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方鼎英将军

2017-02-07方定韬

岭南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黄埔军事

曹 磊 方定韬

方鼎英将军

方鼎英(1 8 8 8—1976),曾被认为黄埔军校中的地位名望和影响仅次于蒋介石、周恩来的人物之一。他在黄埔军校初建时期有过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在军事与军校教育方面造诣颇深,进行诸多军事教育改革,为北伐军提供了大批精兵。

方鼎英将军在黄埔军校任职近两年,在国共两党合作办校近四年的后半段,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蒋介石、周恩来等人率师北伐后,独自执掌校务,艰苦办学,改革创新,使黄埔军校得以振兴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四大军政名校之一。他一直深受黄埔师生的敬重与爱戴,被誉为“黄埔尊师”。

方氏曾领军参加二次北伐,历任军长、集团军总指挥等职,战功卓著。后因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脱离蒋氏政权。

这位国民革命军中将还是著名的抗日将领,积极开展反内战的抗日爱国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湖南参与组织迎接和平解放的活动,曾被周恩来赞誉为“是一位正直的人、是一个真正的爱国民主人士”。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76年病逝于长沙。

一 留学日本,崛起湘军

方鼎英,字同春,别号伯雄,湖南新化县时雍团(白溪镇和)圳上镇方家湾村人。

方鼎英出生于一个农耕书香之家,4岁开始私塾启蒙。因家道艰难,立志奋发图强,不敢懈怠。1897年10岁时考入新化县白溪镇大成书院就读,12岁考入长沙明德学堂乙班,习普通学科。1900年3月考入湖南省立实业学堂(后改高等工业学堂)。

曾两度留学日本共11年,16岁时即虚报2岁考取公费选送日本留学。1902年春,湖南巡抚赵尔巽选送50名学生赴日本留学,方鼎英由实业学堂选送考试,被录取后赴日本东京。

初入宏文学院学习日语,兼补习普通学科。不久迁神田区新化同乡会事务所,与著名民主革命家、时任《民报》编辑的新化同乡陈天华一起居住,得其赏识,介绍加入同盟会,并认识了孙中山,立志学习军事,革命救国。1905年投考日本振武学校(学军事的预备学校)被录取,入读三后年毕业。1909年进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学习。次年参加同盟会的小组“求知社”,其间入社的以军人为主,如蔡锷、唐继尧、曾继梧、赵恒惕、张耀曾及政治家宋教仁等。1911年春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完成长达9年的留日学习经历。

方鼎英回国后,初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入伍生总队炮兵队教官。1911年秋,武昌辛亥起义爆发,方约同士官同学30多人南下参加汉阳之役的司令部工作。1912年任湖南岳阳镇守府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教练科科长。后到北京任陆军部炮兵科一等科员(中校),负责编辑陆军炮兵操典射击教范及军士、兵卒教科书籍,此后颁行全国。同时,还参与蔡锷在北京密谋潜返云南开展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活动的信息传递工作。

1917年,乘北京陆军部派员赴日留学陆军专门之议事,携眷带薪再度赴日留学,入日本东京陆军炮工学校普通、高等两科各一年,日本千叶野战炮兵射击学校一年,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研究一年,共留学四年。

方鼎英二次学成回国后,即随湘军致力国民革命。1921年春,应湖南督军赵恒惕等联名电邀,返回长沙任湖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这时赵恒惕在湖南筹办自治,倡言联省自治,而有出师援鄂之役。方鼎英被赵委任为援鄂总指挥部参谋长,击溃王占元主力部队孙传芳部。

1922年,方鼎英奉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委派赴日本视察。回国后在上海晤谭延闿并劝谭随孙中山革命,到湖南发动倒赵(恒惕)运动。1923年谭延闿奉孙中山大元帅令入湘讨贼,方被委任讨贼军第一军(军长宋鹤庚)司令部参谋长,率部直趋衡阳讨伐赵恒惕,方屡屡亲自发炮,在湘江西岸与敌军激战30多天,终于挽回危局。

