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发展 提高质量

2017-02-04武云飞

体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担当

武云飞

摘 要:本文从体育人的职责、使命、担当为出发点,从“正本清源”的角度谈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价值及践行,便于在实践中充分挖掘潜质、有的放矢,以求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职责;使命;担当;教学质量;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15-04

马克思早就指出“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任何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都直接取决于人民的强壮和创造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问题,其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关注更是重中之重。近期国办发[2016]27号文件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原教育部长周济在2008年5月7日全国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会上曾指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硬任务、硬指标,是教育工作的一项严肃纪律。”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我们这些教育人、体育人义不容辞。

我们的这种职责、使命、担当如何实现?笔者认为,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提高质量,有了质量才能破解难题。体育课程中的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价值就是我们的“本”,为何做?如何做?就是“源”之所在。对“本”与“源”的深究能够揭开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内在的、隐性的、深层的功能、价值。

目前,重视体育、重视健康的口号是提出来了,但实际效果如何并不尽如人意。体育课不像体育课、大课间不像大课间、活动不像活动的乱象并不少见,有名无实,才导致该做的事没做好,而让国家、民族、社会、家长、孩子尝到的苦果太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笔者立题撰文的动机与起因。谨结合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的所见所思,一谈大课间、二谈体育课、三谈课外体育活动。

一、大课间的由来、定义、功能与践行

1.大课间的由来与定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做好广播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教育部也适时的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并授予一批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一时间从全国到地方的阳光体育启动仪式与活动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卓有成效,这就是大课间的由来。其定义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它与传统的课间操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对课间操的强化、拓宽、丰富与延伸,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式的产物,很受师生喜爱。

2.大课间的功能

笔者认为大课间的功能用四个字即可概括,那就是“调节、归本”。学生的日常生活姿态大致可分为四种:行、走、跑、跳属立;睡眠属卧;上课、作业、听记属坐;机体、内脏、神经感官、思考属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这四种正常的姿态都经历着不小的挑战,如:姿态不正,胸腹挤压,眼睛疲劳,学习负荷重,难度大,而教师要求严,学生在大脑缺氧的状态下而强行工作等,如长此下去得不到调节归本,学习的效力,健康的身体状态可想而知。如何改变呢?大课间应运而生。因为它能使学生的生活姿态由不正常变为正常,学习精力通过体力的恢复、增强得到改善与充盈,学生的健康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以调节、归真还人之根本,使人体恢复正常、自然。如:深秋、冬季、初春的跑操,一是改变上课趴在课桌上,内脏受到挤压,脊柱弯曲,眼睛酸胀,视物不清,大脑中枢神经源疲劳的不佳状态,呈现生理、心理、归真的良好状态;二是集合、跑步、纪律、动作配合、身体姿势、摆臂、步伐、速度、力量、视角、内脏系统、血液循环载氧量的改善,跑时的精气神,口号、口令、步伐一致或快慢速度的调整、调节,特别是高昂洪亮有力的口号等,喊出了班威、信心,也宣泄了学习、生活诸方面的困惑、劳累、焦虑。大课间的跑操是较好的平台,这个活动过程中状态的转换与机能的矫正,高度诠释了大课间功能的“调节、归本”。

3.大课间践行的提示

(1)内容的选择性

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关注学生发育规律,什么学段、水平、年龄,男、女生生长发育的差别与特征等,承受运动负荷的程度,活动内容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项目本身的理论依据、践行与学生理解的程度、操作的对接性等问题,都是值得探究的。其次关注季节性及气候变化,如:深秋、冬季、初春的季节,进行跑操、冬季三项活动与竞赛,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种力量练习等,夏、春季广播操、特色操、啦啦操、排舞、校园集体舞、新兴项目引进、学生体质测试项目及各种形式的游戏、竞赛等。

(2)形式的多样性

全校集体活动分年级、班级活动,小组式单项运动,特长项目活动,社团活动,还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传统、特色、中考体育项目、学生体质测试项目中的某一时段某一项目的测试、考核、练习等,还可以组织跨班级及本班小组内的竞赛、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既要运动快乐健康,又要有章有纪有序,还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笔者比较推崇的还是多安排一些全校的年级的集体形式的活动,因为受“升学率”的左右及课程安排的制约,不实施课外活动的不少见,但不实施大课间的不多见,大课间是统一信号,是课程制度保障,别的不说,个别老师爱拖堂的坏现象首先解决了。再者大课间是集体行为,人数多、声势大、热情高,对学生来说氛围浓、磁场大、正气足。

