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02-04兰云
兰云
摘 要: 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已是必修课,对于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是必修的公共课程。在我国大学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就是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148-01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日益发展起来,计算机已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大学教学中是通识课程,不是对其操作进行简单学习,而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和训练的过程。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正面临巨大的挑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趋向于专业化、多元化以及低龄化,代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迈入新的阶段。为适应其发展趋势,就应该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的内容编排不科学
大学计算机在基础内容编排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对计算机发展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就是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构成及操作系统等进行讲述,这样编排教学内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一开始就对枯燥无味的理论进行学习,很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2.教学的目标不合理
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的等级考试还是很多院校的教学目标。然而这种教学目标如今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另外,这种教学目标忽略在教学中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的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等综合方面进行提高[1]。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理念落后
计算机在各个行业被广泛地使用,是实用性非常强大的一种科学技术。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大学只是把其作为基础知识来进行教学,这种理念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用性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要求。
2.教学的内容滞后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只是对计算机基础教材版本进行简单的升级。实际上,大学更应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培养,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重点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大学是较高的教学层次,只有结合社会的需求,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才可以为社会不断地带来高质量人才。
3.教学的形式单一
在大学教学中,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院校大部分都设置了机房,有足够的电脑提供给学生学习。但是在教学时,依然还只是采用以教师对学生电脑控制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为了达成实验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2]。
4.考核的方式不合理
对大学计算机的基础课程进行考核,如今还是采用实际操作与试卷结合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单一,而且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对如今的大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没有以前那样重视,学生对其了解就可以,并不用死记下来。而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考试的难度很难掌控,有些试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来说十分容易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又太大,这样学生的综合水平很难体现出来。然而教师偏重看中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日常表现,同样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益于学习的质量提高。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实践
1.对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行改革
教师应该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学习计算机只是为对科学进行普及的理念摒弃,应该形成一种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是为了使生活更方便,是为了服务未来工作的理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由科普型转型为实用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单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①学生以自动学习为主;②实行案例教学方式;③使用项目教学方式。
2.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大学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非常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对非此专业的学生则没有这个必要。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选择性地对计算机知识模块进行介绍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简单易懂。因此,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类,分别为:普理学类、艺术学类、计算机学类、管理学类,然后把计算机内容也分为若干模块,在对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将知识教授于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3.对考核方式进行完善
教师以考试成绩来对学生水平能力进行考核,这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反面影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日常学习时的态度、创新性以及积极性等方面来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对于计算机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加以完善,才能公正地对学生的水平能力给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4.实行激励机制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后,院校可以组织学生以及社团举办一些关于计算机类型的比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熟练其操作技巧,提高操作的速度。在进行比赛时,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用到实处,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所以,实行激励机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述可知,在对高校进行教学时,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因此,必须跟紧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地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桂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探究[J].软件导刊,2014.02:189-191.
[2]郑阳梅.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与反思[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8-83.
[3]努尔阿里娅·吾不力卡斯木.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