同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谭延闿奉孙中山电令,即率方鼎英等湘军部队南下驰解广州之围。同年9月,方鼎英率部在途中几经苦战,到达广州后,由谭延闿带领晋见孙中山,孙中山当面嘉奖方鼎英,并赠手提机关枪八挺予其部队,并由孙中山大本营颁令方鼎英续任驻粤湘军第一军代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924年2月,方率湘军进驻广东河源、新丰交界处,打击陈炯明部。因湘军南来水土不服而病死过半,后经与时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初晤相识,得蒋支助。接着率湘军主力配合滇粤各军东征,于河源、新丰之役重创陈炯明部。1924年 4月任湘军第一军军长兼一师师长,同年底任北伐军特遣军总指挥。方鼎英遂率部返回湖南。1925年中秋前,他再应谭延闿电邀赴广东。

方氏的军功显赫,谭延闿曾誉之为“韬略卓著,一时有名将之目。” 他超常、丰富的军事学历、学识和领军实战经验,曾被当时军界誉为中国军事学历学识第一人,又以其年青,即被军事家蒋百里赞誉为三个半军事家之半个。

二 挥师广东,效力黄埔

黄埔军校筹办初期,方鼎英在湖南统领宋鹤赓部湘军,人数最多时有万余官兵。谭延闿曾多封电报催促其南下广州,缘由是这时军校教育长缺位,蒋介石意欲方接任。因方久未到广州,汪精卫遂推荐邓演达代理教育长,蒋介石有所抵制,但苦于身边尚无合适人选。军校创建之初,孙中山就曾考虑请方氏去黄埔办教务,并派廖仲恺到谭延闿处接洽。后来,蒋介石又多次盛意邀请,方才应允入校。

1925年8月,方鼎英抵达广州,被谭延闿任命为驻粤建国湘军整理处副监,兼建国湘军第一军讲武学堂帮办。11月,蒋介石将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的任命状给方鼎英,言明归校长直接领导。因为此时邓演达仅以少将衔代理教育长,而方鼎英在湘军已任过代军长兼师长,并曾任北伐军特遣军总指挥,已是中将军阶,明显在邓之上。

方氏履职时,正值第四期入伍生招收入伍。方氏着手于沙河燕塘组建入伍生部,分秘书、总务、军事、政治、外语诸科,提高入伍资格,以中学毕业以上程度为标准。同时,制定入伍生军事教育要则,务求学生应“达到完成军士及勉充排长的教育”水准。为夯实学生学育基础,更传授以数、理、化、外语等普通学科。方氏经常与有关教职员研究讨论,经常去看学生操练,听学生上课,为学生讲话,灌输革命思想,提倡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精神。“入伍生部的工作,始终朝气勃勃,革命空气浓厚。”

1926年5月22日改组后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的国民党特别党部,实行扩大改组,选举出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会。图为全体委员合影,前排左三为方鼎英。

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为统一全军教育,取消各军军校,归并于黄埔,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4月,蒋氏委方鼎英兼代教育长。至7月,蒋介石出师北伐,更委方氏兼任代校长和黄埔要塞司令。蒋临行前发表《留别全体官长学生书》明令:“本校长出征以后,校长职务,已委任方教育长代行。各官长学生务一致服从方教育长之命令,与服从本校长之命令无异。”[1]自此,军校的领导重任,落到了方氏一人肩上。

随着广东革命形势蓬勃发展而扩张,黄埔军校学员与教官剧增,军校经费开支也由第三期以前每月二三十万元,增加到每月百数十万元。方还致力拓展学校范围,增设学科,扩召入伍入学学员,特设各类军事专业技术培训班,更在军政教学的学制、课程内容、学成程度、教学方法、校规校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大胆的改革,提出速成与深造兼顾、军事与政治并重、知行结合的教学方针,重视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对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思想品德和革命勇武精神的教育,大力宣讲和灌输黄埔精神,以满足革命战争急需的革命人才之要求。自此,军校建设初具规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教育趋向正规,军校进入了发展壮大的全盛时期,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和军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黄埔军校被誉名为“东方的西点军校”,成为当时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列的世界四大著名军事院校。在黄埔军校历经方鼎英独掌校务的第四、五两期学生中,更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参加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以及抗日、解放与抗美援朝等战争,并影响和左右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国共两党著名将帅人才,如共产党中的林彪、陶铸、刘志丹、许光达、宋时伦、倪志亮、赵尚志等;国民党中的胡琏、彭孟缉、李弥、张灵甫等许多高级将领。方氏本人也被选入影响中国历史的40位国军名将之列。

