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中的斗茶图及其背景内涵

2017-02-07赵光灿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赵孟頫仙人品茶

刘 丽,赵光灿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中国画中的斗茶图及其背景内涵

刘 丽,赵光灿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在中国,画中斗茶图并不是非常罕见的题材,事实上在南宋时期就有刘松年所画《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其后,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都有着以“斗茶”为主题的中国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赵孟頫的《斗茶图》。从这样数量众多、品质优良的斗茶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国画的交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而国画则是我国传统艺术,二者在历史的车轮下逐渐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具有年代感、历史性以及超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斗茶图。本文通过对不同年代画家所创作的斗茶图内容以及背景内涵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画;斗茶图;背景内涵

斗茶是一种比试茶艺、茶技以及茶叶品质高低的传统活动。从唐朝开始到宋朝变得昌盛起来,由于斗茶的人数越来越多,斗茶也从单纯的比试转变为了一种游戏成为了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其活动内容也愈加的灵活多变起来,从茶叶材质、茶具、饮茶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比试,并且由于其中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让许多著名的画家也喜爱上了这项活动,部分画家还会以绘画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从宋朝开始到近现代,每一幅斗茶图中都能看出其画面内容所附带的历史价值与背景内涵,通过研究斗茶图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画与茶文化风格。

1 南宋刘松年所画《茗园赌市图》

刘松年是南宋著名的画家,其画作虽然较少,但是几乎部部精品。在南宋年间斗茶已经是十分风靡,而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斗茶花就是刘松年所创作的《茗园赌市图》。《茗园赌市图》描绘的是在闹市中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图中右旁的人推着小车似在贩卖小吃,而左侧则是五人在斗茶周围围了一群好事的群众,反映出了在市侩当中南宋的茶俗茶风。整幅斗茶图画风非常严谨,布局合理,整体有张有弛,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也十分生动,穿着服装所用的线条精妙。在《茗园赌市图》中我们能看到斗茶者不仅仅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多人一起通过品茶、评茶这样的手段来进行。从画中的数个茶盏可以看出,茶的种类丰富,而从品茶者回味无穷的表情上也可以看出斗茶的趣味性。

斗茶起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这一点从《茗园赌市图》中我们就能非常深刻的体会出来,其原因就在于这幅图所画并不是达官贵族、文人雅士而是一群市井百姓,由此可见斗茶这样的活动已经深入到了寻常百姓生活当中,成为了生活休闲的一部分。这幅图中的背景可以看出南宋饮茶文化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广了,并且还有着非常精细的斗茶程序

2 元代赵孟頫所画《斗茶图》

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其朝代非常短,连100年都没有,并且元代时期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其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中国画的身影。赵孟頫所画的《斗茶图》就是反映了元代时期人们的生活时态以及对于饮茶的需求,该画中共有四人,从着装来看都是寻常百姓,四人都用扁担担着箩筐,箩筐中都装着茶叶以及茶器。在《斗茶图》中人物的衣服褶纹都运用中锋笔尖通过圆刁的描绘来产生成一种丝线的形象,在画中前面的两人在斗茶,而后面的两人则在旁观,前方看起来年龄较小一些的青年正在倒茶,眼神注视着茶杯,而看起来较为年长的老者则正在品茶并微笑着对这年轻人仿佛在诉说些什么,似在点评茶的滋味。似乎在斗茶的过程中,“斗”这个字逐渐的淡去,相较于刘松年所画《茗园赌市图》其中“斗”的浓烈气氛下赵孟頫的《斗茶图》则更加倾向于和谐的品茶。

这也反映出了在元朝的统治下,斗茶之风逐渐的衰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苦闷与无奈,只能用品茶来化解自身的不满,尤其是元朝那样残酷的统治之下,品茶可以说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赵孟頫也是借助这样的一幅画来表现出对于故国的思念与伤感。

