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智库运行特色和发展

2017-02-05刘旺洪

唯实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库英国研究

英国是欧洲智库的发源地,也是公共政策研究与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智库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政治制度的形态密切相关,通过长期演进形成的比较成熟运行模式,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英国智库的运行效果也面临众多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演变,英国智库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积极而稳健的创新,并呈现出特有的发展趋向。

一、英国智库的主要特色

在英国,不仅有以中央政策评论部(CPRS)为代表的政府型“智库”,更多的是独立于政府之外、为政府决策提供思想支持的咨询研究机构。总体上说,英国智库类型较多、形式多样,运行各具特色,大致有下列特点:

各具倾向性,致力于为政党服务。思想倾向性是英国智库最显著的运行特点,英国各政党也多选择思想倾向性相同的智库提供的政策建议。基于党派倾向,英国智库可以分为左翼倾向智库、右翼倾向智库和思想倾向中立智库。公共政策研究会(IPPR)成立于1988年,是最有影响的中左派智库之一,它最辉煌的时期是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执政期间,在工党上台前后极力宣传工党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思想。政策研究中心(CPS)是一个典型的中右派智库,1974年由肯思·约瑟夫和撒切尔夫人共同创立,以影响政府政策制定为目的,主张更小的国家应该有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自由。海外发展研究所(ODI)是英国著名的中立派智库,作为非政府的独立研究机构,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全球智库排名中成绩不俗,被认为是在国际发展和人道主义问题研究方面拥有领先水平的智库。保守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工党自90年代开始,都逐渐倚重智库作为其决策新思维的重要源头,智库因而成为英国一种特殊类型的压力集团。在英国,智库依附政党,引导政党,组成政党。

力求独立性,资金来源多样化。英国的很多智库如RUSI、SMITH、ODI、NIESR,都严正声明智库的独立性是维护自己声誉最重要的方面。智库资金的筹集历来是世界各国智库面临的共同挑战,即便是党派倾向性强的英国智库,为了保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力求做到智库资金来源多样化。英国智库主要通过政府及其下属机构资助、欧盟资助、企业和个人捐赠、慈善信托、大型非政府组织、商会和其他专业组织、研究委托等渠道筹集资金,另外,收取会费、出版专著、召开收费论坛或会议、提供有偿培训、咨询服务等也是筹集资金的渠道。英国智库获取资金的多少与其决策影响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但每个项目设有最高资助限额,一般不超过5万英镑。英国智库对于资金的使用有严格限制,项目委托方一般情况下不能向智库直接付费,也不得指定资金的使用目的,资助资金由智库全权安排和使用。此外,智库发布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无须征求委托方同意,委托方也无权干预。尽管英国智库因党派和政治倾向性使其易于获得特定政党或利益集团的资金支持,但它们与资助方并无直接隶属关系,这就保证了智库在研究上的独立性。

注重专业性,追求成果的实效性。英国智库一般以影响政府政党决策为己任,智库的决策建议能否被决策者考虑或者采纳,是决定智库研究的首要目标和判断其影响力大小的主要标准。基于此,智库会紧跟决策者需要,凭借其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实用性、前瞻性等赢得信誉和信任。为了适应公共政策的变化,英国智库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基本囊括了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国家司法、教育、人口与老龄化、医疗与保健、儿童与青年、交通与基础设施、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军事安全、能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外交事务、国际贫困与援助、反恐等。英国智库的研究人员往往专业水平高,大多是通才,实践经验丰富,并且创新能力强,凭借这些素质,可以对一些应急性、综合性课题展开富有成效的研究。英国智库的课题研究通常采取“选题—筹资—研究—评审—发布”或“委托课题—研究—评审—发布”的模式。前者一般为研究所自己独立选题,后者为委托课题的运作模式,一般大型智库独立选题较多。为了确保成果的质量,英国智库建立了一套严谨的评审机制,规模较小的智库直接由内部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审查,而一些规模较大的智库通常邀请所外的同行专家匿名评审,评审标准包括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科学依据、论证是否充分、报告陈述是否有效、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等。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英国智库更加注重专业性,如致力于环境问题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IIED)、地球资源研究所(ERR)等,关注社会政策的家庭政策研究中心(FPSC)等,这类专业性智库政治上追求中立,有别于具有党派倾向性的智库,可以借助政府或政党力量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也可依靠自身的研究特色对公共政策施加较大影响。

立足广泛性,研究人员流动性强。研究人员是智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他们之所以在英国受人尊敬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来源广泛,不仅包括在野党领袖、议员高官、大学教授、企业家,也包括刚毕业的博士生、退休的公务员。在人才招聘方面,英国的一些智库强调人才的教育背景,也有一些智库综合考虑人才的工作背景、生活经历和发展潜力。例如,有些智库认为来自相似教育背景的人往往想法雷同,难有差异较大的想法,认为不同的经历和阅历对做好智库研究很有用。因此,他们常不拘一格录人才,只要他们认为某人很聪明、见解独到,就很愿意录用他,并且培养、帮助其成长。英国智库鼓励智库研究人员流动,并保持着合理的流动率。由于智库研究人员与政府、企业、大学、媒体等交流频繁,这为他们后期流动提供了便利通道,流出人员有的去了政府部门、大学或其他机构,渠道多而广泛。如海外发展研究所(ODI)人员流动率为20%,在职平均每人工作5年,很多人离开后去了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英国智库认为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率不仅利于个人的发展,也对智库的发展很有利。近年来,进入英国政界的智库研究人员比例越来越高,如布莱尔政府上台之初就邀请了一些他最欣赏的公共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到内阁任职。做智库和政界的旋转门是英国智库的特色之一,一些有从政志向的年轻人不嫌智库工作收入较低,而愿意选择从智库工作先做起。

