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桑作品的数据和社会影响
2017-02-07陈海烈
陈海烈
一
岑桑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名家、出版大家。荣获广东省第二届文艺终身成就奖、第九届中国韬奋出版奖,在广东乃至全国文艺界和出版界享有盛誉。
岑桑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爱好文学,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参加工作后,业余创作,笔耕不辍,持之以恒,乐此不疲,至今91岁高龄还在奋笔疾书。创作时间长达75载,硕果累累,在文艺创作的园地上闪光出彩。
有媒体记者问我,岑桑获得了广东文艺界的最高奖,他究竟写了多少作品,他作品的社会影响到底如何,你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现就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统计的数据和所掌握的资料,谨向大家作一介绍。介绍的目的,是想通过事实说明,岑桑“文学名家”这个沉甸甸的光荣称号不是“吹”出来的。像陈俊年在研讨会上所说的,“岑桑真的还是一朵花”,让广大读者对岑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更好地向岑桑学习。
岑桑的文艺作品,体裁广泛,涵盖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序跋、传记、文学评论,等等。他样样能写,而且都有不俗的成就。最近,我对他的作品作了一次粗略的盘点,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作品凡200多万字。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因平时不注意保存,尤其是年轻时发表在报刊上的不少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已经难以寻找到。现有作品按不同文学体裁编成单本图书出版的,已达到31部。兹按其作品出版时间的先后开列如下:
广州人间书屋1950年版的散文集《廿世纪的野蛮人》,广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的中篇小说集《巧环》,广东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的儿童文学《和电影交朋友》,广东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的散文集《巨人和狼》,香港中华书局1956年版的传记文学《永远的孩子》,香港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传记文学《徐霞客游山水》,广州文化出版社1959年版的散文集《幽灵在徘徊》,广州文化出版社1959年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向秀丽》(合作),广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的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和青年朋友们谈心》,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的散文集《在大海那边》,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的中篇小说集《躲藏着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散文集《岑桑散文选》,新蕾出版社1982年版的短篇小说集《野孩子阿亭》,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的儿童文学《岑桑作品选》,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的文学评论集《美的追寻》,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的诗集《眼睛和橄榄》,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的杂文集《杂文选粹·岑桑之卷》,新世纪出版社1988年版的小说集《爱之桥梦幻》,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的散文集《美丽的忧伤》,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所罗门之剑》,新世纪出版社1992年版的广东民间故事选(儿童版)《石心姑娘》,花城出版社1995年版的《岑桑作品选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小说散文集《风雨情踪》,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散文集《鱼脊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的人物评传《清初岭南三大家》(署名“端木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的人物评传《陈邦彦父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的人物评传《丘逢甲》(署名“葛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的人物评传《陈恭尹》(署名“端木桥”),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的诗文选集《岑桑自选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的《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岑桑》。岑桑作品共有31部,负责出版这31部作品的出版社有15家,分布在全国各地。
岑桑获奖的作品有:新蕾出版社出版的《野孩子阿亭》,荣获国家文化部“新时期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岑桑作品选》,荣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美的追寻》,荣获“广东鲁迅文艺奖”。
岑桑印行量最大的作品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躲藏着的春天》,印行5万册;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向秀丽》(合作),印行100多万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你还是一朵花》一共修订再版了8版,印行12次,印数50多万册。
岑桑单篇作品《野孩子阿亭》,被选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艺大系·儿童文学卷》;《太阳的故事》,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填方格》,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散文卷》。
二
关于岑桑作品的社会影响,我想以他的代表作《当你还是一朵花》为例,用具体事实来印证并稍加分析,让读者通过实例和分析去感受其作品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其作品在社会上产生的深广影响。
