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茶艺美学品摄影教学的审美意韵

2017-02-04支雷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泡制品茶茶艺

支雷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从茶艺美学品摄影教学的审美意韵

支雷鹰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自古以来,茶文化是我国的一大宝贵财富。茶文化不仅仅体现了完美的追求境界,而且还和摄影教学中的一些审美思想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的重点就是讨论茶文化和摄影教学的相互内在联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茶艺美学;摄影教学;审美;意韵

我国的5000年文化遗产中,茶文化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茶文化是我国民族净胜的一种象征,象征着平和,清雅,高贵等传统的美德。事实上,茶文化的美在于茶所带给我们的四方面的美,包括意境的美,饮茶的美,器具的美,味道的美。在制作茶和饮用茶过程中,人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审美乐趣。同样,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其追求的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的追求以及审美感观的培养。一般而言,摄影创作所表达的可以从四个方面完美展现出来,即表现的技巧,创作的造型,内在的美感,以及艺术的思维等。

1 意境之美,心灵修养之源

从我国的茶艺来看,其首先追求的是意境上的美感。这可以从古代文人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尤其是一些诗人创作的诗歌。中国茶的意境通过一首首诗歌展现得惟妙惟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和摄影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处。摄影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意境中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并从中得到乐趣。

1.1 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最美的意境,尤其体现在我国古代的美学传统中。茶文化来源于自然,因为茶叶是在大自然这个美的环境中生长的。因此,茶叶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品茶过程中,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摄影课程中很多创作的作品也是极力在歌颂自然的美丽。比如,古今的很多风景摄影作品,通过拍摄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然后再从各种视角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风景摄影。借助于多样化的构图,奇妙的视角,摄影家将大自然描绘得非常逼真,带人们领略了自然的巧妙之处。

1.2 意境之美

除了自然之美,茶文化还可以带人们进入另一种意境之美。自从唐代起,我国就普及了饮茶活动。借助于品茶喝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人们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展示出自身清雅脱俗的一面。古时候,很多文人会聚集在一起,一起品茶并谈论人生。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达到一种更高的意境。

在艺术课程中,意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通过摄影景深技法,虚实相结合,可以描绘出一种淡淡的意境美。比如,摄影家郎静山的《松荫高士》就展示了非常高超的意境。在此幅作品中,主要运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和摄影后期锦技巧。通过这两种艺术手段的结合,作品中的影调和风景显得十分和谐。虽然只是一副简单的风景照片,但是整幅作品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境界。也就是说,读者一看这幅作品,就感觉到一种非常宏大的气势,而且还可以深深体会到整个宇宙的浩大。此外,该幅作品还运用了重叠、接合、曝光、景深来表达意境美。在摄影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创建一个独特的意境。

2 器物之美,体味美感之始

事实上,喝茶是一门学问。更确切地说,饮茶是一种道。因为饮茶需要技术,它不但属于物质界的范畴,也是属于精神界的范畴。所以,品茶是一种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体。更重要的是,品茶饮茶展示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然而,在此过程中,茶器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而言,茶器的使用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美感和意趣的形成。

同样,在摄影作品中,拍摄的器物之美是其中的一个门类,一般称为景物摄影。通常情况下,器具的拍摄构思、光线布置、情感表达等会额外给摄影作品锦上添花。因此,静物摄影中的器物之美是一项涉及形体、结构、纹饰、工艺、材质、质感等要素,展现符号信念和文化寓意。

2.1 精致之美

饮茶的一大功能就是可以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所以,茶艺非常讲究对美和高雅的追求。不管是茶的种类,还是茶的容器,都十分讲究完美。这种对美的追求直接影响了茶艺。比如,对于茶器方面,茶器对品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茶器的精致可以体现出品味的优雅。

在摄影作品中也是如此。摄影作品需要讲究精微和细致。比如摄影家冯建国的作品集《高原的力量:藏族肖像》,给人的感觉就是画面十分精致。特别是在对人物的描绘上,无论是面部,还是服饰等,都刻画得非常精致。在器材方面,摄影家使用的是大画幅胶片(8×10等),通过大画幅如此精致的刻画,给人们展示了丰富的作品内涵。

2.2 质朴之美

茶文化本身还具有质朴之美。茶叶的颜色和外表,无形中体现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美丽。通过茶叶,人们可以感受到活力和生命力。茶叶是大自然的产物,出于自然,也回归自然,这种茶与自然的质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艺术作品而言,质朴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质朴是相对于装饰而言的,质朴不需要外在的华丽的装饰。在摄影作品中,需要讲究朴实来表达作品的真实感,这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内涵。比如阿尔曼戈的新闻摄影《在加沙告别》,照片中所拍摄的就是男人和手,主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单纯亲情关系。画面色彩昏暗,加强了作品质朴的感染力和震憾力。

在摄影教学中,摄影老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本身的实质,并不断加强作品的讲解和学生的感悟。