重视合作性,善与外部同行交流。有些英国智库很善于与大学进行合作,一方面利用大学教授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利用大学教授从社科基金申请来的资助经费。这样做还可以精简智库的人员,增强智库研究的灵活性。有些智库强调与同行智库合作,如借用其他智库场所发布研究成果,邀请其他智库人员一起探讨问题等。一些较大的智库有时会邀请外部专家参加对国际问题方面的研究,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研究,以提升智库资源共享性并传播自己的理念。例如,海外发展研究所(ODI)一半的课题是与国际组织(世行、IMF、欧洲投资银行等)合作的,在课题研究阶段双方研究人员的想法就已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且相互逐渐熟悉,在以后的会议或课题研究中还会保持联系,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该研究所的理念传播和这些国际课题成果的应用性。

重视传播性,借助媒体扩大影响。英国智库非常重视研究成果的发布、宣传,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智库成果的发表、推介上,借助各种媒体扩大智库影响力。在课题成果发布阶段,英国智库常会邀请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开个小型发布会,对其成果进行报道,有时把发布会现场放在英国议会,以增加权威性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当一些研究课题组中缺乏知名研究人员时,还会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点评、推介,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由于体制原因,英国智库尤其是独立型智库,非常注重利用媒体宣传自己,以增强其对政府官员、议员以及公众的影响力,并更好地发挥在这三者间的沟通作用。英国智库重视宣传,定期不定期地发布一些研究报告和简报等出版物,并不断更新智库网站等形式传播其理念和价值,如鼓励自己的研究人员接受记者采访,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写专栏,就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一些研究所甚至对新人进行与媒体沟通方面的培训,它们认为研究人员的声望和影响力的建立和提高会帮助智库本身提高声望和影响力,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实力和长久生存下来,并兴旺发展。

二、英国智库的发展取向

为了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中更好地发挥智库功能和提高影响力,英国智库的发展呈现以下演变取向:

理念上更加趋向中间性。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社会矛盾加剧,特别是英国经济受到外贸的严重不利影响,使得英国各政党的政治主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主张极端自由主义的保守党也开始重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关心社会各阶层的福利水平,而原来极力主张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工党也开始要求重视市场的基础性调节功能。在英国政坛上,出现了保守党由“极右”向中间转变的趋势,形成了“中间偏右”的格局;而工党也出现了由“极左”向中间转变的趋势,形成了“中间偏左”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为这些政党提供服务的智库也开始了自身理念的转变,形成了一批以“中间偏右”或“中间偏左”为理念与价值追求的新型智库。走中间路线成为越来越多英国智库发展的显著趋势。

立场上更加突出独立性。标榜独立性与客观性既是英国智库一直以来的重要特点,也将是未来发展的立足点与生命线。尽管许多智库带有浓重的党派色彩,且许多智库与企业界、政界、大学、媒体等存在密切联系,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标榜自身的独立性。智库的独立性包括立场独立、财务独立、研究独立等,其中,研究独立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英国智库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研究独立,即从事实出发,依靠可靠的证据、严密的逻辑、科学的分析寻找问题真实客观的答案。为了保持研究独立,智库人员必须遵守与政治活动有关的规定约束,如果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或为政治组织提供建议,就必须表明他们的行动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不代表智库本身。虽然缺少资金是英国智库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但为了捍卫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它们仍坚持从多渠道筹集资金,以避免因捐赠资金“一枝独大”而导致研究结果有失公正,并要求捐助者和项目委托方对智库的事务和研究成果不得进行干涉。随着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和政策选择空间的缩小,智库的独立性将得到强化。

方法上更加要求专业性。注重方法的研究和使用是英国智库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在研究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有定标比超、案例研究分析、成本分析、经济分析、建模模拟和最优化、绩效评估、政策分析、项目评估、风险评估与分析、战略规划、调查研究、技术评价等。很多英国智库还运用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包括德尔菲法(Delphi)、模型和预测(Modeling and Forecasting)、博弈论(Gaming)、路线图(Roadmapping)等预测方法,以及系统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组合分析工具(Portfolio Analysis Tool)、探索性建模(Exploratory Modeling)等研究方法。从现实情形乃至今后趋势判断,英国智库将进一步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和开发,并愈发注重基于大数据进行严谨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英国智库还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的积累,在业务研究中,开发和积累了大量的特色数据库,包括统计数据库、调查数据库、案例库等。很多统计、调查类数据库还能开放使用,如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建设的“武装冲突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查到1997年以来的冲突报告和数据。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智库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也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成果转化上更加强调多样性。英国智库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咨询和发表声明、向政府提交报告、参加听证会、向政府输送人才等方式,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另一种是向公众宣传自己的理念观点,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未来英国智库将更加注重创新符合自身特色的宣传营销模式,力求智库政策研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根据已有实践路径,未来英国智库的成果转化将会通过以下途径:通过出版期刊、图书和发布研究报告,推出影响社会公众的政策性、战略性普及出版物;推荐研究专家参加政府专业领域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经常举办研讨会和高层次的学术论坛;推荐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建设网站和公众信息平台,借助博客、twitter等新媒体进行宣传;等等。

