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研究及发展探讨

2017-02-04许青颉建明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兰州市高原标准化

许青,颉建明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研究及发展探讨

许青,颉建明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高原夏菜产业在兰州市蔬菜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凭借优良的地理生态条件,兰州市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增收,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兰州市还提出了富硒概念,并且在标准化、产业化以及尾菜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章总结分析了近几年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对其进一步发展做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蔬菜产业在兰州市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兰州市蔬菜产业的变化天翻地覆。自1995年,兰州市提出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以来,凭借兰州本地的优良地理生态条件,以及政府政策的倾斜,带动了兰州蔬菜产业的高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总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蔬菜设施、深加工、保存、育种等相关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农业附加值大幅度提高,产销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切实有效的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走访结合统计数据,认真分析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做探讨。

一、产业现状

兰州市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者的交汇处,气候类型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9℃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6—9月的平均气温17.4~21.2℃,年降雨量320mm上下。区域内病虫害轻微、农药使用量极少,基本不存在土地的污染,非常适宜高品质蔬菜的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自然条件,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导向,促使高原夏菜发展为当地农业的优势产业。每年的5—10月为高原夏菜的销售旺季,东南沿海一二线城市的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供不应求。

(一)高原夏菜产业现状

高原夏菜产业在兰州市相比其他地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种植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刚发展时,全市种植面积仅为1.38万hm2,总产量66万t。最近几年,高原夏菜产业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全市面积5.9万hm2,产量251.58万t。至2016年,种植面积已经提高至6.9万hm2,产量提升为292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6.87%和16.07%。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业的总产值也进一步提高。总收入自2013年的45.28亿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52.56亿万元,同比增长了16.07%。2016年菜农人均收入相应提高到6 000元左右。除此之外,“兰州高原夏菜”在国家有关机构开展的2015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中,品牌价值评估为56.1亿元。因此,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兰州市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近年来,政策扶持、优化机制、强化服务等有力措施保障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兰州市提出“扶龙头、带基地、培产业、扩市场”的原则,把高原夏菜这一相对优势明显的产业作为帮扶支持工作的重点,推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榆中县为例,截止目前其共扶持培育发展蔬菜龙头企业40家,总库容量达13万t,总资产3亿多元。于此同时,还积极培育发展了产供销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39家,为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龙头带动和市场拉动作用。榆中县每年可以吸引全国各地200多家蔬菜经销商,菜农通过这些经销商将蔬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的产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城市,10%的蔬菜产品出口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三)标准化发展有条不紊

标准化生产就是通过采用先进实用技术,采用组合配套的策略,进行蔬菜栽培,提高蔬菜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减少化肥、农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达到无污染栽培的目的,产出高质量的蔬菜产品。在兰州市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标准化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硕果累累。蔬菜标准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蔬菜标准化产地认定及基地建设规模化,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其中仅榆中县就已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6个,省级标准园8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绿色防控面积达0.21万hm2。同时,蔬菜标准化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突出。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116个、绿色食品认证21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个,成功获批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四)富硒商标打开市场新局面

兰州市地处富硒带,对土壤及大部分农产品检测发现其含硒量均达富硒标准,是发展功能型、健康型农产品的理想区域。2009年以来,研究人员对农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结果表明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硒含量维持在1.1~76.7μg/kg之间,平均值为22μg/kg,其中芹菜、百合、西兰花、菠菜、甘蓝、娃娃菜、辣椒、茄子等蔬菜类植物的硒含量均高于10μg/kg。这些产品的有机硒含量都比较高,且有利于人体吸收又十分安全,是天然的富硒农产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扶持富硒高原夏菜产业,为兰州蔬菜等农产品增加新的亮点。

(五)尾菜问题综合治理

尾菜是指在收采、加工、运输、售卖高原夏菜的过程中必须去掉的残老菜叶,通常含有一些不同程度冻伤、压伤、挤伤的蔬菜。以前的处理方式相对单一,弃之随意堆放,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原夏菜产量销量的不断增加,尾菜数量也急剧攀升。

目前,这个困扰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通过新技术,可以将大量“尾菜”变成能源、肥料和饲料。在榆中县的推广经验表明:“尾菜”经过处理,一部分可以和动物粪便混合发酵,产生的沼气和沼渣循环利用;另一部分茎叶,经过添加微生物制剂,制成供反刍动物食用的青贮饲料,用于养殖产业。从而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还帮助农民降低了种养殖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

