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学在中西方茶文化影响下的改革思路

2017-02-07栗蔷薇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西方人饮茶礼仪

栗蔷薇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高校英语教学在中西方茶文化影响下的改革思路

栗蔷薇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随着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师们的重要任务。高校英语是学生考试的重点科目,也是对学生未来成为国际化人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科目,所以高校英语教师更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们在新课程环境下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茶文化下的英语教学汇聚了中西方之精华,中国茶文化具有稳健实用的优点,而西方茶文化有着热情奔放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英语教学模式。本文从中西方茶文化中的差异性入手,找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性;改革思路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到唐朝茶风逐渐兴盛,到如今茶叶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不断发展,可以说从茶文化中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西方的茶文化也是同样如此,在16世纪茶叶从我国传入到英国,之后迅速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在西方相对独立的发展,如今,无论是从饮用方法、饮茶礼仪都能看出中西方基础的文化差异。从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来了解两地的文化差异,将这样的文化差异带入到高校英语教学当中,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茶文化理念中找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从而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文化混淆而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时态混乱等情况的出现。打破传统的高效英语教学方式,通过茶文化来调动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英语教学效率提升。

1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

1.1 饮用方法的差异性

中国茶叶的饮用方法非常简单,主要是强调茶叶本身的滋味,以原滋原味为核心。因此我国人民群众饮茶主要就是通过开水浸泡,几乎不添加任何的辅料,而在煮茶所用的开水上,以泉水最好,山泉清甜可口、杂质甚少,运用泉水煮出来的茶叶能更好的显出其原本的滋味。茶器的选择也非常有讲究,其中紫砂壶最佳,紫砂作为茶具可以更好地保护住茶叶的清香味不在空气中放置短暂的时间就消失,并且其保温效果良好,不至于使茶水迅速变凉。

西方的茶叶饮用方式与中国大不相同,西方人在茶叶的选择中最常饮用的是红茶,红茶相对于绿茶来说更容易保持,并且其味道相对于绿茶的清香来说更加醇厚,非常贴合西方人的饮食习惯。西方人饮茶还会加入牛奶、水果、蜂蜜等辅料,让原本稍显苦味的茶水变得很甜并且浓稠,再搭配上一些精致的甜点最终形成了西方人所喜爱的喝下午茶习性。中国人喝茶喜欢原滋原味,而西方人喝茶则喜欢加入自己所喜爱的口味,二者各有千秋。

1.2 饮茶礼仪差异

饮茶礼仪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需要格外注意的方式方法,饮茶礼仪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而中西方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截然不同。中国的茶文化当中,每当有人来家中做客都会奉上一杯热茶,来表现出主人的欢迎,而在西方,则喜欢邀请同伴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中聚在一起饮茶,这种聚会一般是在下午时间,所以称之为下午茶。对于西方人来说下午茶时间不单是饮茶而是一种社交手段,许多的政客、商人都会利用下午茶时间来深入的交流,联络感情。

从中西方的饮茶礼仪文化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文化的不同,所使用的语言方法也有所差异,在下午茶这个单词并不简单翻译成为“Afternoon Tea”其中还有“Cream Tea”与“Low tea”的差别,这是因为在西方下午茶中其所搭配的甜品不同而区分,“Cream Tea”一般会在甜品中加入三明治而“Low tea”则没有,这就表示在西方茶文化中茶与甜品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中国茶就是茶,礼仪则是礼仪的区分截然不同。

2 高校英语教学在中西方茶文化影响下的改革思路

2.1 高效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目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在饮茶和茶文化的礼仪上有很大的不同,而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人思维方式、审美的不同。笔者对比中文和英文的教学就发现,这种中英文的教学差异本质上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诚如,早期的中文教学是从小文章小故事出发,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生字的发音和书写。而我们发现,英文的教学开始的切入点是日常的生活对话,因此,英文的学习出发点是促进人们的交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这些原因,就是在以科举制兴起的古代,人们更加注重人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无论是做官还是与人相处(通过书信往来)都需要借助自己的文字,文字是一个人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最重要的方式。在西方,人们获取地位在很多时候需要演讲,需要用语言的表达来展现自己,寻求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东西,首先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书面表达,还是语言表达,还是通过书面的文字或者语言交流来了解外国的文化;其次是,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中到底是应该坚持按照西方的英语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还是按照中国的人的思维方式设计英语的学习模式。

