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7-02-05陈晓峰

唯实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地制造业企业

陈晓峰

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及政策环境来看,江苏在推进“两聚一高”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应以“产品—技术—品牌—标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逻辑主线,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的基础上,凝聚共识、突出重点、提供保障,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分阶段协同推进的大格局。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态势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无论是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还是新工业法国计划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都力图保持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也为各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基地”、“一中心”)已被纳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而放眼国内外,北美的五大湖流域、西欧的莱茵河流域、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以及广东、浙江等地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的成功实践也为江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鲜活例证。依托已有的各类园区,瞄准近年来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动向,江苏在2014年底首批认定了20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经省市合力推进,已有10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完成发展规划编制,现有企业1726家,2015年新增企业数336家。2015年完成工业产值2480.3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比85%;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左右;工业利润245.4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逐步实现产业化并初具国际影响力。可以预见的是,走高端、高质、高新路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将是产业发展中最鲜活的因子,“十三五”也将是其井喷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当前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从体量、结构及效益上来看江苏现有的20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均已呈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大后劲,但各基地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江苏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过程中面临如下主要问题:

内涵把握及目标导向上还存在模糊地带。首先,现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都是依托原有的特色产业基地整合或拓展而成,这种“一区一特色”的基地大都囿于一隅(没有成片成势),产业发展体系缺乏先导性、支柱性和延展性。其次,现有相关发展意见在空间布局、产业选择方面未有新的突破,大部分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与关联效应捉襟见肘,在主导产业、企业数目与合作机制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并未真正产生“化学反应”。再次,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审批、认定及考核等相关工作都是自上而下推进,行政痕迹较重,未能充分体现顶层设计与底层智慧的辩证统一,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效管理模式、评价体系还比较模糊与笼统。最后,多数基地都热衷于另起炉灶,上大工程、快项目,忽视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苏中、苏北一些地方对产业增量的选择可能难以达到“调高、调轻、调优”的整体要求,而且由于缺乏战略眼光与动态考量,一些发展前景好但底子不足的新兴行业常被排除在门外。一些基地在个别主导行业选择上的雷同将会诱致新一轮产能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

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要素支撑作用尚不够明显。首先,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多数企业仍局限于单一项目经营层面,全产业链的打造大都未能付诸行动。即使有部分明星企业已是一枝独秀,但基地内的其他配套企业未能很好地在各环节有效嵌入,知识、技术等要素的外溢效应无法在基地局域空间内得以释放,从众星捧月式互动逐渐演进为群星璀璨式协同的实践例证还比较鲜见,这也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韧劲与后劲。其次,由于缺乏技术、经验的长期累积以及龙头企业的助推,部分基地(企业)在新增长点的培育上拿捏不准,而各类园区在国际化拓展方面的主动意识也不够,普遍认为企业国际化纯粹是一种市场行为,因而大都采取被动式的事后管理与服务模式,企业间的定期交流平台与常态化合作机制较为滞后,管理部门在市场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最后,产业融合的推进工作不够彻底,尤其是“产业+互联网”融合还不到位。虽然众多企业将智能制造作为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并积极开展互联网提升计划,但普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过多拘泥于技术操作层面,互联网情境下的产业生态链打造力度不够,相关产业与区域文化的深层次融合也未得到重视。

政府在越位与缺位之间存在两难。首先,由于江苏的各类基地点多面广,一些先进制造业基地虽在系统内有一定的认可度,但更多的只是挂块牌子,实质性利好与优惠政策也只是“洒洒花露水”,再加上主管部门重审核轻服务,习惯于末端治理的工作作风以及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在申报时积极性并不高。其次,资金和人才等发展要素的制约。苏州的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常州的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业基地都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环节视作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要抢占这一制高点投入巨大,有条件的地方已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渠道市场化等途径逐步解决,但大部分地区在资金方面尚有较大缺口,政府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雪中送炭”式资金扶持,而现有纯政府背景的专项资金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后,在人才体系方面,一些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不是很优越的地区,高端人才吸引难度更大。总体而言,现阶段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步子迈得不够大、不够实、不够新,有效市场与有为(巧为)政府的合力尚未普遍形成。

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首先,以占比最高的装备制造行业为例,很多细分行业在系统内有一定知名度,但国际影响力乏善可陈。比如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中的部分龙头企业,虽然技术精细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程度与日俱增,但其自身并未掌握许多行业核心技术(内核落后),这一现象在苏南一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比较突出,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次,产业链攀升必须要自主创新,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推进,但多数先进制造业基地之间的链式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效应尚未显现,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制造业联合创新中心还寥寥无几,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仍是凤毛麟角。由于公开透明的低成本服务体系的缺乏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很难降低,多数企业创新活力明显不够。最后,鼓励创新与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些创新的成功做法与先行模式未能得到很好的复制推广,很多企业对持续性自主创新未能形成稳定的预期。

三、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向“自主创新”借能力、向“结构调整”借动力、向“高端人才”借智力、向“信息技术”借推力、向“金融服务”借支撑力为主旨,立足于区域特色,树立技术、产业与管理先进性的全球标杆意识。

1.具体思路

深化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本质内涵与目标定位。先进性是前提,国际竞争力是目标,协同打造是途径。应以《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为蓝本,突出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模式以及“专精特新”的高端发展理念,立足于区域特色,树立技术先进性、产业先进性与管理先进性的全球综合标杆意识。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着力于培育一批世界级企业(园区),基于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产品—技术—品牌—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为逻辑主线,分阶段、多渠道地在国际上打开局面。同时,政府部门应有重点、分阶段地扶持有条件的基地,要有实质性的利好和举措,使企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而不只是“撒胡椒面”,一味追求增量扩容。