虽然兰州市蔬菜标准化体系发展有条不紊,同时还建立了一些国家、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但是标准化的道路还很长,能做的还有许多。首先要加快培训从业人员,做好标准化的宣传工作,提高蔬菜标准化的认证。重点控制生产过程,以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分级培训、科技下乡为手段,切实有效落实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用物资的管理。各级有关部门应该对农药、化肥等常用农资严格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农资市场。最后,还要逐步完善蔬菜标准数据库和网上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收集和整理已颁布的标准,建立专业的蔬菜标准数据库。最后要以省、市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基层农业部门为基础,设立技术咨询热线,建立市县级蔬菜信息网络体系,确保农民能及时获得生产技术和供求信息。

(二)积极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把蔬菜生产和蔬菜加工流通这两部分都重视起来,纠正之前错误的认识。打通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推广蔬菜产品分级整理、净化包装、净菜上市等深加工技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改变目前蔬菜加工粗放,散乱的处境,切实提高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的能力。通过兼并、联合或重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现有蔬菜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倡组建产业化实体,勤与科研单位沟通,走好产学研的道路。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等技术薄弱环节,推进生产与加工、保鲜、贮运的同步发展,提升名牌效应,将产品的优势转化为品牌、名牌及出口的优势。

(三)持续推进专业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维护高原夏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及时推进技术培训和技术创新。推行科技入户,加强菜农和基层单位的技术培训,重点关注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产品采集和贮存、产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做到产前有培训、产中有指导、产后有检测,增强蔬菜生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着实提升产品质量;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力量。加强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联系,积极聘请蔬菜培育、栽培经验丰富的专家为顾问,邀请他们到基层实地指导、培训技术。同时可以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切实推进科研转化。而且还要和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应因地制宜,应用高新技术,改扩建一批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引进、研发和推广一批适宜本地种植和市场欢迎的蔬菜新品种,增加产品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作为为高原夏菜的发展闪光点,提高产业附加值。

(四)优化提升蔬菜种业

种子产业的发展对蔬菜产业影响巨大。对于高原夏菜产业,存在着研发能力弱、自主品种少、种业市场不规范等现象,主打的蔬菜作物逐渐被进口品种占领,这使得高原夏菜的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根据兰州市的实际情况,应该以适宜的性状为主攻方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设立育种基地培育新品种。同时要大量引进适宜兰州种植,销路畅通的蔬菜品种。其次,实施种子工程,增强地产种子的质量和加工水平,切实提高本地种子的竞争力。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健全机构,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改善管理条件,做好种子管理工作;以强化培训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从而规范种业市场、维持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为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做好保障。

(五)有效落实互联网战略

随着电商的快速兴起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视野,提高高原夏菜的生产水平的同时,拓宽营销手段。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基础服务设施,以满足向产储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的要求,积极开展蔬菜产销等信息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来指导蔬菜产业发展。二是建立高原夏菜电子商务平台,打造西北乃至国内一流的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平台和电商培训基地,将高原夏菜做成互联网上的名牌产品,拓展销路,从而销售到世界各地。

[1]冯毓琴,李国锋,李梅.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蔬菜,2009,(11):9-12.

[2]杨森,稂建农,刘凯,等.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2,(3):41-43.

[3]徐学军,魏桂琴,贠文俊,等.兰州市高寒二阴地区蔬菜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4,(10):163-165.

[4]张俊科,李正信,晋小军.兰州市高原夏菜生产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2):33-35.

[5]王兴田,李海涌.兰州市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意义[J].甘肃农业,2015,(18):13-13.

[6]田庆林.甘肃榆中县尾菜处理走上新台阶[J].甘肃农业,2015,(17):33-33.

[7]喻永华.依托科技入户平台,创新基层农技推广[J].基层农技推广,2013,(12).

[8]殷淑娥.榆中县高原夏菜网络营销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5,(2):34-35.

(编辑:王骏杰)

F326.13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2-0058-03

2016-12-09

许青(1988-),女,甘肃白银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蔬菜学。

猜你喜欢

兰州市高原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原往事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十年立法变革的评析*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