(3)牢固的质量性

没有质量的意识与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质量首先要有制度保障,如:课程制度,大课间要上课表,排入作息时间表,要有坚强的领导。小组干预制度,监督评价、考核体系制度,并与班集体、个人众多利益挂钩。其次,活动理念与方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拿跑操来说,不同的指导思想下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学校明确提出“跑”中的一切行为都要为“跑”的质量服务,现在花样跑操比较流行,很多学校都尝试采纳,但坚持质量内涵,才不会“跑”偏,一切花样要为跑的质量服务,“玩花样”不是方向;有的学校挖掘内涵有方,提出了跑操要跑出韵味(排面、队列、节奏、和乐、口令、速度等);要跑出文化(精神、文明、礼仪、规范、口号等),各班有各班的口号,并每周一换,在班内征集、评选、评奖、录用等;要跑出体质(重视身体姿势、动作规范、呼吸节奏、突破极限、及时调整速度、节奏、速率、强度、密度等);有的学校跑出了体育课的结构与学理。体育课的结构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实所有的活动不论是集体项目、个人项目、团队比赛,还是个人锻炼,都应遵循这一结构,因为它与人体机能从静态进入动态是相融合拍的,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大多学校的跑为慢跑、稍快、适宜的快跑、慢跑、走一段、结束,这是对的,有的学校一开始就慢跑,到结束还是慢跑,或相反,也没有过渡调整一下,突然宣布解散,有的缺少口号及跑的健康性、教育性要求,还有的学校前后排学生排的很密集,跑步时前不露手,后不露肘,没有速度,只追求步伐、排面的整齐,甚至就像原地跑步,无速度可言,有的学生稍快或稍慢,鞋子就被踩掉,不能说这样的跑操是错,但很值得商榷,无论怎样,大课间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与追求是永恒的。

二、体育课的功能与践行提示

体育课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班级或选项班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基础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的特性。对于体育课的概念、性质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在理解、诠释与践行的层面上却千差万别。俗话说“卖啥吆喝啥”,体育人要把这事做成,先要深层认知体育课的功能与核心定位,如在这个问题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一线教师就更难办了。笔者认为体育课(特别针对每一次课)的功能、目标定位为“以教对、学会本课或本单元所指的运动技能为核心,在以聚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身体练习过程载体中,将认知、技能、情感目标最大化的达成。”在这里必须重申一下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蕴藏、碰撞在体育知识、技能、情感与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之中的,这其中的“教对”主要指教师的行为,教不对别谈学会,但“教对”所需的要素太多,对于教师而言,是永恒的修炼与追求。“学会”主要指学生,学生的学会首先取决于教师的魅力、能力所在,其次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良好的自身素养,以“学会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提法必须得到关注与确立。学生都上过体育课,但很多学生到最后都还是“体育盲”,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体育课要通过身体练习学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方法、情感互为相生,如果每节课的技能都不能掌握,“三驾马车”的车体没了,课就成了“空壳”,结果怎么能不是“盲”?一节课下来,该学会的技能没学会,其他免谈。每次课应学的技能都学会了,才有资本去参与课外活动,终身体育才有起点,这就是体育课学会的拓展、延伸的真正路径与前行方向。对于体育课定位、功能的讨论清晰了,但要达成目标,却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如何践行上,笔者在2016年第5期《体育教学》发表的题为《继承发展、提高质量—谈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之基本部分》文章中有阐述,这里只是作些补充。

1.教师教的魅力是基本元素中的“六会”

教师教的魅力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主宰着育人程度的优劣,而体育教师最基本最常用最直接的“六会”就是例证,即:会备课、会用画线器、会吹哨子、会喊口令、会说话、会组织。此“六会”一出,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但从实际教学中看,“六会”却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一点点去提炼、打磨。

一是会备课。对于一节课而言,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没有铺垫,毫无瓜葛,反而非常清晰,不知道为什么、为谁做;基本部分缺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让学生学会本课技能的“短兵相接”的教法、学法,教到什么程度、练到什么程度都无明确规定、效果的缺失随处可见;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毫无呼应之意,课时目标定位不准,概念、条理混乱,重难点不清等,也不是个别现象,然而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份优质教案作蓝本。

二是会用画线器。最简便的画线勺画出的直、斜、圆、三角等线和形状都能让学生眼前一亮,既能辅助教学,又能规范、限制学生课中的行为举止。但到目前为止,拿不动画线勺的事实确实存在,有的老教师说“勺子拿不动,画不出东西,还是体育教师吗?”曾记得读初中时常观看教工篮球赛,土地篮球场上的石灰线一会就不见了,中场休息时一位体育教师不到三分钟就把全场的线全部画好,特别是中间的圈,一勺子灰下来圆的让人佩服,也因此每次比赛中场休息的划线真的能与现代的“篮球宝贝”相媲美,成为一大亮点,这看起来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夫,而实际上又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一节好课的前奏曲,不得小视。

三是会吹哨子。体育教师的哨子号称是职业饭碗的标志,别说吹出节奏、节律、起止、激励、激情,有的连带都不带,让其下岗了,这事在我们身边还少吗?

