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经》的英译策略与茶文化传播影响

2017-02-07宋洪玲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经陆羽英译

宋洪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

浅谈《茶经》的英译策略与茶文化传播影响

宋洪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

《茶经》是我国著名的“茶圣”陆羽所编撰的一本茶学巨著,其作为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一本重要的核心典籍,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经》翻译的准确性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对于《茶经》的英译工作重视起来,对于英译策略更应该认真地对待。本文中,笔者对《茶经》的英译策略及其茶文化传播影响简要分析,以期更为全面地了解这部经典茶作。

《茶经》;英译策略;茶文化传播

“茶圣”陆羽所编著的《茶经》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是第一部最全面详细介绍茶叶的权威著作,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茶文化发展的阶段。唐朝是茶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陆羽《茶经》的出版,带领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茶经》不仅从种植,加工等各方面总结了茶叶技术,而且这部著作的出版发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茶叶生产方面的发展,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奠定了深厚的茶文化根基。《茶经》的英译已有的十余种不同的文本,但正式出版的译本却很少,由于中外文化差异等原因,《茶经》的翻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想要提高翻译的精准度,就必须从各个角度深入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1 陆羽与《茶经》概述

陆羽在中国有着“茶圣”的美誉,在公元775年,陆羽先生的《茶经》被重新修补并在公元780年刊刻于世。虽然这部《茶经》只有7500字,但字字都经过斟酌,句句都写得用心,它详细记录并描述了茶叶的栽培、采摘、制作、生产、饮用等有关茶叶的方方面面。茶叶不仅仅在生活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其实早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了。以前诸多对《茶经》的研究都是关于这部著作与佛教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儒、释、道对于茶叶都是十分偏爱,儒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众所周知,茶道也是崇尚自然的,在很多方面茶道都与中国古代三大家的思想有些不谋而合之处,这更进一步加速了茶文化的传播。

2 《茶经》英译策略与原则

《茶经》是向世人介绍有关“茶”的各种知识,同时也意在对世界各地人们宣传茶文化,它不仅具有概念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语篇意义。通过对这两种意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茶经》两个译本的异同之处,其可以对于译文是否准确可进行客观的评估。翻译的原则就应该遵守忠于原文,表达精准。在第四章里,介绍茶碗时,原文提到:

原文: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茶经》第四章,之器)

原文中的一句话有两个分句,这两个分句里有很多个小句子,原文基本都是客观的描述了不同产地茶碗质量的不尽相同。这段话说到越州的茶碗是上品,质量最高,其原文是一个关系的递进过程,姜的译文对于第一个分句就译成了关系过程,最好的茶碗是越州,其次是鼎州,但第二个分句“岳州上,寿州、洪州次”中,他没有采用关系过程,而是采用心理过程使用了比较用法,将原文中客观的评价赋予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多少有些偏离了原文的概念意义。

3 《茶经》中的茶文化传播与影响

西汉时,《茶经》中的茶文化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外传,此后《茶经》在海内外的传播变的十分广泛,在那时茶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一提到茶叶,人们都会想起中国。一些外国使者或者是来中国游历的外国人,都会带大量的茶叶回国。自《茶经》问世后,就一直深受海内外爱茶人士的喜爱,此书一度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等许多版本,可见,其受欢迎程度非同一般。在此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各国引进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都会将自己的本国文化融入其中,这是十分值得庆幸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人文习俗、经济政治的客观体现形式,他们能在引进别国文化的同时做到创新,这一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而且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接下来主要谈一下茶叶的引入对日本和欧美的影响:

3.1 《茶经》对日本的影响

当年汉武帝东征后,日本就开始不断的派使者来中国拜访,中国就把茶叶,绸缎等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带回去,此后茶叶也就随之传入日本。日本是一个喜欢创新的民族,他们很新奇茶叶的提神功效,因此在接受茶叶的同时也开始学习茶叶的种植,希望在自己的国家种植生产茶叶。唐代时,日本就有高僧来中国学习佛法,并且在很巧合的情况下,一个日本僧人带了些茶籽回国,在台麓山上播种,那里也因此成为现今日本最古老的茶庄。而后还有僧人带回茶籽到日本,但他把种子种在了京都这些地方。有一年,日本天皇恰巧路遇此地,喝到此茶便迷上那独特的味道,为了能经常喝上这样的茶叶,日本天皇极力推广茶叶种植,并开始系统的学习有关茶叶的知识。

3.2 《茶经》在欧美的传播及影响

茶叶是通过陆路传入欧美的,当时丝绸之路中的货品就有茶叶。到了公元七世纪,中外贸易逐渐繁荣,外国人在中国大量购买丝绸和瓷器,与此同时也会带些茶叶回去,饮茶之风在欧美也开始形成,英国则是在17,18世纪兴起的饮茶之风。而后随着《茶经》的传入,欧美各国也都根据自己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具各国特色的茶文化。英国人形成很有规律的饮茶习惯:清晨的“床茶”、上午的“晨茶”、下午的“午后茶”和晚上的“晚餐茶”。其实这是一种跨文化的融合,非常有利于中国茶文化在欧美国家的传播,更有利于形成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法国是一个极其浪漫的国家,在茶叶传入后,他们一度将茶叶制成香精,尤其是法国人民对茶叶的香气极为喜爱,这使茶叶在法国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热爱者,特别是在《茶经》传入法国后,人们不仅仅了解了茶叶的起源,也深深的被茶文化所吸引,此时在法国兴起了饮茶热潮。《茶经》中茶文化对于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其在国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评价与思考

陆羽先生所编写的《茶经》对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有关描写茶叶典籍里一部经典的著作。所以说《茶经》的问世不仅对于中国的茶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丰富也起着重要作用。《茶经》的出版发行给很多爱茶之人和研究茶文化的学者带来了很大便利。总的来说,《茶经》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日本算得上是最早接受茶文化的国家了,而且据调查所知,现在日本也是藏有最多版本《茶经》的国家了。

可以说,茶道在日本早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到了英国,尽管茶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但饮茶习惯完全不同于中国,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和风俗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惯,比如说“床茶”,“上午茶”,“晚餐茶”等。对于《茶经》的翻译,其实是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的,此如《茶经》里的很多字句,需要深刻理解中英文化才能更准确地去翻译,英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经》传播,所以对于《茶经》的英译一定要抱着严谨的态度。总之,《茶经》对于世界各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茶文化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接受,而且已经融入了各国生活之中,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情况非常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更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相信中国文化终将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1]姜怡,姜欣.异质文体互文交叉与茶典籍译文风格调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4).

[2]王钰;姜怡.《茶经》的美学价值及其在翻译中的美学重构[J]外语教育研究,2014(3).

[3]王玖玖.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史述 [J].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2).

[4]王静,卜小伟.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J].农业考古,2013(2).

[5]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5).

宋洪玲(1984-),女,黑龙江巴彦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茶经陆羽英译
陆羽品茶
摘要英译
不捧场的好朋友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第一次放孔明灯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