《当你还是一朵花》是如何诞生的呢?20世纪50年代末,岑桑针对不少年青人精神空虚、彷徨困惑、头脑迷茫的状况,在《羊城晚报·晚会》上以“谷夫”笔名发表了系列短小精悍的思想修养短文。这批文章发表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广泛影响,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报社几乎每天都收到全省各地读者寄给“谷夫”的信件和读后感言,对岑桑的文章好评如潮,并纷纷要求把系列文章汇编成册出版,供广大读者学习。
岑桑面对读者的热切要求,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征得报社的同意,把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拿出来,精心挑选了37篇,编成一册不到10万字的小薄本——《当你还是一朵花——和青年朋友们谈心》,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2年8月第1版;1963年12月第2版;1978年6月第3版,文章增到44篇;第7版资料不详;1979年2月第4版,文章增到50篇;1981年7月第5版,文章增到52篇;1984年4月第6版,文章减为44篇;第7版资料不详;1994年8月第8版,文章又增到51篇。从各个版次文章篇目的变动情况来看,岑桑是紧随时代脉搏跳动,选择针对性更强,对读者更有帮助的篇目,并根据自己创作的实际来增减的。这样就使这本书的生命力更强,可读性更强,读者更喜欢,请看下面的例子:
陈俊年在《你还是一朵花——岑桑现象》一文中是这样真情实感地描述了自己如何喜爱《当你还是一朵花》的:
岑桑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的四个版本书影
读初中的时候,虽然很穷,但我还是凑够零钱,特意买来一本心爱的笔记簿,把整整一册《当你还是一朵花》抄了下来。我抄的自然是“文化大革命”前的版本,作者的署名是“谷夫”。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把“一朵花”当作“大毒草”来大批特批,但我还是把抄有“大毒草”的笔记簿一直珍藏至今。我觉得,这朵“花”不仅文笔优美,知识丰富,更主要的是,她教我如何做人,如何珍惜如花的青春。所以,我的许多同辈人,都把她当作人生的教科书,把作者“谷夫”看成是可亲可敬可信赖的青年良师。[1]
我见过不少当代文人或艺术家,为了欣赏古今名人诗文的精妙,表现自己的书写艺术或出版自己的书法成果,往往以古今名人名作作为摘抄书写的对象,如《论语》语录、《孟子》名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精品名篇,鲁迅的警句、孙中山的题词、毛泽东的诗词等,均在摘抄书写之列。就是没有见过像陈俊年这样一位20世纪60年代的初中生,用零花钱买笔记簿,把整本《当你还是一朵花》从头至尾抄完珍藏至今这种情况。
我在此把陈俊年冒险抄藏岑桑著的这朵“花”的例子摘录出来,并没有丝毫把岑、陈二位与古今名家名作比附之意。只是想说明陈俊年对这朵“花”的痴迷程度,把之视为珍宝,不是一朵平平常常的“花”。这朵“花”之所以如此引人喜爱,除了陈俊年所述之外,我认为这朵“花”的开放适合时宜,针对性强,贴近当时读者的思想实际,适应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这朵“花”文笔亮丽,文采照人,教人做人,惜时奋斗,战胜困难,例子生动,逻辑性强,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今60岁以上的大批读者都受过这朵“花”香气的熏陶,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朵很不寻常之“花”。
章以武在《岑桑同志的故事》一文中,是这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在20世纪60年代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故事的:
《当你还是一朵花》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感情充沛的、文采飞扬的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一本抒情性的议论文。它受广大青少年喜欢,发行量高到52万册。在1963年的时候,我大学毕业不久,在二中做语文教师,那时的学生课外读物我特别推荐了这本书。我推荐时说了两点:第一,大作家雨果说过,你心中要有阳光才能温暖人,而岑桑同志这本书充满阳光,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看。第二,同学们马上要高考了,看了这本书你就会写作文。结果班里的很多同学都买了这本书,有些同学没买的,我就把它刻成钢版,油印了两三天。书旁边有我的眉批,这样同学看起来就很有意义,非常受欢迎。[2]
章以武当时是广州市第二中学的语文教师,1963年是《当你还是一朵花》刚出来不久的时候,就博得了他的喜爱。他不但自己对这朵“花”爱不释手,又到学生中“说项”宣传,把这朵“花”推荐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学生没买到,又刻钢版油印这朵“花”发给学生。章以武说:因为他这一系列的举动,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学生的批判,说他“世界观有问题,老是喜欢赞一朵花”。后来批判过他的学生拿着这朵“花”的油印本向他赔礼致歉。因多次搬家,章以武找不到这朵“花”的油印本而深感可惜。章以武与这朵“花”的故事,感人至深,是当时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这群读者喜爱这朵“花”的一个缩影,也说明了当年这朵“花”在中学教师队伍中受欢迎度如此之高。
岑桑在《当你还是一朵花·六版前记》中是如此记述社会青年对《当你还是一朵花》的如迷似醉的:
在这本小册子被诬为“洪水猛兽”的日子里,有一些关于它的事实曾经深深感动了我,令我永难忘怀,似乎还是值得在这里提提的。——那时候,有的读者竟然把这本小小的“禁书”撕去封面,伪装起来,私下传阅,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喜地让它成了“地下书刊”,有的人还暗暗抄录了它的一些篇章或片段。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青年朋友知道我是这本书的作者,高兴得向我一连背诵了书中的几个他认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为此提心吊胆,也因之而深感慰安。……通过这本小小的“禁书”,我同不少青年读者交上朋友了。[3]
这朵“花”开放之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宣扬个人奋斗,把年青一代引向白专道路”的“大毒草”大批特批。在这种背景下,读者心有余悸,但对这朵“花”又喜又爱,一心想读,又不敢公开阅读。为了免于蒙罪,索性割爱撕去这朵“花”的封面,把内文伪装起来,私下阅读;有的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精彩部分,就暗地里抄录保存下来,把这朵“花”的名言警句当作“文物”来看待;有的读者对这朵“花”中的精妙章节,背诵如流;有的单位开展青年活动时,常把这朵“花”作为散文诗的蓝本,声情并茂地朗诵。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的意旨均是对这朵“花”的美丽芳香,深情地引以为醉的;对这朵“花”的栽培者岑桑充满了敬仰之情。
