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的音乐特色及价值探讨

2017-02-07赵金霞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吴歌粤北牡丹

赵金霞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 450001)

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的音乐特色及价值探讨

赵金霞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 450001)

《牡丹调》是粤北采茶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采茶音乐特征及采茶音乐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介绍《牡丹调》作品实例,剖析《牡丹调》的具体音乐特色,并深入探讨《牡丹调》的文化价值。基于此提出弘扬和进一步扩大采茶音乐文化价值影响的措施,以期为传统《牡丹调》音乐的发展奠定现代化根基。

采茶音乐;牡丹调;音乐特色;文化价值

在我国各种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中,粤北采茶音乐是独具特色的种类之一。粤北采茶音乐是以粤北人民的采茶活动为题材,结合当地音乐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而来的音乐体系。在粤北采茶音乐中,《牡丹调》是极具音乐表现力的代表性作品,基本唱腔为采茶调北路曲调,《牡丹调》在粤北采茶音乐中的应用度极高,极大的影响了粤北采茶音乐的发展。随着时代发展,《牡丹调》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使得《牡丹调》音乐文化阵容不断强大起来,其在听众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笔者在分析时侧重借助实例探讨《牡丹调》的唱腔特色,深度探究《牡丹调》的文化价值。

1 《牡丹调》的实例及音乐特色分析

1.1 《牡丹调》实例

“牡丹花开叶有细”属于《牡丹调》踩台腔调,此为男生中速演绎,要注意展现出音乐的自然平和;“今晚小妹唔晓唱”也是踩台腔调,为旦角中速演绎,要展现出音乐中深情的情感;“寻找铜钱早早归”由男生中速演唱,体现故事性;“赚到铜钱早早归”由女生中速演唱,抒情性强;“正月做工系好苦”由女生中速演唱,此为牡丹哭调,要体现出音乐情感的凄凉悲苦。

1.2 音乐特色分析

1.2.1 共性分析

借助《牡丹调》实例可知,其音乐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句式结构具有一致性,由上述实例可看出其句式结构均为七字句,决采用二二三式曲调,使用简单明了的词语作为曲谱词,词句押韵,节奏感强,能够根据节奏变化体现情感变化。《牡丹调》善于利用和突出曲谱关键句,力求词曲一致性;二是具有规范的音律节拍,上述实例中展现的是较为平稳的《牡丹调》音律,在实际的《牡丹调》音乐中,音律唱腔富有变化性,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强了采茶音乐的各自特色;三是细腻的音乐表达。《牡丹调》源于采茶人民的日常生活,属于民间小调,具有较细腻的生活表达,借助独立的句式结构和流畅的音乐节奏提高音乐情感表达的细腻程度,更能激发听众共鸣。

1.2.2 差异性分析

1.2.2.1 调式调高的差异

在同一首《牡丹调》中基本采用相同的调式以追求音乐的平稳表达,但是在具体的音乐曲调中,调式调高的差异则能够体现音乐的差异化色彩,能和不同的音乐情感相配合,基于此,大部分《牡丹调》音乐作品都会在音乐调式上追求细节上的变化,充分借助采茶戏中正反弦的变化展现出作品的独特风格。

1.2.2.2 结构施法的差异

《牡丹调》在展示音乐特色时善于使用演唱者不同声部的特点、不同定弦特点等展现出音乐色彩和情感。在具体的《牡丹调》音乐中,虽然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要考虑到结构施法的变换,将音乐的差异性体现出来。

1.2.2.3 节奏差异

不同的《牡丹调》中情感表达不同,但基本情感是相似的,《牡丹调》在表达情感时一般通过变化音乐调高、借助休止节奏等方式实现。《牡丹调》中的哭调节奏较缓,若需要表达强烈情感,则会有音乐节奏的变化。但是在展现大喜大悲时,音乐的总基调是不变的,借此强化情感。《牡丹调》在表现悲痛情绪时主要采用慢速表达,其整体节奏规范性强,同时在相应的情绪变化区对应相应的节奏,借助节奏变化体现音乐情感张力,是音乐表达更加灵动和流畅。《牡丹调》的基本歌词节奏较为齐整,词曲搭配规范,善于运用歌词切分体现音乐节奏的变化,能营造出强烈的听众感官刺激。《牡丹调》后期一般保持节奏的平稳,在保持原有唱腔特性的基础上将音乐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