这两点是现在所有的英语老师都需要反思的。首先,高校的的英语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目的导向性,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不同的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所不同,有的专业的英语需要更多的阅读学术文章,极少地接触到英文的听说,即使在课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也主要是通过阅读英文的网站或者期刊报纸,所以,并不能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求听说能力突出。而对于一些英语听说要求很高的专业,那么英语的教学以听说为主就非常自然了。

其次,英语的教学到底是应该按照西方的英语教学模式来还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做。的确,国内的英语教学者大多数都对类似于“哑巴英语”,学生只认识英文,只会写,不会说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和国内的高中以前英语应试教育有关,应试教育为了强调公平性,很难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分数的量化,所以应试教育越极端,学生就会越忽略英语的口语,这是必然的现象。但是我们却发现另一个事实,在低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的学习大多数都是通过英文的对话,或者听力短文来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反而随着年级的提升,英语的教学会逐渐的变成英语的文章,这些文章会越来越长,文学性越来越强,英语的听说部分会被极大地压缩。以致于很多时候,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和文字阅读水平严重不匹配。笔者注意到,作为高考的英语听力水平和阅读理解的水平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生会进行测试,发现国内高考英语听力水平都类似于国外一二年级的学生,诸多的高考英语听力对话在英语母语国家学前儿童都可以听懂;而高考的英语有阅读理解可以类似于外国学生的中学生阅读理解了。听力水平和阅读理解水平的严重不匹配,以致于人们学习英语只能去听一些非常简单的阅读,比较难的文章又听不明白,而这样对于人们语言表达的积累、词汇的积累、以及语法的积累都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就如同中西方饮茶和茶文化礼仪不同一样,出现这些原因都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在学习中文的时候都会更加注重语法以及文字表达等等。因此,英文教学者在弄清楚了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之后,就不必太过于纠结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不相匹配。对于那些更加强调英语的阅读与理解的专业,就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在英语的听说上,而对于那些对听说要求很高的专业,则需要老师强化对学生的听说训练。

2.2 高校英语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语言是文化载体,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脉相承的内涵。西方的茶文化具有西方文化的特质。大学生学习英语很多时候也不单单是为了学习这种语言,文化的学习本来就是互相交融,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交流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中西方的茶文化差异性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通过对西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来真正的认识到西方的茶文化,而如何去认识和了解西方,就需要阅读西方的文章,网站,和西方的人聊天,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英语就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纽带,是一把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

所以,高校的英语教学应该非常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当学生步入社会,毕业很多年之后,或许大学时候学习的英语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tea”都不会写,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在大学时代通过学习英语而对西方世界人们的文化、审美、思维方式、礼仪等了解会终身难忘。文化的交融,认知是第一位的,只有人们先知道这种不同,才谈得上理解,最终才谈得上认同。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其实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缩影,带来这些差异性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以及价值观等不同,人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必然的,所以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学者而言,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会面临不同的英语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地教学生英语。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了解英语世界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文化习俗。

[1]郭晓铮.高校英语精读教学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3):173.

[2]岳曼曼.文化移情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OL].海外英语,2016,(09):57-58.

[3]范治梅.浅析中国文化认同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9+28.

[4]刘莹.大学英语教学本土化与全球适应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70-71.[2017-09-08].

[5]邱泳惠.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两难困境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4):239-241.

栗蔷薇(198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西方人饮茶礼仪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筷子礼仪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礼仪篇(下)
四季饮茶与健康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