北伐事业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方矢志北伐,曾书呈军事委员会,慷慨陈辞,吁请“速整师旅,克期出发”,并表达了“鼎英不敏,愿效前驱”的雄情壮志。其所呈递的《条陈军事委员会为克期北伐以重时机事》一文,短约三千字,内涵深邃,谋略高明,为促成北伐的进行起到良好作用。

1926年7月北伐开始,方鼎英奉命留守后方,任黄埔军校代理校长,并兼任教育长、入伍生部部长、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兵器研究处处长,负责新生的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和普通科学的补习等。同时兼任广州长洲要塞司令部司令官。就任前方氏曾予推托,又提出返回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到前方参加北伐,蒋介石不同意。方只得接任代行校长。其间因副校长李济深还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第四军军长及广州后方留守处主任等繁多职务,黄埔军校教育训练等领导事务皆落在方鼎英一人肩上。这时,校本部及平岗、蝴蝶岗、燕塘等地计有教职学员入伍生已达1.2万多人。

三 改革教育,支援前线

方鼎英极关心北伐前线,对战况进展了如指掌。常在学校纪念周等会议场合报告北伐形势,作为对师生军事、政治形势的重要辅助教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更经常电呈前线,向蒋介石建议与沟通,不断为前线输送军政人才与装备力量,更为北伐出谋献策。方向蒋进言:“第一军自周恩来先生退出政治部主任后,政治工作涣散,军心有所懈怠,大敌当前,敌军总兵力约七十万,恐难操胜券。”然而,统率第一军的何应钦却不以为然。结果不出方鼎英所料,第一军及蒋介石嫡系王柏龄率领的教导师在与孙传芳部作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方大胆进行军事教育改革。他根据各部队的作战需要,增设了特种兵班,改变了黄埔军校单一培养步兵初级军官的格局,并逐步将军校仅有的步兵一科发展到步、骑、炮、工、辎及军事专科等多科,以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另外,他提高学生录取标准,提高兵源质量,大量延揽军事教育人才,方鼎英在主政军校期间,先后为北伐前线输送了两批共5000多名训练有素的黄埔学生军。为北伐军提供了大批军政骨干力量。

方鼎英题词之一

自从方氏入主校务,早起晚睡,废寝忘餐,鞠躬尽瘁。日常要听取大量工作汇报,处理校务,另如阅批公文、撰写文稿、演讲、训词等,都要至深夜才能办。仅他所撰、所讲的资料、文稿,即有由军校辑印的《方教育长鼎英言论集》,共158篇,约35万字。其文句流畅,论述精辟,可谓卓见真知、高瞻远瞩,其政治性、思想性、文学性均登上乘,也极为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方氏在军校的军事政治思想言行,及军校所发生的各类历史事件与校务活动,也阐述了方的军事教育、先进军事科技和军事战略观点与理念,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编印的少数传世之作之一。《言论集》现仅在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各存藏1册,已成孤本。在《黄埔日刊》上也凝聚着他不少心血,在周年纪念的头版是他的题词“革命洪钟”。而《黄埔日刊》现仅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图书馆珍藏原件一套,更为珍罕。

方鼎英原本有因征战行旅、操劳过度的染病之身,此时更感力竭精疲。1926年10月,方鼎英精心培养的黄埔第四期毕业生即将奔赴北伐前线时举行了一次野营演习,他亲自参加,三昼夜未休息。而在学生毕业典礼当天,方鼎英因操劳过度而咯血不止,最终导致声音嘶哑两三年。方自称“这是我办黄埔军校第四期永远难忘的纪念。”

