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17-02-02江未来
江未来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岳麓山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江未来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本文选取岳麓山东侧某坡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解析其空间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以期为研究岳麓山土壤特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岳麓山坡面表层土壤有机质、容重、pH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
岳麓山;有机质;pH值;容重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岳麓山(112°44′~112°48′E,28°20′~28°27′N)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5~2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0.8米,母岩为石英砂岩、页岩,土壤类型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壤表层多腐殖质土。岳麓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团和西伯利亚冷气团交替控制,呈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候冷湿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7.2℃,年积温为5457℃,多年平均降雨量1361.6毫米,植被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
本次研究区域为岳麓山北段东坡赫石坡至山顶一带坡面,地理坐标北纬28°11′35.95″~北纬28°11′43.95″,东经112°56′09.76″~东经112°56′23.69″。坡长约260米,坡宽约90米,坡度在30°~70°之间,坡下稍缓,坡上较陡。坡面内有一条小径从坡下月亮门直达坡上圆佛岭,在海拔112米和海拔173米处分别有一条横向小径与其相交,三条路上人类活动较频繁,对小径周边生态破坏较严重,尤其纵向一线最为突出,土壤大面积出露地表。其余区域植被生长良好,地表均为草本、灌木和乔木覆盖,人类活动影响小。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三条小径相交把该研究区天然的分为了6个部分,所以设定6个采样区,每个采样区内设置一个采样点,得到6个采样点。S1、S2位于坡下,海拔90米;S3、S4位于坡中,海拔140米;S5、S6位于坡上,海拔190米。取样时在保持土壤自然状态条件下,去除地表枯枝落叶层和2厘米表层土,共取得环刀样和散土样36个。所有样品均带回实验室进行预处理。散土样经过除杂、风干、研磨、过筛,用以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p H值、颜色分别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电位法和比色法测定;土壤容重用环刀称重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8.93~13.8克/公斤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同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坡下、坡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异系数较小,存在弱变异性,坡上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为29.7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性。样点S6有机质含量较低,主要是因为该样点位于坡上的圆佛岭,坡度较陡,地表裸露,人类活动频繁,有机质积累少。除去样点S6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坡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696,P<0.05),其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有显著增大趋势。
2.2 土壤容重分布特征
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土壤容重小则土质疏松,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容重大则土壤结构紧实,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研究区土壤容重在1.2~1.52克/立方米之间。土壤容重变化(均值)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坡下、坡中土壤容重的变异系数较小,属于弱变异性。坡上土壤容重变异系数大于1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性。坡上样点S6的土壤容重跟其他样点的差异性较大。除去样点S6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与坡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2=0.8697,P<0.05),其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2.3 pH值的分布特征
土壤p H值是土壤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养分元素有效性及其迁移转化,从而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掌握土壤p H值的变化特征,对于有机质变化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坡位土壤p H值在2.78~3.49之间,根据土壤p H值分级标准属于强酸性土壤。坡下土壤p H值的变异系数为1.62%,存在微弱变异性,坡中、坡上土壤p H值均为中等程度变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p H值与坡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3 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容重以及p H值空间分异特征及三者随坡位变化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8.93~13.8克/公斤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同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坡下、坡中土壤有机质存在弱变异性,坡上土壤有机质存在中等程度变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坡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696,P<0.05),其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有显著增大趋势。
土壤容重在1.2~1.52克/立方米之间。土壤容重变化(均值)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坡下、坡中土壤容重存在弱变异性。坡上土壤容重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与坡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2=0.8697,P<0.05),其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土壤p H值在2.78~3.49之间,根据土壤p H值分级标准属于强酸性土壤。坡下土壤p H值存在微弱变异性,坡中、坡上土壤p H值均为中等程度变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p H值与坡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1]田卫堂,胡维银,李军,高照良.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04):204-209.
[2]毛晓华.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福建农业,2014,(08):140.
[3]宋春雨,张兴义,刘晓冰,高崇升.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03):357-362.
S152.7
A
10.14025/j.cnki.jlny.2017.21.024
江未来,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