四是喊口令。这是区别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一种技能,课中洪钟般磁石般富有亲和力、艺术力的口令,就如同统领、调节、令行禁止、欢跃奔放的钢琴协奏曲,多么令人陶醉、追随,然而现实呢?

五是会说话。俗话说“教书的就凭个嘴”,说话的作用、价值、艺术、陶冶的功能程度无需多说,在这里只想说:一是要找好话源,学、思、记、磨,形成自我的课堂话语体系与精典,如能巧用儿歌、顺口溜、关键词句,如篮球上篮的“一大二小三高跳”,推铅球的“蹬、送、抬、挺、推”等;二是加强课中价值性语言的捕捉与运用,特别是对学生身体练习中的认知与情感点燃、提升领域的关注,这是一个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前行的重要话题。如:XX小组XX同学在看图解时肯定是边看边记边思考了,瞧,他们的分腿提臀动作做得多漂亮;XX小骨干和动作差的同学一起边说边练多热闹,再看他们能随着小组一起练习了;四肢推起成桥时,好多学生钻爬到做动作学生的身体桥下,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帮助同学,美不美?个别同学摔倒,XX同学飞快赶到扶起,并轻轻将其身上的浮土弹拍掉;XX同学虽然跑在最后,但仍全力坚持,还有两个同学一边给力的喊加油,一边陪跑。XX同学违规做游戏受到了批评,而这一次比赛模范遵守规则,该不该给个大拇指点赞!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或通过相互比对激发的,教师的初步点拨生发的闪光点、生长源,都强烈需求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适情的将闪光点、生长源拓展、提升,就会形成课中的认知、技能、情感一体化达成的绿色通道与人生彩虹,高度的育体、育人境界由此得到助推,而核心素养就是在这里发源的。

六是会组织教学。集合、讲解、示范、纠错、点拨、换项、结束的整队,教师做什么,甚至大约该处在什么位置都有考究,如:有的教师不是站在四列横队等腰三角形的位置上,而是站偏或太远。太近说话时唾液星子都会溅在学生的脸上,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讲解、示范也有此问题,不能正确选择有利于教师视野、学生视线能看清、听清、学清,并边听边琢磨,微动体验式的位置与状态,划分小组练习间距太远、太近、太挤等都是不适合的,还要注意对保护与帮助、安全练习隐患防范的预设与安排,有的公开课安全隐患频发,评委或看课的教师都坐不住了,情不自禁的上去圆场。

“六会”只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功夫与能力,笔者也是想通过对“六会”的讨论以“一斑而窥全豹”,对优质体育课的追求打开视野,寻觅途径,也试图唤起体育同仁的全新气质、能力与睿智的育人魅力,造福我们的学生。

2.强化课中的练习密度

无论是认知、技能、情感都只能在不断的身体练习中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是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的,课中的练习密度是基础之基础,也可谓重中之重,许多有识之士提议课的密度要约为50%左右,笔者也很赞同,要做到做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要树立珍惜课中分秒必争的理念,精讲多练,练字当头。有些专家提出10秒钟讲练法,坚决杜绝讲起来没完,无效重复示范的劣习;二是精心安排分组学练,做到教的不停、练的不停,分组练习中教师的教、点拨、指导、换项练习,均可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快速轮换的进行,还要培训培养好小组长、小骨干,做到小老师在课中穿针引线、组合成互帮互学互比的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的团队与伙伴群,用这种团队中融合、生成的产物去充实、提升体育课堂效果,变体育课堂为教、学、思、练、生发的大海洋,用每节课的真功夫换来的优质教学质量,凸显出体育教育的内涵、功能与价值。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与提示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与功能探究

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体育课而言的,是把体育课之所学所获,作再体验、拓展与延伸,相对来说更张扬个性、特长,作为终身体育的起点与尝试,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包括晨练、大课间、课外活动与训练竞赛,对于大课间活动本文在第一段特别单列出来谈了,这不是笔者刻意要把大课间从课外活动的范畴中割裂出来,而是面对现实又立足实际价值的考量,大课间25—30分钟是排入课表、列入作息时间表的,具有课程约束力与制度刚性,全校统一行动开设的质量可能三六九等,但随意不开设的不多,相比较,因受升学率的高压,课外活动随意挤占不开的不少。因此,笔者对大课间尤其关注,也呼吁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更要加大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情况的督查、公示、奖惩力度与效度。

