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体系构建探析

2017-02-05王淑珍何卫军倪玲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成才学业导师

王淑珍+何卫军+倪玲

[摘要]生本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在学校层面,要坚持“以生为本、尊师重教”的指导原则,并在学校的体制、政策、环境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在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层面,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生本理念,高校需要建立以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大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和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生学业导师团队,要搭建校企、院企合作平台,创新培养模式,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字]生本理念;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体系

一、以生为本的内涵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目前,在高等教育中,生本理念的概念被直接提及的并不多,但一些教育研究者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阐释却道出了生本理念的主旨和内涵。

学者宋立平认为,以人为本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关注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一种需要、一种体现、一种目的,以人为本展示了人格主题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内涵体现在高校学生工作上即是以学生为本,这也是生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学者焦文铭认为,以学生为本是人本主义在高等教育中的反映,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生价值为本。以学生为本最简单的理念就是把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学生工作的目标和核心。其基本思想有三:一是尊重学生的权利,二是承认学生的自我价值,三是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者王麓雅、鲁良在其研究中明确提出了生本理念这一概念。他们认为,生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学校育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要确立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工作理念,要建设能效突出的学生工作队伍,要架构学生工作育人目标的基本范式。坚持生本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作学校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生本理念强调每一名学生都有全面发展的可能。

学者邓伽认为,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理论航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包含个性化、平等性、主体性、生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六个方面。

学者冀学锋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动力,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东西方以人为本思想所强调的重点并不完全一样,但都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倡导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在困境中的主动性和建设性,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全面发展。

从专家学者对生本理念的诠释可以看出,虽然在提法和称谓上还存在一些差异,但实际内涵基本是相通和相容的。也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人”具体到高等学校里就是以“学生”为本。

二、生本理念实现的基本途径

1.在学校层面,要坚持“以生为本、尊师重教”的指导原则,并在学校的体制、政策、环境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学生为本是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各种权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始终坚持尊重、关心和培养每一个学生,正确引导他们,实现学生教育培养的生本化和个性化,使其成长成才。

2.在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层面,要在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需要,三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健康、学生的成才摆在日常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将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三、生本理念下大学生成长指导体系的构建

1.建立以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大学生成长导师团队

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离不开辅导员、班主任等政工干部,他们是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等学校要建立以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大学生成长导师团队,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推进成长导师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2.建立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生学业导师团队

大学生的成才依赖于任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兴趣和发展依赖于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养。因此,学校要建立一支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生学业导师团队。首先,学业导师要组织开展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认知,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信心;其次,学业导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家庭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大学生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再次,学业导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验、调研等科研内容开展学科竞赛,进行学术研究指导,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成才的意识;最后,学业导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跟踪学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帮助学生及时反省和修正学业目标,并对学业生涯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3.搭建校企、院企合作平台,创新培养模式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的技术型人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有助于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和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要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这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增强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引入企业项目资源,共同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搭建校企、院企的合作平台时,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学院条件以及专业要求来决定校、院企结合的形式。目前,最佳的方式是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打造院企联合新模式,搭建院企联合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宋立平.论以人为本的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7,(23).

[2]焦文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6).

[3]童静菊.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0—11).

[4]王麓雅,鲁良.论生本理念观照下的高校学生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邓伽.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6]冀学锋.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9).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成才学业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艰苦的学业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V eraW an g
导师榜
35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