2 《牡丹调》的深刻文化价值内涵

连接音乐的主要群体有三个,创作者、演唱者和听众,音乐得以传承的核心在于音乐自身具备的文化价值符号和价值内涵。音乐创作者、演唱者和听众在创作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扩大音乐作品的影响力,借助其深刻的文化价值内涵加强彼此间的精神交流,从而达到三者审美体验的统一。《牡丹调》代表着粤北采茶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在其不断传播的路途上,其自身具备的文化价值也进一步得到弘扬。

2.1 《牡丹调》与吴歌文化——文化追溯性

探究《牡丹调》音乐起源可知,其起源于传统的吴歌文化。粤北采茶音乐产生于江西赣州,在三国时期,由于当地人民使用吴语,衍生出来的音乐即为吴歌。在《牡丹调》的发展过程中,吴语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牡丹调》和吴歌的音乐曲调可知,《牡丹调》曲谱规范,以五句结构居多,在保持基本曲调的基础上追求小部分差异性。和吴歌相比,其在基本旋法和节奏上具有相似性,由此可见,吴歌作为一种音乐文化原型被后来的各种音乐种类借鉴,根据音乐和时代需求调整吴歌旋法,在此基础上定义为自己的曲牌。

从音乐唱腔方面分析则可看出《牡丹调》在表达音乐情感时主要借助唱腔变化,传统的音乐创作者开创了音乐作品情感表达手法的先河,对后人具有极高的借鉴性。和吴歌相比,《牡丹调》具有和吴歌相似的音乐结构,体现了传统音乐社会的规范化,并为听众创造力规范化的音乐情感体验途径,能够激发听众情感共鸣。

2.2 《牡丹调》与客家文化——文化融合性

音乐是一种具有文化融合性的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音乐的民族融合性进一步增强,汉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增强了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度并最终被客家文化接受,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汉民族音乐的文化表达更是深深植根于客家人的记忆深处,为后来《牡丹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根基。

《牡丹调》的音乐形式是基于传统的方言基础之上的,将方言和曲目内容相结合,遵守传统音乐表达规范的同时展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观察《牡丹调》的衬词可看出其方言使用频率更高,更加强调客家文化的音乐特征,体现出音乐的衔接性和地方特色。衬词可以帮助演唱者获得更为顺畅自然的歌唱体验,为听众营造自然的听感,可帮助其放松心情,提升审美体验。《牡丹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规范的曲调是《牡丹调》得以发展的前提,丰富的文化内涵才是其获得长期发展的核心。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上,不仅确保其具有高水平的音乐文化价值审美,还将客家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借助音乐传承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客家人。

3 粤北采茶音乐文化的发展建议

要和时代紧密结合,在不背离传统音乐文化的前提下,力求创新,与时俱进,将新的音乐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可采取新的音乐表现技法,不断创新音乐表达形式等,加强音乐作品实践,积累经验,使采茶音乐文化具有更好的音乐文化通俗性和娱乐性;要注重提高采茶音乐文化在大众中的普及度,可将高校教育和采茶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合作,制定完善的采茶音乐文化课程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使其增强对采茶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层次体验;最后,应该将采茶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当代音乐市场化结合起来,较高的市场性能够和大众需求相契合,从而扩宽采茶音乐文化的发展途径。因此,采茶音乐要以市场为导向,可将采茶文化和旅游产业、民俗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扩大影响力,为采茶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市场化能量。

4 结语

《牡丹调》不仅是粤北采茶音乐的代表性作品,其采茶调北路曲调唱腔还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传统采茶音乐剧中均有体现。分析《牡丹调》实例,探寻其音乐特色,并根据其和客家文化、吴歌文化间的关系分析其文化价值内涵。基于此,《牡丹调》音乐要想在现代化审美中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创新,与时俱进,提高《牡丹调》音乐的大众普及度,在市场中弘扬采茶音乐文化,促进采茶音乐文化的长足发展。

[1]孙家国.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的腔句特征及其文化意义[J].音乐研究,2013,02:40-52.

[2]翟乐.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D].西北大学 2016.

[3]李文亮.粤北采茶音乐《牡丹调》的音乐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6,3807:306-307.

[4]胡天龙.采茶音乐《牡丹调》的音乐特征及其文化涵蕴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9:313.

赵金霞(197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吴歌粤北牡丹
电影《醉吴歌》圆满杀青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三不够”牡丹节
子夜吴歌·冬歌
江南音一曲,传唱千年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牡丹”情
追寻足迹 不忘初心—红军长征过粤北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