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送别诗的五种类型
2017-02-06项恒鹏
项恒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104-02
闲时聊起语文课前“日有所诵”的内容,谈到小学生熟悉的几首送别诗,突然有所感悟。古人交通不甚发达,“相见”与“送别”的仪式就成了朋友亲人之间很重要的生活内容,骚人墨客的“送别诗”佳作颇丰:一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还有一些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它真诚情谊、壮阔的意境,为古人赠别诗篇增添了另一番别致的魅力。细品之,便觉因各人的性情与遭遇不同,送别诗思想倾向与情感格调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惜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一、谢别
谢别,顾名思义,是为了感谢别人而写的诗。如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与李白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汪伦热情款待李白数日,临行时,为感谢汪伦,便写下了这首谢别诗。
二、恋别
恋别即依恋和牵挂。这类送别诗较多,唐朝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较为出彩。“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三、惜别
所谓惜别,就是说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但不依恋,在分别时给予美好的祝愿,甚至有些羡慕之情。如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诗人十分珍惜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在夏日的美景中洋溢着惜别之情。“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正由于今朝的惜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四、壮别
壮者,慷慨激昂也。能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唐朝边塞诗人高适可以算得上一个。如高适的诗作《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啸,雁声凄凉,大雪纷飞。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似乎也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写得如此豪迈向上,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五、阔别
阔别诗,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增添了一分靓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