的“叮叮猫”会在天上飞,因为那是在天上飞的蜻蜓;……方言可以称之为民俗的化石,民俗的传承与演绎,都离不开语言,离不开特定的方言。
三、宽窄巷子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启示
综上所述,宽窄巷子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本文认为其经验与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原真性原则,保护民俗文化之魂
原真性是民俗文化的核心。民俗旅游资源是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并将各种文化及文化遗产成功展现以供游客消费之用的。宽窄巷子民俗旅游资源的核心是由盖碗茶、高门楼、院落、茶馆、川剧等营造的老成都原真文化氛围,是构成宽窄巷子吸引力的核心。[2]
(二)正确处理民俗文化保护和商业开发的关系
不少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如何让历经风雨的古老街道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需要做到历史保护与商业开发并举。但是赋予商业不是简单的商业,它必须是和文化充分交融的一种商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亦是如此。宽窄巷子深入挖掘老成都传统民俗文化内涵,选取了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和风貌通过老成都生活空间的场景再现、历史建筑风格的复原、民俗民风商铺的引入等手段,使游客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了游客对于老成都民俗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多形式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
宽窄巷子通过多种形式再现老成都民俗文化,让游客仿佛回到老成都的生活氛围和记忆的情境中去。[3]
1.设立博物馆还原老成都民俗生活
宽窄巷子中设有一处“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该馆以博物馆展陈的形式还原了1935年成都一个七口小康之家的生活场景,馆内每个房间的设计与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尽量做到还原当时,游客还可以在其中看到70多年前发行的《新新新闻》,剧场上演的川剧节目及电影院上映的电影等,游客在参观和互动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老成都的民俗记忆中。这样,在原真性的开发上既保留了静态的博物馆式的展示,又可以更多的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体验。
2.塑造影像景观展示民俗文化
宽窄巷子随处可见的黑白图像、浮雕墙、人物雕塑等影像景观展现了宽窄巷子过去的生活场景,能调动游客的情绪,游客得到很好的互动体验,增加对宽窄巷子的深度认同。
3.建立“活态展示”延续民俗文化
对于“糖画”、“采耳”、“长嘴壶”、“川剧”这种有传承人的民俗文化,则通过“活态展示”的形式或邀请传承人沿街设摊,或将其舞台化,一边展示民俗手工艺,给游客以触觉、味觉等多感官体验,一边可以使传承人获得稳定的收入,还能够吸纳更多年轻传承人加入进来。
四、结语
如今的宽窄巷子是成都的“文化地标”,是向外界展示成都民俗文化的窗口,它通过其特有的民俗文化魅力和精心设计的形式走进了今天人们的生活当中,才重新焕发出如此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合理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民俗旅游资源,既能带来人气增加经济收益,又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注释
①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
[1]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
[2]褚琦.《成都洛带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开发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沈苏彦,沙润,魏向东.《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