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农村贫困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

2017-02-04尹丽娟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甘肃甘肃省

尹丽娟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处,甘肃兰州 730030)

甘肃省农村贫困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

尹丽娟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处,甘肃兰州 730030)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甘肃省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和原因分析,结合国家方针政策,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并对其进行深刻阐述。

农村;贫困;精准扶贫;全面小康

一、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甘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欠发达省份,因此,打赢西部的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及各级组织责任大、任务重。截止2010年年底,甘肃省常住人口2 557.53万人,农村人口约为1 600万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甘肃还有69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发生率属于全国最高,其中58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特困地区,甘肃省的扶贫开发任务异常艰巨。

(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甘肃省属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向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系统具有过渡性、典型性和脆弱性的特点。由于历史因素、人类活动干扰,加之进入90年代全球变暖趋进一步加剧,使得甘肃水资源短缺、干旱、沙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更加凸显。

1.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甘肃省的发展历程中,为了解决缺水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引大入秦、引洮等一批重点工程,解决了局部用水问题,但仍然无法使甘肃摆脱缺水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是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流数量少,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不足。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降水的季节和年纪变化较大,且集中分布在7—9月,地域分布上靠近东部季风区和山麓绿洲地区。

2.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处于交替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90.7%,水土流失面积广,影响严重;沙漠化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剧,沙化、严重退化的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8%;自然湿地由于人为的开发破坏,面积严重萎缩,河湖水库由于淤积库容下降,调蓄洪峰功能削减;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分布范围广泛,严重制约着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组织、人力资源的制约

1.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和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甘肃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都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工作,留在农村地区的只有孤寡老人和妇女儿童,从而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土地荒芜,农业经济更加萧条。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甘肃省广大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8.73%,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农村成为孤寡老人和妇女儿童的聚居区,加之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这些因素都成为近年来制约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2.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由于甘肃省长期以来经济处于落后状态,财政收入水平较低,政策投资重心偏向城市,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GDP总量空前增加,但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迫于经济杠杆作用的驱动,从而使得农村土地抛荒、弃耕及不合理的土地征用、非法买卖等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频繁发生。

3.部分偏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全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集约化程度低。[1]

二、甘肃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意义

(一)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实现全面小康已吹响了最后的号角,但我省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和重点都在贫困地区,为了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省必须把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着力点并始终予以坚持。

(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需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是甘肃省广大农村区域脱贫致富,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由之路。

(三)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现实需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并在一系列讲话中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风向标。因此,抓好甘肃省的扶贫攻坚工作,就是我们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具体表现。

三、甘肃省扶贫开发的思考

(一)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带一路”战略为甘肃的脱贫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为甘肃省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是局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可能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扶贫攻坚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而是涉及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省制定的“1+17”精准扶贫方案把扶贫攻坚工作和国家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统筹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扶持力度,力争每年贫困人口减少100万人,使得广大贫困地区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事业明显提升。

(二)做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

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民主富强的道路上,老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落后等因素变得更加贫困落后。加快区域发展步伐,做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甘肃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向西北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对广大农村和边远老区进行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探索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优势专业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路子,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真正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目标。

(四)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能否更好推进“四个全面”关键在党,能否做好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广泛参与。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广大群众可以依赖的忠实伙伴。因此,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基层工作,只有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才能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和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

面对全面小康的新形势,甘肃将以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理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抓基层、打基础强、基固本,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许天信.西部开发与甘肃脱贫浅析[J].社科纵横,2000,(4):21-22.

[2]程黎君.以“四个全面”引领甘肃扶贫开发[J].发展,2015,(9):14-15.

(编辑:王骏杰)

F323.8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2-0018-02

2016-12-07

尹丽娟(1971-),女,山东高密人,主要从事申诉检察工作。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甘肃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