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改革:通入口也要疏出口

2017-02-06刘晓乾

甘肃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中考素质教育分数

刘晓乾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启动新一轮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 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中考改革的这一顶层设计,引发公众广泛猜想和不同的声音。有人指出“全科开考”会增加学生负担,有人质疑综合素质评价缺乏评价标准,难以操作,也有人提出如何保证公平的问题。

人们的关注和质疑反映了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正因为中考改革事关重大,所以国家层面非常慎重,十年前就在部分省市进行改革试验。就拿中考改革的先行者山东省来说,也是以地州市为单位进行改革尝试,济南市用学业水平考试取代了原来的一次性中考,其中生物、地理两科在初二时进行,潍坊市建立以“多次考试、综合评价、诚信推荐、自主录取、社会参与”为核心内容的新中考招生制度。对山东的改革,人们的看法不同,褒贬不一。济南市把中考的压力分解到两个阶段的做法,实际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如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谷力所说:“中考分两次后,学生进入‘考试状态的时间从初三提前到了初二。”潍坊市把原来的一次性中考改为多次进行,每年组织两次考试,1月份和6月份各一次,“多次考试”虽然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但并未减轻学生压力。这种通过改变考试形式来改革中考的做法,从实践来看并不是最理想的改革,也不是大家认可和渴望的改革。也许正因为有了山东中考改革的经验教训,国家在这次中考改革时才推行“两考合一”。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解释,“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不知今后的改革实践是否如郑司长的解读一样,让人乐观呢?

众所周知,只要有考试,学生就有备考的负担,而且对前途影响越大的考试,压力就会越大。这种单纯改变考试次数的改革实际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魔圈,没有打破以往教学中长期形成的“考什么,教什么”的固定思维,教学继续围绕“考试”转。何况这次改革考试科目明显增多,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凡学必考”,“全科开考”。

至于改革中提出的“引入综合评价,克服唯分数论” ,这是人们多年的期待,也是改革的最大亮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相对仅看分数的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次大的提升。但关键是这个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是怎样评价的?谁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有没有监督机制?联系社会现状,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不放心或担心。以往单纯的分数评价,不能显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容易使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出现“高分低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就一定能够显示学生综合素质吗?一定能保证这一评价下培养的学生能力强、素质高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首先要防止系统性的‘不写实状况出现,要让所呈现的写实资料尽可能体现学生全貌或原貌的真实性,尽可能消除为评价或升学而‘写实。”

由此可见,综合素质评价还会面临很多实际操作上的考验。另外这一改革对扭转“应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产生多大的推动力呢?

现在人人都在说素质教育很重要,但回到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在践行素质教育呢?虽然说分数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但对学校来说,社会的评价都是用孩子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来评价学校的;许多用人单位只靠文凭选人;对家长来说,孩子找不到一份工作,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谁还会追求素质?在“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和“唯文凭是举”的选人用人标准下,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能让孩子考高分的“好高中学校”,这样上好大学的希望就大,否则就无法走进大学的门。由此便产生连锁效应,要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要上好初中,就要上好小学,而这一切都是以分数而且是高分作为基础。从这一点来说,没有高考的根本性改革,中考改革仍然会流于形式或成一纸空文,很多人认为在“分数为王”的高考指挥棒下,中考“一考定终身”的“坚冰”难以打破,改革的种种努力被质疑为“隔靴搔痒”或“局部改良”,推行素质教育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年前就倡导素质教育,二十年后素质教育仍然可望而不可即,为什么素质教育会沦为一种教育理念,而不能付诸实践呢?笔者认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没有打通素质教育的通道。重大的改革都是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多年的顽疾。中考改革也是这样,不但要完善中考这一入口,更要疏通和拓宽高考甚至走向社会的出口。因此,对于各地政府部门来说,不但要认真实施并根据当地实际探索、完善中考改革,而且要拓展、延伸,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中考素质教育分数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