2.践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提示

提示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课外体育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机制作保障。组织领导是“说”还是“练”,这才是重点和关键。说起来“下过文件了”“发过通知了”“开过会了”“布置下去了”……下文呢?做得怎样吗?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哪些困难?铜山区教育局要求各校校长“到操场转转、司令台站站、办公室看看、器材室算算”,这朴素的几句话,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大问题,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启发。

制订活动计划、方案,首先考量一下执行力,方案好差的关键性标志就是执行力,大而空,不接地气,无法操作,怎么行呢?要想高效、持续的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还取决于考核、激励。国办发[2016]27号文件中对其是这样要求的:“各地学校体育工作,建立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机制。”要真正把国家文件要求形成一级对一级的强化、实施,学校此项工作如真能和参与人各种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和学生升学挂钩,此项工作就会稳操胜券。

提示2:活动内容与突破

关于活动的形式不必再谈,其内容与突破首先要讨论一下活动内容安排,一是季节性,二是规律性,三是实施性。季节性是指人的生长发育,生活节奏,起居着装,是受季节支配的,万事万物也是如此。如农民种地,什么条件都一样,只和节气不同步,收成就不一样。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更是如此,更要顺天而行。如:冬季跑操,三项锻炼,春秋季的各种操及校本特色,各种测试、竞赛等。规律性是指方案设计要注重学生发育程度、敏感期及体能抗练程度、技能基础程度;还要调动“三性”,即班主任组织的积极性、指导性,体育教师辅导的可能性、可行性,学校领导参与性、监督性。实施性是指我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唤醒动力想实施”,让学生知理、知利,主动参与;二是“引发兴趣好实施”,只要你喜欢,你一定能学会,只要你热爱,你一定能学好,只要你狂热,你一定能学精;三是“杜绝应付真实施”,坚决反对应付检查、弄虚作假、比赛借人,冒名顶替等不良风气。

提示3:课余训练与竞赛

一说到运动会,最需要改变的就是要变少数人参与的精英运动会,为多数或全员参与的运动会,这是时代与社会的呼唤,对此,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升认识。抓好课外运动训练、竞赛,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学校与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名队进名校,名校办名队,已成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竞赛的时代强音,即使不是名校也有为国尽力的责任与义务,“不拘一格降人才”,偏远的山区不一定没有好苗子,一个学校如没有一个或几个项目的运动队,应该说是学校教育、体育教师的一种失误。运动队、运动员就是学校自身优势或传统的标志与课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各级运动训练竞赛的状况不太令人满意,其原因不一而足。笔者所在县(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铜山区篮、排、足、田径、武术、新兴项目的竞赛,许多在全国、全省领先,校校有球队也不是空话,仅2016年全区小学生气排球比赛就达105支队伍,全区中小学足球比赛近200支队伍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常见的是学校运动队组建不起来,因为进入运动队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受影响,家长和学校不愿意拿孩子作“牺牲品”,训练是好事,人人都知道,但是好事做不好,怎么办?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和有成果的尝试,也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我们提出:做人、学习、打球;力求以最小的身体负荷代价换取最佳的训练效果;各级课外运动训练、竞赛的老师都要在运动场上关注、预设、留给学生文化课学习、做好作业的体力、精力;加强与学校、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联席、链接制度;成人、成材、成长第一位,成绩、成名、成果第二位,走规律、规范、规矩之道……这些都是做出来的,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

提示4:活动安全重如泰山

安全问题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竞赛的拦路虎,特别是对运动安全法规,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安全问题使得校领导、体育教师望而却步、因噎废食。如何破解?一是加强校园运动安全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安全意识,运动的全过程,安全弦要绷紧。二是出现了问题,学校领导应主动出面,按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切忌把体育教师推作“替罪羊”。三是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做好安全预案,并有主、预两套方案,通过体检与实际观察,建立健全不具备参加活动或某项活动学生的健康档案,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十分清晰,认真实施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的活动结构规律,加强对疲劳、恢复、伤病防治及营养均衡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究,科学运用,重在实效,为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保驾护航。

凡事理为本,根为源,只有能“正本清源”,方能根深叶茂,在此基础上的耕耘,才有望收获体育教育事业的辉煌。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担当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你的名字叫担当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