优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关联。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上,应以园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有效支撑为抓手,以人才、核心共性技术为突破口,以市场为主导,从省级层面进一步统筹协调并优化基地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关联。具体而言,在广域空间上应紧密结合江苏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尽快形成以原有基地为点,以沿沪宁、沿江、沿东陇海和沿海为主轴线,以区域城市群为面的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布局模样。对于局域而言,应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以产业链的补短板、强特色、重集成为主旨,加大补强链式招商的力度,力争做到小集中大配套,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价值链、空间链与市场链的链式整合,并尽快形成以基地为核心,其他相关企业依附的“核心—外围”结构,有效释放产业关联效应与空间外溢效应,极力打造一两个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强化各级政府的主动服务和精准服务意识。政府在工作上应打破一些惯性思维与条块分割,勇于创新、多措并举、主动牵线搭桥,尤其是在与海外制造企业的先进技术对接融合等方面应全方位打通服务通道并建立全程跟踪与服务的长效机制,熟悉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协助企业进行国际化市场的培育。同时,在国际化引人时应给足扶持政策(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并且注重团队形式或整体解决方案。此外,政府也应不遗余力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而对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支持其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开发等方面搞一些“试验田”,用知识、技术及政策的外溢效应使更多的配套企业来吸附,努力搭建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相统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样板房”,引导市场把资本引入潜力大、成长性强、技术标准高的产业,实现政府搭台与企业登台的无缝对接,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并逐步推广。

细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以“三平台”为主导的优质“产业公地”建设(对接国际制造业最前沿的合作平台、研发平台和转化平台),加强创新主体间的常态化交流合作。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阿里巴巴、华为、中兴之类),鼓励这些企业进行多元化海外投资促使“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同时,应进一步发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此外,应从辩证统一的战略高度来同时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使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企业紧密衔接,形成中心与基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突破路径

鼓励企业向高端生长,延伸产业链来提升竞争力。以“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带动、大服务支撑”推动基地向“高、大、优”迅速成长,并通过龙头企业在重点链条上选择具有集聚化的产业节点,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加技术共享、产品配套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宽、延长与联动产业链,如苏州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有轨电车的整车制造为重点实现精密制造与先进制造的小集中大配套,并从原有单一的项目经营向全产业链纵深打造转变,成为国内有轨电车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此外,基地企业也可通过资源整合、跨国并购、联合、控股等形式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如三一重工和中船重工先后入主南通海上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海上风机生产的标杆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迅速提升。

鼓励企业向市场扎根,以创新供给引领需求。要求企业审时度势、极力打造高技术含量与高市场竞争力的“撒手锏”产品。例如,南京天加空调建成我国首个国际最高等级ISO1级的超净环境集成系统,为我国微电子芯片、生物制药产业升级以及石墨烯、激光核聚变等技术研究提供保障。常州金石机器人公司避开国外在关节机器人上的垄断优势,瞄准先进制造企业“无人工厂”和“立体仓库”的发展趋势,通过桁架机器人的创新供给占领智高点,并成立了机器人零部件超市和成套设备展示中心来纵深引领市场需求。此外,园区和政府应协同推进市场环境的优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受锤炼和考验,并在品质鉴定、产品推广、资源整合与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好相应服务工作,在制造共性技术供给和各类技术服务支持等方面学会“养企”。

鼓励企业向特色发力,精益求精培植“工匠精神”。省市联动,固化已有20个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极多点、错位发展、差序竞争,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为先进制造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理念奠定基础,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特色优势。这一方面可借鉴浙江特色小镇与广东专业镇的建设模式,从产品特色向产业特色及产业链特色立体化拓展,从而灵活有效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使得江苏不仅仅是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中心,而且应成为特色技术和价值的创造中心。对企业而言,要善于“借力”与“发力”,学会嫁接集成特色。此外,像德国与日本在塑造特色、打造制造强国过程中,工匠精神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先进制造企业而言,要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环节和企业文化中来。

3.保障措施

优化布局,建立联合推进机制。首先,着力消除行业和市场的“玻璃门”和“弹簧门”,进一步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衔接的基地空间布局,将基地建设的整合、扩容、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联合推进机制。参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置办法和条件,尝试吸收国家、省级层面和各所在市的著名专家以及有关企业家参加,为重大政策制定和组织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咨询。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督促检查和考评,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动态跟踪分析,完善产业发展的监测体系。最后,进一步细化先进制造业基地考评细则,除了经济指标外,还应加入一些生态环保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增加基地自评和互评等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考评内容。

创新制度,完善要素支持体系。首先,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现有各项专项基金在渠道不变、使用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应确定一定比例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并在贷款额度、期限及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可尝试依托产业投资基金形成资金杠杆,通过定向增发解决重大项目的资金瓶颈(重庆经验),也可考虑PPP项目的适时介入。其次,对于一些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的企业,可在能源价格、项目招投标、土地综合利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尤其是对那些产品标准被认定为全国行业标准的企业或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最后,政府可牵头成立一些产业联盟,使得利益相关者在产业链各环节能够资源信息共享。同时,尽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创新人才,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为补充,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培养培训体系。

强化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的各种溢出效应,抓紧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化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着力制定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积极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极力缩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要加快创新平台和“走出去”平台的建设,创新合作机制以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实现创新资源的全面对接,使得先进制造企业有能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也有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去与世界顶级企业互动对接。此外,也要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服务改革,重在事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着重构建“市场友好型”产业政策,注重相关政策制定的创新性、针对性、延续性和协调性,为基地企业创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本文系“江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思路与政策研究”重点课题(JSSW1606)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基地制造业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