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
2017-02-05勾凤诚
勾凤诚
江淮生态大走廊,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下游沿岸,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带,在扬州境内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沿线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既是南水北调的东线取水口,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不断彰显和放大扬州生态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环境美”总要求的具体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高邮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傍依高邮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760平方公里的高邮湖在高邮境内面积达431.5平方公里,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范围湖泊湿地众多、水网密布、植被丰富,生态基底良好,地理区位独特,水环境敏感度较高。我们必须怀揣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之心,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利用,积极贯彻落实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决策部署,合力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既为发展增优势,又为子孙留空间。
坚持长治久清,打造清水走廊。一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继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水秀、河畅、景美的美好家园。做好水资源保障,重点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二、三期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补充完善工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建设。抓好三阳河、京杭大运河、高邮湖等重要河湖生态保护,启动实施高邮湖良好湖泊保护工程,推进里下河湖荡、高邮湖退耕还湖、退渔还湖工程,恢复河湖生态。二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水功能区监测断面达标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高邮市将投入20亿元,实施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三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在防洪除涝方面,重点做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补充工程建设,高宝湖地区水利治理工程建设,重点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高邮湖控制线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农村河道轮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工程。在水工程管理方面,实施塘坝水库建设,防汛专项及省级维修项目建设,完善确权化界,推进里下河湖荡、高邮湖退耕还湖、退渔还湖工程,恢复河湖生态。在水文化建设方面,新建高邮水展览馆、博物馆,实施高邮市环湖健康生态风光带环湖自行车赛道、高邮市大运河马拉松赛道项目、建设水利风景区。在水利信息化方面,建设水利工程地理信息化、防汛调度自动化监测系统、水资源信息化系统、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区等各项载体建设,做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坚持源头严管,打造安全走廊。健全项目环评机制,严守耕地保护、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坚决打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一是实施“碧水工程”。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重点取缔或驱离保护区内的渔船、餐饮船、水上加油船等与供水无关的设施,完善乡镇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综合采取清淤、疏浚、截污、活水、美化等措施,实施长生大沟、承志河等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河道”。二是实施“蓝天工程”。协同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控制,实行“控煤、治企、限车、抑尘、禁烧”“五气”同治,有效降低PM2.5浓度,切实做到降雾霾、增蓝天。严格控制燃煤总量,推行新增耗煤项目减量替代,强化节能指标约束,对耗能过高且无法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加强原(散)煤、焦炭等高污染燃料销售专项治理,坚决取缔武安大桥东侧等地散煤销售网点,在市区建成区内禁止销售和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从源头上控制燃煤污染。在主城区全面实行黄标车和无环保标志机动车限行,确保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率达80%以上。推进实施防尘设施标准化管理,未落实防尘措施的不得开工建设。市区工地标准化防尘设施率达90%,规模以上工地视频监控率达90%,施工现场硬质化率达98%;严格执行“三管一重一评比”管理办法,对渣土运输实行全过程管理;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抑尘,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城市建成区机扫率达到85%以上。深入开展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禁抛、还田和综合利用,确保秸秆禁烧率、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95%。三是实施“净土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土十条”,把开展全市土壤污染详查作为先导工程,对症下药,分类施治,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划定土壤保护优先区域,建立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制度,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夯实土壤监测基础工作。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合理利用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积极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综合治理污染超标耕地,确保高效低毒农药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施丘陵山区省级项目10个。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制度,到2020年建设用地亩均GDP产出率比2015年提升60%以上。积极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库,积极开展污染场地、农地土壤综合治理和修复试点示范,切实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四是推进重点工程。建立健全环保多元投入机制,推进中心市区主干河道控源截污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推进国信热电联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海潮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湖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焚烧发电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保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到2020年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分别达100%、85%。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走廊。一是开展绿色行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探索“多规合一”,推动全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规划深入融合,确保城市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突破,扎实做好城镇周边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加快推进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扎实推进建设用地“双控”行动,切实提高建设用地批后供地率和已供土地实际使用效益。“十三五”期末,确保全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1%以内,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较“十二五”期末下降36%,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率比“十二五”提升55%。二是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强化能耗、环评、总量联动审查机制,严把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认真落实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综合采取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措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确保“十三五”期间50%的重污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现代农业提供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不断提高绿色经济比重。三是打造绿色空间。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严格保护并打造10平方公里清水潭湿地生态中心、高邮湖、新民滩湿地、湖西状元湖、界首芦苇荡、八桥绿洋湖、临泽生态度假村等湿地公园。“十三五”期末,建成高邮湖、清水潭、神居山、龙虬庄、八桥五大生态中心。加快东部新城澄子湖生态公园、盐河两岸风光带建设,为东部新城提供安全的生态走廊,让水乡韵味与现代都市风貌巧妙结合。力争“十三五”期间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24%。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执法监管、生态补偿、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高邮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