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舟曲县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方向

2017-02-04张明权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龙江泥石流生态

张明权

(甘肃省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甘肃舟曲 746300)

浅谈舟曲县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方向

张明权

(甘肃省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甘肃舟曲 746300)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省委“生态屏障行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努力方向;是进一步遏制舟曲县生态系统恶化趋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文章根据舟曲县的生态现状反映出舟曲县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找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具体的方法。

生态;现状;建设方向

一、生态环境现状

舟曲县地处甘肃南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狭谷地带,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最偏远的国扶少数民族贫困县、“5·12”特大地震和“8·8”特大山洪泥石流重灾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境内主要河流有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大主流,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土少石多,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二级支流白龙江中上游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区内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诸多溪流干涸,林线后移,植被稀疏,坡耕地“三跑”、草场“三化”严重;极端气候天气加剧,旱涝次数增多,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由于人口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区内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超载过牧加剧了草场“三化”,滥砍滥伐使森林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涵养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象频繁发生,对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沟道、河床和水库,使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增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舟曲县的人口、生态环境容量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舟曲县乃至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舟曲县土地总面积3 009.98km2,耕地面积0.94万hm2,林地面积7.91万hm2,草地面积6.95万hm2。全县辖19个乡镇,213个行政村,528个自然村,总人口14.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5万人,藏族人口占34%。县内山大沟深,海拔高度在1 173~4 504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404.9mm,年平均气温14.2℃,年日照时数为1 842h,年平均风速为2.2m/s,无霜期223d,“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县情的形象写照。201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2 61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9 160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6 641万元,工业增加值22 519万元,全县粮食总产量34 933t,人均纯收入为5 724元,人均粮食246kg。是以农为主的少数民族国扶贫困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5.12”重灾县,地震直接损失高达28.5亿元,经济发展十分滞后。尤其“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惨重、房屋大量倒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舟曲县单次泥石流灾害的最高记录,生态灾难难以估量。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舟曲县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综合指数排在全州末尾,县贫民穷问题十分突出,财政自给率仅为3%,正常运转基本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省级补助维持。

二、生态环境建设方向

舟曲县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舟曲县是白龙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调节地和天然屏障,是维系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只有搞好舟曲县的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彻底扭转白龙江流域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生态恶化与危机,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历史意义。

舟曲县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和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危机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出发点为: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构筑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和适宜居住、创业的人居环境。以恢复生态功能为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是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突出生态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着力构建舟曲县白龙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积极实施“以电代薪”项目,首先,舟曲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收入渠道单一、增收空间小,生活较为困难,尤其是农村生活用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长期依赖林区薪材,长期以来90%以上的农民生活燃料是以烧柴为主。据统计,舟曲3万户农牧民每户每年要烧掉10m3生态林木,全县每年要消耗30多万m3的生态林木资源,致使境内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严重破坏了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剧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舟曲县是长江上游水电资源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境内有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主流和40多条支流,年平均径流量36.981 亿m3,水能资源总蕴藏量76万kW,其中可开发量52万kW,占全县水能资源总蕴藏量的68.4%,近几年小水电发展也很迅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农牧民居住分散、生活贫困,承担不了较高的电费,所以,要改善生态、降低电费,以电代薪是关键。急需国家和省上将解决群众用能问题上升到生态战略层面,制定特助优惠的电价补贴政策,县上有一定比例的留存电量,实施以小水电代替薪材能源,进而从更本上解决农村能源紧张问题,减缓因生活方式造成的生态压力。

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需求,水资源总量和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需要及时对“一江两河”水资源环境管理体制予以改革,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小水电发电效益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长期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议对舟曲县“一江两河”水资源开发实行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

(编辑:王骏杰)

X321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2-0028-02

2016-12-20

张明权(1968-),男,甘肃舟曲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与项目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白龙江泥石流生态
An Annotated List of Lizards (Sauria:Squamata) Recorded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泥石流
白龙江边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白龙江畔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