3 品饮之美,感受格致真味

茶艺是极其讲究的一门艺术,其中涉及到十分复杂的一个过程,包括茶的采摘,茶叶的制作,茶的泡制,茶的饮用,茶具的选择,喝茶环境的设置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以美作为第一标准。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将饮茶作为一种高端的艺术活动。通过品茶,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并表达自我的感情,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饮茶不再是一种单一的解渴行为,而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所以,从本质上而言,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行为。

3.1 淡泊之美

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对淡泊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脱离一切世俗的名和利。在饮茶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人生的真,善和美,并对人生有了一种全新的看法和追求。

其实,茶文化和摄影创作在这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孙郡的作品《一代佳玲》等,都表达了摄影作品中的清雅和淡泊,这和当下摄影时尚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郡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作品中很多的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传统山水或者花鸟画来表达一些美德,其中会用到竹子,菊花,兰花,梅花等物品来象征君子该有的气节。通常情况下,梅花代表坚韧不拔的气概,兰花代表清雅淡泊的品质,竹子代表高雅唯美的风格,而菊花则代表不求虚荣的品德。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摄影老师需要不断教导学生去细细体味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特别是以淡泊的心态去品味作品中的美,这可以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从而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3.2 秩序之美

茶文化还有一种隐藏的秩序之美。如何来品茶,这是一项程序。一般而言,品茶包含3个过程,即审茶,观茶,再品茶。对于审茶,简言之,就是在之前对茶叶的种类先进行查看,并对不同种类茶叶的泡制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到了观茶阶段,这就需要在茶叶进行泡制的时候,对茶叶泡制时的形状和变化进行观察。最后,就到了品茶的阶段,这就是静下心来慢慢对茶进行品茶。这是一种无形的秩序美。

和茶文化相同的是,摄影也需要严格的秩序。其中一项摄影的技巧就是秩序和严谨。很多优秀的作品从拍摄到输出都是借助于严格技巧来追求整体的精确。很多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那都离不开秩序和严谨。

在摄影教学中,学生们应该被积极引导去注重严谨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断细心地去探索艺术作品的美。

4 茶味之美,汇聚深邃涵养

茶文化和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叶,通过水的泡制,成为人们味觉上的享受。这种味道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甜味,也有酸味。有些新茶泡制起来具有新鲜的味道,而有些陈茶泡制起来则具有干涩的味道。对于一些高品质的茶叶,那么泡制的味道就显得更加醇和回甜。

4.1 传神之美

茶叶泡制出的味道具有传神之美。当人们进行午后品茶的时候,茶叶的味道一进入口中,就会感到整个身心的愉悦,带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并重新拥有能量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对茶水的品味和摄影是相同的。比如,亚当斯的作品《月亮和半圆山》,整幅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是浪漫,却是悠远留长的感觉。通过画家对自然世界的细心描绘,其作品达到了神韵和逸气的最高境界。这幅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值得全面去分析的,不仅仅具有幽美的结构,而且还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技巧来渲染作品的神韵。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形和神需要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去发自内心的感受作品中的神韵。

4.2 哲理之美

陆羽曾经在《茶经》中提出茶水的味道是先苦后甘。这就是茶的灵味。其实,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写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亦是如此。任何对美的追求都需要先辛苦,然后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王庆松的作品《跟我学》,人们都会惊叹其作品的宏大,特别是布景和人物的设置,形成了虚拟与真实的空间转换,这背后艺术家所付出的努力是他人无法做到的。正是因为摄影家不断致力于对造型美学的学习,并借鉴电影拍摄的结构,然后才把作品中最“观念”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

在摄影教学中,摄影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用艺术的思维欣赏作品,这是有别于历史的、道德的、政治的思考方法。只有建立这种独立的艺术思维方式,才会对摄影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5 结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人们可以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情操上的陶冶,素养上的提高等。和品茶相似的是,人们也同样可以去学习欣赏一些摄影作品,从中会发现茶文化中的美和艺术作品中体现的美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包括所表达的美感,主题,内涵等方面。

[1]郭玲玲.民间摄影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探究 [J].福建茶叶, 2016,38(6)169-170.

[2]张斐斐.浅谈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美感[J].科技信息, 2009(4):331-332.

[3]刘妍静.新媒体摄影教学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分析与创新[J].福建茶叶,2016,38(1):165-166.

[4]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 2005(4):7-18.

[5]张琳洁,龚淑英.茶的物质属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J].茶叶, 2003,29(4):230-232.

[6]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2004(2):107-111.

[7]张璐.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

[8]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14.

[9]张璐.茶马古道滇藏路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歌海,2011(5):35-38.

[10]和云峰.由点到面——云南茶马古道佛教音乐地域流布、选点考察与文化特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2):15-30.

支雷鹰(1975-),男,浙江绍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摄影教学及当代摄影。

猜你喜欢

泡制品茶茶艺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朝鲜蓟发酵茶泡制工艺研究
茶艺
冬品茶梅
品茶香 知茶趣
药酒治风湿可信吗?
叙品茶事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泡制辣椒脆度影响因素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