岑桑曾对我说过,在当年“五七干校”的某一天,他驾着一辆牛车经过一片树林时,突然看见一位小伙子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阅读,这位小伙子是农场的职工,看样子是个好学的青年。岑桑走到小伙子面前问他看的是什么书,能不能拿出来看看。小伙子不作声也不肯给看,岑桑觉得好奇,硬要请他拿出来看个究竟,小伙子出于无奈,就把旧报纸包着封面的那本书递给岑桑,岑桑翻开一看,心里一震,原来就是受批判的自己的作品《当你还是一朵花》。
在谈“花”色变的岁月,谁不担心读“大毒草”这朵“花”会被批被斗呢?这位小伙子不肯将书示人,自个跑到树林里悄悄阅读心爱的这朵“花,也许是当时读者的一种最合适的选择方式。
初中生抄写这朵“花”,中学教师喜爱这朵“花”,社会青年朗诵这朵“花”,农场职工暗读这朵“花”,足以说明岑桑的《当你还是一朵花》如此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她像磁铁般紧紧吸引着社会上的广大读者,是一剂填补精神空虚、解除彷徨困惑、理清头脑迷茫的“灵丹妙药”,是一本引导青年如何加强思想修养、如何珍惜花季年华、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追求真善美、如何远离假恶丑的“人生教科书”,其在广大读者中的积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三
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好读书,读好书,唱响时代主旋律,对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1994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广东省高等教育局、教育厅、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厅、文化厅、总工会和共青团广东省委等9个单位联合发起举行“百书育英才”读书活动。经过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推荐和聘请社会科学界、文学艺术界、新闻出版界和教育界代表组成的专家小组评选,从建国以来我国正式出版的古今中外优秀图书中,选定了一百本好书,向全省青少年推荐。[4]
岑桑的《当你还是一朵花》(第8版)参加了此次“一百本好书”的评选活动。当这朵“花”进入评委们的视野时,就引起高度关注,因为不少评委早就是这朵“花”的“粉丝”。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前后多次讨论评审,这朵“花”美压群芳,获得了高票通过,入选“一百本好书”行列。这朵“花”入选之后,经过多家媒体的广泛宣传,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广大青年认识人生的意义,看清前进的路标,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1981年7月,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等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共同协作,编辑出版一套《青年思想修养丛书》。[5]
选题提出后,这套丛书的编委会派出专人到各地组稿,岑桑是这次组稿者物色的重要写作对象,他在《当你还是一朵花》原版的基础上作了增订,增订版作为第5版,成了这套丛书中的首选。著名作家秦牧撰写总序,著名画家林墉亲自设计封面,该书印数近5万册,在中南五省(区)同时发行,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其影响力发自珠江,跨过长江,越过黄河,辐射神州大地。
《当你还是一朵花》不但许多中小学校把之当作语文课的补充读物,广泛使用。而且,这朵“花”里面有两篇文章分别被编写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专家看中,《杨桃启示录》被选入20世纪80年代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失败是个未知数》同时也被选入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80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是国家统编教材,选文非常严格,过五关,斩六将,“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旦选入语文课本,就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发行使用,其发行数量不是数百万册而是数千万册甚至成亿册计,在中华大地无数间中小学校的语文课本里,都有这朵“花”中的美文供学生学习,其影响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岑桑也因为这两篇文章收入课本而成为中小学生的偶像,备受尊敬和景仰。
《当你还是一朵花》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岑桑的代名词。近几年,我有机会同岑桑到各地组稿,他从来不带名片。一问起组稿对象读未读过《当你还是一朵花》时,他们都异口同声说“读过”,有部分篇目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同作者共餐,当我向一位年过半百的领导介绍岑桑时,他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问道:你介绍的这位“岑桑”,是不是写《当你还是一朵花》的“岑桑”?这本书我读过多遍,写得十分精彩,我早就熟读其书但不见其人。我说这位“岑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这位领导不好意思地跑过来一边和岑桑热情握手,一边十分客气地对岑桑说:久闻大名,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言因人而成书,人缘书而出彩。这31部作品,是岑桑长期以来勤耕不歇的心血结晶;这31部作品,是岑桑在文学界铸造辉煌的亮丽丰碑。
综上所述,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岑桑是广东省同龄业余作家中坚持创作时间最长、创作多种文学体裁作品最多、作品受读者欢迎度最高、作品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位德艺双馨的文学名家。他以雄
注释:
[1]岑桑、陈海烈等著:《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岑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第174页。
[2]岑桑、陈海烈等著:《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岑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第134页。
[3]岑桑著:《当你还是一朵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页。
[4]岑桑著:《当你还是一朵花》,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页。
[5]岑桑著:《当你还是一朵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