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2-06闫玖华
闫玖华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问题;参与;合作;
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89—01
新世纪教育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明确地提出:“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是引导,课堂是途径,教师应在问题教学,引导参与,小组合作和课外延伸这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问题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小学生喜欢“有意思、比较新奇、好玩”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比如,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教师应先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大江、高山、树林、禾苗、小竹排、男孩……同时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反复演示三遍后,请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的画面,同时欣赏有关江南水乡的音乐,然后提问:如果你就是竹排上的男孩,当小竹排顺水流时,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他们思维的兴奋点,使他们的思维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重在参与:自主探究,激励学生勇于实践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勇于实践。如,在教学《日月明》时,课前让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日、月、鱼、羊、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上课时,教师出示:明、鲜、尘、尖、灭、休、男等本课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特点,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字都是由生字卡片上的字组合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生字卡片,分别组成本课生字。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会意字的组合:出示一轮红日和“日”字,让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太阳很明亮;出示一轮明月和“月”字,让学生观察想象,体会月亮也很明亮,接着电脑组合“日”+“月”=“明”。如此,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生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讨论互学,促使学生积极互动
如,在讲《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教师采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这幅图上你看见了什么?这种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想、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看见了大江、竹排、鱼儿、小鸟、树木、禾苗……教师再提问:小竹排在哪儿,鱼儿、鸟儿在干什么,树木多不多?让学生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根据他们的回答,教师播放课件,同时配乐朗读课文,之后播放课件:小竹排游到了祖国的其他风景名胜区,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情境说话练习,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四、课外延伸: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后,让学生观察校园、村庄、家乡等地方,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地方的变化;或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到过的地方的特点。根据他们的感受和想象,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漂亮的小学堂”,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设计。这样,启发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想象。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续编故事。教师出示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的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让他们编写故事的中间部分,且配上图。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主张,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在注意指导“学”的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教”的方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