1926年3月,方氏应俄顾问加罗觉夫之请而作《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概述》一文,内述:“本校自成立以来,战胜种种的恶劣环境,由五百人扩充到数万人,前仅步兵一科,现步、骑、炮、工、辎……无线电、航空等高级军事专科无不设立。前仅500学生,现已达到2万余人。经济一项由三万元加至五十多万元,已加至十多倍以上。……遍及三十余军之革命军……凡中国之二十二行省,几无不有本校学生之足迹。在此最短时间而能得此伟大之效果,已大博国人及世界之惊叹!”[2]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政府后方由留守主任、军校副校长李济深主持,决定“四·一五”在广州进行“清党”。方鼎英在李处争取了自己提出的黄埔军校“和平清党”的三点方案,争取到三天时间和一笔费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清党”则在“四·一八”才进行,三天内,有许多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已藉机而走,减小了革命力量的损失。方在黄埔“清党”的过程中,仅是应付差事,并无特别与另外的过火行为。“清党”后期,方更因此而被军校中的右派围攻清算,并在校党部第二届执监委员会上,以“方鼎英教育长在清党之际,给资放走CP首领熊雄等多人……,再行呈请中央清党委员会核办……”做出决定,意欲追究方的责任,对方予以处分。

蒋介石曾在与谭延闿评议方鼎英对黄埔军校的功过时说过:“伯雄之于黄埔,善莫大焉,功不可没!”由此可见方氏对于黄埔军校贡献功绩之大。

蒋介石(中)、宋美龄(右三)、方鼎英(左一)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灵寝守灵时合影。

四 抗日救亡,湖南起义

1927年9月,方鼎英辞去在军校的本兼各职。离开黄埔,即被委任为新编十三军军长,又重新开始了他的军旅征战生涯。10月,方鼎英主持整编黄埔军校学生军,并被任命为广东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兼)新编第十三军军长,统辖广东新编第一师、原湘军第二师、湘军第三师以及第四师(主要为黄埔军校教导总队改编)。以该军为基础,另以粤军李福林一部、桂军黄绍竑一部、滇军范石生部,编成北伐军中央军,由方鼎英率领,经湘南郴县向长沙北进,讨伐唐生智部,再东向与第六、七军会师武汉。其后方鼎英率部进驻赣州附近,所辖原滇军范石生部脱离,独立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方鼎英被南京国民政府指定为广州政治分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遂率部南下广东。这时广东军人的暗斗已非常激烈。

1928年初,方鼎英奉蒋介石令率部开抵南京,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并被任命为津浦路运输总指挥,接驻苏皖北一带的防地。3月,被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增任军事委员会委员。5月,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中正兼)第三军团总指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战争华北战事,所向披靡。北伐告成后,曾于北京西山向在为孙中山守灵的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攘外以安内’,一致对外,准备10年,日帝虽强,我敢包打”的西山建议。

1929年1月,方鼎英派补为陆军第十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其时,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方为福建省主席及欲任命他为安徽省主席,方均未予受理。3月,任讨逆军第一路右翼军副司令兼追击司令,参加蒋桂战争。10月,任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兼第44师师长,参加蒋冯战争。此时,方鼎英深感内战频仍,民无宁日,及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自杀政策”,于12月请假离开军队,自此脱离蒋氏政权,隐居上海,时年41岁。

1930年4月,方被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聘任为军事参议院参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方鼎英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与徐谦、朱蕴山等联合组成抗日会,联系各界人士团结抗日,秘密印行《晨曦》、《怒潮》等刊物,提出“凡抗日者皆为友,不抗日者皆为敌”的口号,力反内战以对日,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方是自1931年起即积极组织推动中国十四年全民抗日的先行者和发动者,并因此而被国民党蓝衣社(中统)列入欲予暗杀的反蒋抗日爱国民主人士53人名单。

1933年冬,方鼎英与李济深等在香港参与策划福建事变,方被推举带一部分人到湘西组织“湖南抗日人民政府”的活动,计划与“闽变”遥相呼应。事败,方被当局通缉。反蒋失败后,方一直躲避在香港居住,“西安事变”后才回到南京。

1936年7月9日,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1937年,在方脱离军政界7年后,仍被选入其时由贾逸君编撰的《中华民国名人传·军事人物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方鼎英主动请缨抗日,被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兼、薛岳)部战地党政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938年9月,再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聘任为军事参议院参议。其后长期未曾续任军事指挥实职,后因病寓居原籍新化未予视事,寓居赋闲吟诗作对。