以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为例,这家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经济研究机构,每年通过宏观经济建模和预测,为政策决策部门和商业决策者提供服务。该智库十分重视成果传播和发展营销,其成果转化方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是经常发布重要研究成果,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IESR)国内生产总值(GDP)估算是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非官方报告;二是编辑出版《国家研究所经济评论》期刊,提升和促进NIESR的研究水平;三是经常就一些研究发现的重大问题举行研讨会,和一些合作伙伴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频繁的交流;四是通过NIESR的网站传播研究成果,可以免费下载该研究所所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以扩大社会影响;五是将NIESR开发出的全球计量经济模型(NIGEM)用户许可证出售给各种组织,包括央行、私营金融机构、英国财政部及英伦银行等;六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设立教育慈善基金,定期举办各种免费的座谈会。正因如此,NIESR的研究结果和经济评论经常被媒体引用和报道,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一些严肃的评论家称其为“一个通过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在新闻和政治方面消息灵通却行事谨慎的研究所”。

三、对江苏智库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英国智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建议、理念宣传、桥梁沟通、前瞻预警等功能上,政策建议功能主要为政府和政党提供政策思想支持,理念宣传功能主要通过媒体宣传营造一种引起政府和政党决策者注意的氛围,桥梁沟通功能主要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党之间、英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座互通互信的桥梁,前瞻预警功能主要起着“想政府不能想”之事以及为中长期经济社会重点问题提出预测警示。英国智库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江苏智库建设步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科学定位全省智库建设体系。省情民情是建设现代智库的起点,这需要找到一条融入英国智库发展优点且适合江苏智库发展的价值路径,以更加建设性的态度推进江苏智库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智库学”学科建设,破解政府、企业与公众对智库的认识问题,着力厘清对智库的组织特质、社会功能和价值体系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明确智库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另一方面,要尽快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具备的条件标准、服务范围和体制机制等具体内容,从而为规范和引导智库发展提供务实抓手,促进智库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丰富智库建设结构。英国经验表明,智库要为决策咨询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就必须向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当前,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决策咨询能力的智库多为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民间智库的发展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弱,亟须政策、舆论和资源上的扶持帮助,从而努力构建属性多样、层次互补、类型全面的现代智库组织结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智库经费结构、智库人员结构和智库服务结构。经费结构上,注重调整资金来源结构,搭建基金会与公司捐助、项目合同经费和成果获利相结合的方式多样的资金募集渠道。人员结构上,加强人才队伍的整合,既推动人员专业结构的多元化,也吸纳离职高管、高官和国外人才充实研究队伍,并协调派出人员至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延伸智库的信息触角,构筑更为广泛的智库研究团队。服务结构上,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改善服务结构,广泛与国际知名智库开展交流合作,拓展服务对象和领域,逐步扩大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加快健全智库建设机制。智库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单独依靠一个部门、一个机构难以实现,要突出整体思维、协同效应。只有通过跨机构、跨学科联合,开展研究,才能克服单学科缺陷,形成科学决策。一是建立平等的公共竞争机制。特别是建立决策信息、数据等公开发布和项目招投标、咨询机构能力评估等制度,努力做到以“项目支持”取代简单的“财政拨款”,以“能力”取代“身份”,把“体制内”和“体制外”智库都作为难得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决策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建立灵活的人才选用机制。可借鉴国外的“旋转门”机制,在选用高素质研究人员的同时,加大人员培训外派力度,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强化智库决策研究和咨询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三是是建立互动的交流合作机制。江苏省内智库在形成自身特色优势和拳头产品的基础上,要加快建立智库内部、智库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既加强体系内的专业协作,更拓展体系外的互动交流,并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相互促进,不断提升智库的影响力和决策咨询能力。

积极拓展智库影响渠道。从根本上说,智库的目标与作用是影响决策与公众。这就决定了智库的发展必须让人们知道其存在,让社会感受其影响。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达与现代表达方式的愈益便捷,使智库的发展与传播载体和社会宣传密切地联系于一体,智库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为政府、社会所知晓,是智库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从英国的经验看,包括主办期刊、出版著作、设置报纸、电视专栏和专访,以及设立网站等与各方面加强交流,始终是它们全力争夺话语权,不断强化其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方式,也为所有智库所倚重。江苏省内智库也要拓展生存空间和影响力度,学会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者齐抓共用,在发展中提升宣传推广的能力,这也是江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智库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负责人:刘旺洪、陈向阳;执笔:孙肖远、张远鹏、孙克强、刘俊)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智库英国研究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