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2017-02-04孙绯
孙绯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施行至今,已从当初的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扩大到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历经7年的酝酿和运行,已逐渐完善。较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财政资金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与企业相比,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了单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剖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 问题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本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要素构成,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控制、收入支出管控、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控、项目建设管理控制和合同控制。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上看,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一)管理层面
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帮助单位识别和管控各种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单位组织架构和管理层权限职责的规定有助于单位建立健全的议事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单位关键岗位的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制度有助于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至单位信息系统中又将有效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
(二)具体业务层面
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对本单位业务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因此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具体业务能够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单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中对资金审批和使用的规范能够有效防范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能够提升资金的安全性;内部控制制度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规范能够有效防范采购舞弊行为,在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提高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内部控制制度对实物资产的管控能够有效保障单位资产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内部控制制度对预算的关键控制点的规范有助于单位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会计的各项规范能够提升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控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就是能够分析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风险,找到风险点,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来防范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对风险管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建立有效的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评估程序,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造成本单位的风险管控较弱。
2、缺乏健全的决策议事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对本单位决策议事制度的设立。在实践中,很多单位没有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对于大额资金使用、基本建设项目和预算调整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没有制定集体决策的制度,从而造成一人决策重大事项,若出现决策失误,很容易给单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评价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外部监督,而对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涉及较少。缺乏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完整的,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二)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业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业务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本文仅选取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几项业务加以分析,具体如下:
1、预算编制、执行与分析考核业务控制
预算编制、执行与分析考核业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它是其预算年度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正因为如此,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不依照本单位的实际支出需要进行预算编制,以多申请资金为主要目标,随意性较大,造成财政资金资源的浪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预算批复与审批职责分工制度,容易造成部门内预算使用分配不合理,从而影响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资金使用的效率;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考核,对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监督不够。
2、资金管控业务
资产管控业务的重点是资金控制。在实践中,很多单位对不相容岗位未实现完全分离,存在资金支付业务代办现象,很容易造成货币资金被挪用;在货币资金支付过程中,对审批手续不全的支付申请未严格把关,没有对大额资金支付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制度,可能导致资金面临被非法套取的风险;未建立对货币资金的定期盘点和核查制度。
3、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而制定的制度。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对各项采购业务进行了具体规范,在实践中审批程序较为复杂且主管部门监督严格,因此部分单位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审批和监督,不进行公开招标,以进行采购舞弊行为。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管理层面需采取的对策
1、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经济活动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充分识别风险点,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并设立“设定风险控制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评估程序,以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针对报告中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法。
2、建立健全的决策议事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进行相互分离,并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确立本单位大额资金使用、基本建设项目和预算调整事项的范围,对于这些事项要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实行集体决策和者联合签字制度。
3、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机制
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与监督机制,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及适应性进行评价,并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对评价报告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进行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具体业务层面需采取的措施
1、预算业务控制措施
在编制预算时应当以本单位的实际经费使用情况为依据,按照预算编制中“二上二下”的方式,做好与各部门的预算信息沟通与共享,严格审核,做到预算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做好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工作,严格审批手续,不得随意调整各部门所分配的预算指标,协调好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并加以调整改进,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2、资金管控业务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严格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不得由一人经办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全过程,对出纳人员的职责权限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印章、签章应由专人保管,使用要履行签字审批手续;同时资金支付要严格履行签批手续,大额资金支付还应当实施联签制度;建立货币资金盘点制度,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核查和对账,做到账实相符。
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应当通过招标采购的,必须履行招标采购手续,任何人不得通过变通的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实施舞弊行为;采购业务应当做好验收工作;做好采购业务相关档案的保管工作,规避采购业务的风险。
五、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给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实践中,各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管理和经营情况,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保证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和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参考文献:
[1]纵瑞生.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
[2]翁向辉.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学习.2015.11
[3]白德荣.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5
[4]张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05
[5]林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