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2-05刘宝伟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改

刘宝伟

摘 要: 情感教育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主流,它是素质教育的绝佳体现,本文旨在加强人们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并探讨情感教育的实际表示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在谈论情感教育的具体实践时,我们首先讨论何为情感教育。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从现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出发,用从理论发展出的特殊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情绪,并通过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塑造学生的认知和心态,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教育,不仅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科目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不同,这门课程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情感,甚至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和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和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一堂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在苏东坡的“大江东去”中感受豪迈壮阔的天地,这是最理想的语文课堂。

1.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过去大家已经认识到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推广得并不算彻底,所以新课标在讨论情感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优势后将其列入课改大纲中,并作为改革的重点。语文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并且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地位与其余两者相同,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融合到其余两者中。这种地位的提升,不仅强调师生在语文课堂中应当进行充分的情感互动,而且老师作为知识源头和权威的象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人文主义应当是温和的及包容的。

情感教育旨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人文素养的提升,而不是仅仅会认识几千个汉字,背几十篇文言文和诗词歌赋,它细致地关注了正处于高度可塑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生理成长和认知体系的建设。情感教育提倡将看似枯燥无味的语文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诱发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缤纷多彩,这提高的绝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让那些甄选出来的杰作走到学生的心里,大师的光辉引导着幼苗长出强大的内心。学习语文,其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前提,提供学生生存必需的语文能力,而背后的人文内涵则是美好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最终成长为每个人精神世界里的参天大树,支撑理想王国。

情感教育的地位已经被新课标提上重要的日程,这是原则上的指导要求,但是这同样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新课标对于情感教育的准确描述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仔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历程,课堂要传授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课程内容中的思想和情感元素,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文学技能和人文素质。这是一种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一定历史来源的创新教学思想,而且中学时代的孩子正是情感充沛并贪婪的吸收外界知识的时候,语文情感教学会让他们的兴趣最大限度地集中。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中学教学系统中的元素较单调,只有老师、学生和教材,要在这种单调的结构下进行情感教学,需要一定的技巧。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大师杰作,这些作品中蕴含的东西太多,但是中学生并不能将其发掘出来,这就依赖于老师的作用。一首五言绝句,优美的词汇里包含诗人种种思绪,或是壮怀激烈或者哀伤婉转或者春风得意,这是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的,优美的辞藻只是更灿烂的情感的载体。一部短篇小说,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眸一笑,我相信大多数学生乐于阅读这些精彩的小说,但是老师要成为学生的领航人,让学生在这些生动活泼的形象中寻找出作家蕴含在这些人物角色上的期望,譬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小孩子会觉得这个角色很好笑、这个小说很好笑,但是老师应当让他们知道阿Q这个角色蕴含的过往黑暗。

2.1注重导入,融汇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老师发掘教材中的内涵,这种发掘是需要充分准备的,否则会让情感教育变得干枯苍白。这种发掘对于老师来说是探索,但是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知识水平不可能和老师对等,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发掘更像是一种额外的引入。例如老师往往会增强文字的灵性,让学生对黑白的文字有更多彩的认知,辅佐以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生动的图像才是中学生更易接受的理解媒介,在切合文字内容的影像中,老师带领学生走入文学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另外,文字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无声的世界,朗读就是熟悉课文内容和代入文学背景中的最好方式之一。这种朗读指的并不是机械地背诵和复述,学生的朗读应当是充满感情的,一时之间学生可能并不能理解那些情感元素,但是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细细品味之后学生自然会理解这其中的深情厚谊。另外,朗读也不会局限于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的单一表述,对于经典的小说和戏剧,或者那些有着深层次历史背景的诗词歌赋,老师甚至可以组织一次声情并茂的现场表演。总而言之,中学语文的情感教育的引导者是老师,但是主体是学生,一切目的是正确积极地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兴趣,让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交互,在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之下,完美地完成一次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境界的全面提升。

2.2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强化情感。

如今的课堂已经不是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于以往,他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缤纷多彩。这一代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对于网络是十分依赖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丰富课堂的教学技巧。多媒体系统的成本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低,多媒体的能力却变得越来越强大,老师如果充分使用好多媒体系统,就可以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良好教学环境。情景的再现是最好的引导,例如学生被要求背诵长歌行的时候,必然会对洋洋洒洒的大段文字产生排斥,但是如果他们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熟悉李白书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就会对诗歌的内容产生亲切感。

3.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观念,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蕊伟.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B版,2011(2):55.

[2]曾诲.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5):121.

[3]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2012(5):116-11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