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03石丽杰孙华郭
石丽杰孙 华郭 宁
(1辽宁省新民市高台子镇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 辽宁 新民 1103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 保定 071000)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石丽杰1孙 华2郭 宁2
(1辽宁省新民市高台子镇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 辽宁 新民 1103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 保定 071000)
本文对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症状、病原菌及发病规律进行描述,并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防治意见,为识别和防治玉米茎腐病,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
玉米;茎腐病;防治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一方面是玉米早衰,降低粒重;另一方面是茎秆倒伏,收获困难。2016年,玉米茎腐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病率较低,在0%~20%;在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达15%~40%。因此,掌握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等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1 危害症状
玉米叶片突然萎蔫,呈青灰色或黄色干枯,茎基部软而空,剖秆检查,可见内部组织腐烂,呈黑色或褐色,严重者可见白色或红色菌丝,维管束丝状游离。果穗倒垂,穗柄较软,不易掰离,籽粒干瘪不饱满。
2 病原菌
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有多种,根据侵染源不同,茎腐病可分为真菌性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在我国以腐霉菌(Pythiumspp.)和镰孢菌(Fusariumspp.)侵染的真菌性茎腐病为主。腐霉菌有肿囊腐霉(Pythiuminflatum)、禾生腐霉、瓜果腐霉、棘腐霉、强雄腐霉、链状腐霉、盐腐霉、群结腐霉等;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尖孢镰孢、木贼镰孢等[1]。关于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问题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为:一是腐霉菌是主要致病菌;二是镰孢菌是主要致病菌;三是腐霉菌和镰孢菌复合侵染。此外,点枝顶孢菌、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等也可引起玉米茎腐病。
3 发病规律
种子带菌和土壤中病原菌是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借风雨、昆虫等携带传播,通过根部或茎部伤口侵入。在玉米乳熟期或灌浆期出现雨后暴晴极易诱导茎腐病的发生。腐霉菌茎腐病适宜在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潮湿的省份发生,病情较急,1~2 d迅速变为青灰色并干枯,多为青枯型;镰孢菌茎腐病在河北、陕西、东北三省等相对干旱的省份容易发生,发病缓慢,多为黄枯型。
4 防治方法
4.1 种植抗病品种。选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可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杂交种中齐单1号、诺达1号、太育1号、郑单958、郑单538、郑单1002等为高抗茎腐病品种,可用于大田生产[2~4]。自交系中PH6WC、印尼选系1、TL10B为高抗品种,可为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4.2 加强栽培管理。玉米生长后期避免田间积水;合理施肥,如播种时施用硫酸锌肥45 kg/亩,生产中增施钾肥16 kg/亩,提高菌株抗性;减少菌源,秋收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尤其对于发病严重地区,应避免秸秆粉碎还田[5];合理轮作、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灌等。
4.3 药剂防治。用适乐时、多菌灵和咯菌腈(满适金)等杀菌剂对玉米进行包衣或拌种,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一定防效。20%呋福、50%辛硫磷乳油(种子重量的0.2%~0.3%)、30%氯氰菊酯等对玉米进行包衣,减少地老虎、蝼蛄和蛴螬等地下害虫的为害,从而减少植株伤口,以减少病原菌对玉米根茎的侵染[6,7]。
[1]雷忠仁,郭予元,李世访.中国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名录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8.
[2]贾曦,王璐,刘振林,等.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茎腐病鉴定 [J].山东农业科学,2017(1):114~116.
[3]马培林,王晋瑜,赵书文.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1):73~74.
[4]张凤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J].农药与植保,2016(5):37~39.
[5]王晓鸣,石洁,晋齐鸣,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
[6]高玉祥,李莲花,逯淑琦,等.20%呋福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田间药效试验 [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3):17.
[7]石洁,王振营.玉米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10.
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CARS-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