1945年9月被原籍推选为湖南省参议会参议员。1946年7月31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注:在军委管辖下掌理行营所有人员铨叙和人事管理)颁令叙任陆军中将,同时办理退役。

解放战争时期,在湖南与共产党取得联系,组织“迎解军”,策动国民党军起义。与李济深、章士钊联系,在湖南组织地下“民革”工作,从事反内战的和平民主活动,并在湖南从事和平自救迎接解放的工作。

1949年,方鼎英秘密策动旧属起义投诚,6月他曾派人去河南信阳,与南下的第四野战军林彪司令员取得联系,后来林彪驻军汉口时,方鼎英曾亲自冒险穿过两道封锁线,到武汉向林面报在湖南的迎接解放的工作。后经林彪等呈报中央,毛泽东、朱德亲笔签署任命书,特聘任方鼎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高级军事顾问。1949年8月,方在长沙力助程潜、陈明仁,参与著名的湖南和平起义。后来方并奉湖南军管会萧劲光司令员派遣赴邵阳、湘西,协助驻军收编散兵游勇的工作。

五 荣归故里,效力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方鼎英历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司法厅厅长,湖南省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方鼎英一直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礼遇。陈赓、陶铸等中共高级领导干部来长沙,也要上门与方共叙师生情谊。196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恰逢方的寿辰,在京早期的黄埔学生欢聚一堂,为方祝寿。

方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北伐成功后,1929年方创办方氏鼎兴小学。1946年,又创办大熊中学,谋求教育兴乡,着力培养人才,提高民众素质。1999年,由省、市外事办联系,日本滋贺县资助,其子女及家乡各界人士合力在鼎兴小学原址改建成“鼎英湘滋友好学校”。而大熊中学则早已迁至新化县城,更名为县立第三中学,成为县级重点中学。

方一生爱国,晚年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多次通过自己的袍泽,捎话给旅居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地的旧好和部下,规劝他们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周恩来赞誉方“是一位正直的人”。

80岁时的方鼎英

方鼎英文学、历史、书法造诣俱佳。一生写下不少著作,公开出版的有:《我的一生》(又名《方鼎英将军自传》)《参加护法战争后的回忆》《略谈中山舰事件》《我在黄埔军校的经历》《黄埔军校的“清党”回忆》《1923年谭(延闿)赵(恒惕)战争与湘军入粤》等;及1927年9月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编印的《方教育长鼎英言论集》(“黄埔丛书”第十一种)。译著有《野战炮兵战术》(德国罗彦著,北京共和印书局1915年9月发行)。

方的书法功底很深,长期临过传统碑帖,其字体颜筋柳骨,一如他的为人——风骨铮铮而功底丰厚。“毋忘此日——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石碑为黄埔军校于“沙基惨案”一周年纪念日筹建,碑文系1926年6月时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兼代校长的方鼎英将军应邀手书。

1974年,方鼎英87岁时作《八七感怀》七律一首,概括自己人生历程:

作辍人间八七年,艰难险阻味尝全;驰驱南北东西地,阅尽风霜雨雪天;

起伏沉浮身受惯,忠诚老实志弥坚;欣逢盛世欢无限,百岁超延慨自然。

1976年6月2日,方鼎英因病在长沙逝世。1981年湖南省政府协助方鼎英子女将其骨灰由长沙移送老家,归葬于新化县圳上镇方家湾村(现鼎英村)虎形山,立有“方鼎英墓”丰碑高冢,气象雄朴。其墓碑左右和后面为石雕墓志,约三千字,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陈树华撰,方之三子辉生书,简述方之一生。

“毋忘此日”石碑

注释:

[1]引自《方鼎英将军史传》(新化文史第十三辑),第75页(原件藏湖南省博物馆)。

[2]引自《方教育长鼎英言论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印,《黄埔丛书》第十一种,论说类《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概述》,第65页。

(作者曹磊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黄埔军事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何顿《黄埔四期》夺冠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