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时代下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初探

2017-02-05陆韬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攻球大臂马龙

陆韬

2013年5月巴黎世乒赛中,国际乒联通过决议,2014年7月1日起,包括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及国际乒联公开赛等都将使用安全环保、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制作原料的新塑料球。除了与旧球(赛璐珞)材质上的不同外,最大区别是标注直径的改变。国际乒联规定,新球的直径标准由原来的39.50毫米~40.50毫米上调至40.00毫米~40.60毫米,并采用“40+”的标注方法,与之前的“40”进行区分。这一改变,意味着乒乓球由此进入“40+时代”。

1.塑料球与赛璐珞球的对比分析

从本质特征看,塑料球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相比较类属于速燃火药类的赛璐珞,新球更安全、环保。直径标准的上调给练习者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为球体的明显加大。

从表象特征分析,练习者使用新球会带有球体加大、球重上升、球质变软、球速减慢、旋转削弱等主观感受,随之而来的“击球不走”、“出球不快” 、“攻球不暴”等现象就得以很好的解释。

2.乒乓国手的技术改进

通过观察中国乒乓球男队队长、里约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大满贯得主马龙在里约奥运会的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对比《马龙斗士》教学视频,分析得出“40+时代”下马龙正手攻球技术动作的改进。

从动作框架看,基本站位、大臂与身体夹角、大臂与前臂夹角、手腕与前臂的位置关系等方面保持原有的技术动作。“40+时代”下,马龙在正手攻球时的转腰幅度明显加大,同时保持大臂与前臂相对固定的状态,拍面也更立。这三方面的技术改进,都是为了更好地撞击球,给球更多水平方向的力;弱化手指手腕在正手攻球这一技术动作中的作用,减少压腕动作的同时也减少对球的摩擦,使击球时撞击的比例系数有所提升。

在动作路线方面,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引拍位置,始终处于身体的正右方。动作轨迹“椭圆形”的加大是为了解决球体变重变大后所带来的问题。球速的变慢给加大动作幅度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使击球者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身体姿态并且充分引拍到位。从击球后球拍位置的变化可见,整体动作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迎前”相对“迎上”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所谓的“撞打”或者“推打”。

发力方式相较动作框架及路线的变化在“40+时代”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收前臂和转腰两个环节方面产生对调。“40时代”对方的回球相较“40+时代”,球更转,为了包住球,着重强调快收前臂的摩擦与手腕压拍的技术动作,转腰与收前臂可谓是相互伴随的状态。然而进入“40+时代”,通过观察视频看出,马龙在正手攻球时蹬地-转腰的技术动作十分连贯,大臂相对40时代前送的幅度加大,然而前臂与大臂则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甚至没有收前臂。

3.乒乓球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3.1技术动作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3.1.1正手攻球动作幅度略有加大。从马龙的动作路线看,“40+时代”下乒乓球拍拍头运动轨迹产生的椭圆形变大,这意味着正手攻球的动作幅度略有提升,动作会变得更舒展,并且提升观众对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提醒练习者在绝对放松的状态下适当加大挥臂、转腰的幅度显得尤为重要。

3.1.2注重迎前与撞击。网球的球体、重量、速度、旋转是大大低于乒乓球的,我们可以把塑料球理解为缩小版的网球,让初学者通过观察网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理解“40+时代”下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所主张的迎前撞击球,从而与“40时代”摩擦包裹球进行区分,加深对“40+时代”+塑料球的理解,方便练习者快速适应塑料球,并调整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

3.1.3腰部占据主导地位。从对比分析可见,马龙动作框架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转腰的幅度。在生理结构上看,腰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乒乓球运动中,腰部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打好乒乓的核心与关键。乒乓球的每项技术与腰部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发球、正手攻球、正反手拉球等。因此,在面对乒乓初学者学习正手攻球技术时,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是让初学者体会腰部转动,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蹬地-转腰-挥臂的协同配合,从而让练习者用腰去打球,避免如今业余乒乓球界出现的“手比腰多”的情况。

3.2教育理念的传承、改进与创新

3.2.1坚持相对固定、绝对放松。对于初学者,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是学习正手攻球技术动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泛化与分化阶段,保持手腕与前臂、前臂与大臂、大臂与身体及基本站位的相对固定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相对固定的动作姿态有利于初学者的肌肉记忆,加速动作的学习与动力定型。

然而观察很多业余球迷我们不难发现,技术动作过于机械、肌肉过于僵硬,类似于机器人在打球,究其根本是没有做到绝对放松。紧张状态下相对于放松状态肌肉的弹性则大打折扣,这不利于自身快速调节,同时也会对身体的协调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放松并且快速地完成技术动作,是教练员培养运动员不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3.2.2转腰带动手臂,协调发力。教育是一项常做常新的事业,我们应在时代的浪潮中推陈出新,不断认识新颖教材,不断理解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挖掘教学资源。乒乓球进入了“40+时代”,教练员应对“蹬地-收前臂伴随转腰-前臂继续内收”的发力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尝试“蹬地-转腰-收前臂”自下而上的全身协调发力方式。

3.2.3创造悦动课堂,精益求精。乒乓球技术种类多、技术细节多、技术演化多。乒乓球理论教育专家柳天杨教授指出“乒乓球正手的进攻技术约有20多种,它们的鼻祖就是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正手进攻技术的基础”。因此,启蒙教学应遵循“先搭建动作框架,后追求技术细节”的原则,根据练习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技术动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精益求精。

猜你喜欢

攻球大臂马龙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自控飞机大臂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
大臂展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参数精确标定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易犯错误解析
要命的存在感:遛“名贵鸟”遛出了命案
乒乓球正手攻球击球点如何掌握的几点浅见
拨车机平衡装置改造
浅谈青少年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方法
管柱移运机械臂液压系统仿真
影响乒乓球选项课正手攻球教学效果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