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平: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17-02-03省农委发展计划处

吉林农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四平全市农业

四平: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四平市坚持农业立市不动摇,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全力推进农业“六化”,即:生产规模化、种养结构最优化、耕作方式机械化、三产融合最大化、新型农民职业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争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一、向结构调整跃升——以强化优质供给加速农业现代化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四平积极适应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强化高端优质产品供给,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一是持续调整优化种植业。优化区域布局:梨树着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双辽、伊通突出发展特色和生态农业;城市周边重点发展精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优化作物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因地制宜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万亩,增加水稻、高粱、大豆、杂粮杂豆面积。二是持续发展壮大畜牧业。依托温氏集团40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等龙头项目,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全市牧业小区发展到230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达到65%,畜禽饲养量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全省20.3%和21.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7%。三是持续做精做强特产业。光伏农业园区、文洛式日光温室和工厂化食用菌发展模式,填补了四平空白,取得良好效益。全市特色棚室蔬菜园区发展到98个、11.5万亩,其中,梨树镇超大型棚室蔬菜园区建温室大棚2.9万栋,在全省首屈一指。

二、向深化改革聚焦——以破解要素瓶颈推动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四平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土地流转”瓶颈。“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中心”“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伊通、双辽整建制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全市年内全部完成土地测量任务。全市流转土地204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33.1%。二是深化经营体制改革,破解“谁来种好地”瓶颈。农民合作社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达到1.3万个,170个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和省级示范社。家庭农场发展到2000余户,专业大户达1115户。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破解资源“沉睡”瓶颈。以梨树县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引领,放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粮食银行、土地银行试点。全市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余额达到6.6亿元。四是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破解发展动力不足瓶颈。探索实行乡镇直管站办所,强化乡镇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三农”服务水平。

三、向科技创新进军——以提高产能效益引领农业现代化

狠抓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四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载强劲引擎。一是强力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十二五”年均建设示范区100个,辐射带动粮食总产达到150亿斤阶段性水平,始终保持单产全省第一、总产第二位次。二是强力推进前沿科技集成应用。大力发展“专家农业”“智慧农业”,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院士专家四平行”、黑土地论坛等平台,开启东北农业技术研发应用新模式;航化作业、可视农业、手机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强力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5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接近80%。全力打造“中国农机城”,中联重机、吉林康达、吉林东风等领军企业成为农机行业龙头,“谷王”玉米收获机、“康达”免耕播种机等享誉国内外,四平成为“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

四、向三产融合迈进——以延伸产业链条助力农业现代化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平注重“接二连三”,打破产业界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是全力发展“农+工”。着力推进精细深加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2户,其中省级以上51户,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梯次跟进的良好局面,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四平第一支柱产业。二是全力发展“农+游”。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旅游等新业态,霍家店村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一马树森林公园、吉府源采摘、保南生态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蓬勃发展。三是全力发展“农+网”。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打造“三农红E邮”“指尖上的财富”等本土网络销售平台,实现梨树粘玉米、伊通鹿产品、双辽杂粮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伊通、双辽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向新农村建设发力——以“五改”促进农业现代化

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农村“五改”,即:环境改观、住房改善、厨房改良、厕所改造、生活习惯改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全市形成以4个国家级美丽乡村为引领、241个省级示范村和重点村为骨架、133个沿线和沿边村为支撑,点线面纵横交错、相互映衬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二是注重环境整治。以“五清、十建、三化”为重点,全市升级打造精品线路12条,评选美丽庭院1万个、干净人家3万户。农村“五改”和“阳光淋浴进农家工程”纳入全省试点。三是注重路径探索。创新新农村多元建设方式,形成了合力共建、项目带动、能人兴村、民俗文化等8种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梨树县蔡家村的关东农耕博物馆、柳条边文化景观,做大农耕文化乡村游特色品牌。四是注重机制创新。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政策引导、综合考评、督查问责、资金投入、民主管理机制,通过投工投劳、干净人家评比、村规民约制定,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实现共建共享。

(省农委发展计划处供稿)

猜你喜欢

四平全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