3 明代顾炳所画《斗茶图》

明代时期人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平静,饮茶在此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行为,茶叶也正是成为了我国几乎每个家庭中的必备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都能看到人们喝茶的影子,在明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休假日,因此没到这些时候,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品茶、斗茶。顾炳所画《斗茶图》就是描绘这一景象,图中六人,每人都用箩筐装着自己心爱的茶叶与茶具,六人凑在一起,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喝茶,有人在制茶。图中的线条稍显粗犷,但是人物却看起来格外立体,整幅图画层次分明,虽然是在斗茶,但依然有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明朝时期人们安居乐业的情形。关于顾炳所创作的《斗茶图》上还注明了其仿于唐朝,其中的烹茶煮茶都有一种仿古的风格,所以为整幅图画都营造出一种传统古典的气氛。

4 清代汪承霈所画《群仙集祝图》

汪承霈是清朝的一个大臣,其人非常擅长书画诗词,可以说是全才也不为过,在其所画中有非常具有茶文化代表性的就是《群仙集祝图》,这幅图相较于前几幅图来说由于创作于清朝其在绘画技法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是以铁线描为主,并且清朝茶风更甚,尤其是在繁华闹市中有着大大小小的茶楼,茶文化相当浓厚并且衍生出了非常多的融合文化,如同这幅《群仙集祝图》一样,从图的名字就能清晰明白其主题与神话传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绘画内容上《群仙集祝图》也能看出许多有着仙风道骨的仙人在品茶,这就说明了在人们的想象中茶叶不仅仅是人们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了仙人所喜爱的饮品。仙人斗茶场景非常热闹,在画中有着仙童在制茶,有仙女提着茶壶,还有老者在扇着扇子煮水,整个画中线条十分有张力,因为其所用铁线描,因此图案非常清晰,给人一种印象派的感觉。仙人的装束也非常有讲究,仙女统一都穿着绫罗绸缎,而斗茶的仙人则十分朴素,但是从仙女毕恭毕敬的态度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些老仙人的威严,《群仙集祝图》的画面动感十分强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与上文中的斗茶图有着明显区别的地方就在于宋、元、明的斗茶图所画的都是当时社会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清代的这幅《群仙集祝图》中将斗茶带入了仙界当中,从侧面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下人们想象力的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增强。

5 现代溥儒所画《斗茶图》

时至今日斗茶这样的传统活动并没有失传,在现代画中溥儒的《斗茶图》就描绘了这样的景象,四个茶贩分别都携带了自己的茶盏、茶炉、茶杯等道具,在树荫之下,前方两人在品茶,后面左边一人在用蒲扇煮水,右方一人则是在执壶观望。这幅绘画所用的色彩非常清新,这主要是因为该画的年代较近,并且如今的绘画保存能力也有了飞跃式发展。溥儒在该画中运用了刚劲的笔法,通过铁画银钩来体现出一种劈皴的感觉。溥儒为了还原古代斗茶时形态,还借鉴了赵孟頫的一些画法,其中的茶壶、茶碗都非常的相似。

溥儒的《斗茶图》很好的表现出了现代与古代的结合,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愈加提升却依然不忘初心,不抛弃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思想。

6 结论

在西洋画的入侵下,中国画日趋衰微,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色彩绚丽的西洋画,而对于中国画并不感兴趣。然而从这些千古流传的斗茶图中我们能看到中国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的成长,并且与茶文化这样的根基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画之所以能成为国粹是因为其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与茶文化一样都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瑰宝与财富。

[1]曲康维,冯翰林.变形与摹仿——传世“斗茶图”系列作品再谈[J].荣宝斋,2016,(09):116-127.

[2]郭勇健.让书法的归书法,绘画的归绘画——论中国画笔墨的终结[J].艺苑,2014,(05):6-12.

[3]王英暎.线条——画家感情世界的外化——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05):550-555.

[4]南宋刘松年《斗茶图卷》[J].中国茶叶,1980,(03):2.

[5]窦萍.透视中国画“斗茶图”及其茶文化内涵[D].浙江农林大学,2011.

刘 丽(1975-),女,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国画。

赵光灿(1988-),女,河北深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动画、新媒体。

猜你喜欢

赵孟頫仙人品茶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冬品茶梅
唐诗赏读——仙人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给仙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