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2017-02-05周蕾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周蕾

摘 要: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从嵌入多元媒体、增强互动体验、自主实践探究、突破课堂时空四方面浅谈活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优化教学 教学方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将信息技术功能优势与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使教学绘声绘色、化难为易,为课堂注入新活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嵌入多元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轻松地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元媒体嵌入课程教学。多元媒体各自精彩又相辅相成,变静态晦涩、抽象难懂的理论为动态简易、鲜活可观的形象,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意、感其情,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顺利进入课程学习。如在讲授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第二章《走进网络世界》时,为了引入课题,我在课前展示祖国各地风景名胜。借助信息技术精心创设课前教学情境。画面清新、音乐舒缓的课件既能使学生心情放松,又能使学生对风景名胜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铃声响起,开门见山地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假期出游打算,学生并不感意外,反而踊跃发言,从而顺利由现实铁路公路网引出传递信息的网络:电报网、电话网、电视网、因特网。借助信息技术,为课程嵌入多元媒体能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为整堂课进行做好铺垫。

二、增强互动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无趣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适时出现,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如讲授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6章第一节《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时,为了让学生对图片五种常见格式加深印象,在课程中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快乐小农夫》。在游戏界面中设计了三个主体:树、苹果和篮筐。别出心裁地给树上每一个苹果都标上各种格式的标签,并将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赋予篮筐,指定只有标有图片格式标签的苹果能放入篮筐,而标有不属于图片格式标签的苹果即使被学生拖拽放入篮筐,也会自动返回原处。游戏以“摘苹果”为主题,加入角色扮演,操作简单,集互动、娱乐和知识于一体,令学生学习情绪分外高涨。学生演示操作时不必死记硬背而拣选甄别,即使挑选错误,苹果也会自然反弹回去,既免去尴尬又留有时间让学生继续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一言堂,而是充当协助者与激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自主实践探究,释放学习活力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开放性工具。鉴于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释放学生学习活力。如讲授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第2章第1节《网络改变生活》时,为了让学生重新认识习以为常的电子邮件,设置《电子邮件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借助互联网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任务单分为三个环节:(1)技术初体验(认识电子邮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电子邮件的概念、功能和电子邮件地址格式。通过互联网搜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对此印象极为深刻。(2)活动显身手(申请电子邮箱)。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很多,国内主要有:网易、雅虎、新浪、搜狐等。学生一开始不清楚,但通过互联网搜索,不难得出答案。找到免费邮箱的网址后,再申请电子邮箱,对注册信息的填写格式可能会遇到障碍。但通过互联网搜素和合作探究,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3)创意大比拼(发送电子邮件)。按照任务单的规定需要发送四种类型邮件,包括发送纯文本邮件、发送带有图片或声音的多媒体邮件、发送邮箱自带的节日贺卡或明信片、发送自制的电子贺卡。任务看似不难但学生无从下手,通过互联网搜索与合作探究,化繁为简,再一一化解,难点其实也不“难”。精心设置的任务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学生在课程中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实践,自主性大大释放学习活力。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后,既增添学生信心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突破课堂时空,培养学习能力

教育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45分钟,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或许都会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教育的遗憾”。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节奏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微课供学生课后学习,能极大弥补这些缺憾。如讲授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4章第1节《研究报告制作》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制作封面,我将课程进行了分解并分别制作了若干微课视频。针对封面制作,我录制了如下微视频:(1)插入圆角矩形;(2)设置渐变背景;(3)插入艺术字;(4)插入文本框;(5)插入图片。课堂上,我并不急于讲授课程每个操作,而是把学生分组,每个组学习一个微课视频。再由学生代表演示学习成果。通过微课学习,潜移默化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操作体验中,并通过分组演示引入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提升操作做好铺垫。课后,教师还可以将微课放在班级网盘中,供学生课后自主挑选不理解的内容学习,既突破时空限制又减少教师一遍遍地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学习能力。

虽然信息技术给予教学的帮助良多,但并非是万灵药。盲目的技术崇拜只会重技轻道,忽略课堂目的与根本。一线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创造意识,技道并施,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灵活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彻底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会学并乐学。

参考文献:

[1]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电话教育研究》,2003.

[2]梅德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初中生世界》,2015.

[3]刘宝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系统工程》,2014.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