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7-02-04济南市天桥区委党校课题组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济南市天桥区委党校课题组

摘 要: 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根本性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必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50-0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对自然界和自然资源进行野蛮开发和肆意的掠夺,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尖锐,生态危机日益加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根本性问题,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到每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利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装点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牢固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是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而且深刻反思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危机,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1.人对自然的绝对依存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马克思清楚地表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恩格斯也认为,人首先是自然的产物,“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人对自然界的依存关系,认为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同时又指出人由于自身的主体性而反作用于自然界,不断地改造着自然界,为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如雷帕和其他一些自然研究家或多或少持有的这种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因此说,人通过改变自然界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从而支配影响着自然界。

2.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真正的人类生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途径。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要以利用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既强调人类的主体性,也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性,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环境。恩格斯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认为,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一致性,要坚决地摒弃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他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就警示人们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认识到人类和自然界的一致性,树立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核心理念。

3.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肯定资本的伟大作用,但又指出资本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对抗的真正社会根源。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扰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破坏了“永恒的自然条件”,“破环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指出异化劳动造成“自然的荒芜”和“日益腐败的自然界”。 马克思在《资本论》、《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书中论述了当时环境污染发生的过程、类型、状态、危害和根源,对工人阶级恶劣的生存环境问题进行了揭露。他们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来考察,从资本主义生态恶化的角度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指出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相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变革。”从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中得出了否定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性结论。这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共产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的最后实现,共产主义能够消除各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灾难.“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二、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现实必然性

1.绿色发展问题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当今世界,以生态贫困、生态风险、生态危机为表征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对立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函需解答的重大课题。例如联合国在2005年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中明确显示出:“在过去的50年中,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下,自然界中的物种迅速消失,每天全世界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近1/8的鸟类、近1/4的哺乳动物、近1/3的两栖动物正濒临灭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然而,在以追求经济增长和崇拜为主导的发展理念支配下,人们对自然界进行了不加约束的开采和利用,生态秩序受到破坏,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异化,经济社会陷入发展一污染一再发展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中。2013年1月,我国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雾霾天气,影响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达6亿人。我国很多地方资源紧缺、河流污染、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生态脆弱等环境问题,都为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亮起了红灯。目前,中国正以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支撑着人口最多、最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在确保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急需进行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以绿色发展观为指导,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代替传统的“黑色”生产、生活方式,把发展中的“三高”代价降到最低限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2.绿色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

从传统发展观到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对立性,将两者统一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范畴内,将生态环境看作是经济增长重要的驱动力,构建了从绿色发展的经济、社会和自然角度出发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明确了“要什么样的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的理论问题。绿色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经济增长、忽略生态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可见,一个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民众生产生活必然受到影响,就不能实现政治和谐发展,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实现社会稳定有序,不能实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绿色新政的行动指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

3.确立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这种发展的目标指向就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若要有效破解当前的生态环境困境,就务必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并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现实追求,以此为目标导向去努力调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在综合考虑国内外严峻发展环境的形势下,从而确立为我国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文化基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理论渊源,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更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绿色发展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贡献,更是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绿色发展将成为世纪促进人类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革的又一次创造,成为继可持续发展之后人类在发展理论上的又一次重大创新,绿色发展不仅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政府理应担当起主导责任。当前,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又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最尖锐、最突出,也是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上最需要决心和智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只有政府才能最准确地把握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调动一切资源,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手段,引导经济社会发展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逐步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并在必要时通过相关行政指令等纠正生态建设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明显的不合理问题,确保各项事业稳定发展。同时,以法治和体制确保绿色发展重点任务的完成,必须实行自然资产产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红线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改革,完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制度,严厉制裁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超排直排、造假逃避、纵容违法、以罚代刑,让污染排放、非绿色生产付出的代价远大于使用清洁技术、实行绿色生产付出的成本。

2.培养绿色发展意识,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共识

绿色发展思想被人们所认识并内化成行动自觉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充分利用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对生态环保、绿色消费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使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普及绿色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其次,把绿色发展思想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每个人都了解我国的生态资源与环境国情,提高绿色发展意识,都能认识到自己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的行为自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三,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呼吁公民关注绿色消费,认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树立非绿色消费就是增加自身健康成本、绿色消费就是提高健康效益的消费理念。从而使社会大众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优先挑选绿色产品。政府要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生态税改革、绿色文明教育等推进绿色消费,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活动中来,逐步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最终构建一个环保、健康、绿色的消费环境。

3.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实施绿色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型。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要调整传统的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和以冶金、建材、化工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发展的产业规划、产业内部结构,加快新一代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战略性产业,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大力发展创新金融、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第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和智能经济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节能环保领域中,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经济的巨大作用。大力普及绿色生产知识,加强企业绿色生产意识,将绿色生产理念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积极地进行绿色生产。企业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一流的设施装备来提升改造传统行业,改变传统行业的高污染,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运用高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推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徐陆军 马洪宝 杜玉晶 张晓敏)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