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 谈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管理技术

2017-02-02唐黎标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22期
关键词:河蟹泥鳅种养

唐黎标

浅 谈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管理技术

唐黎标

稻田生态种养指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利用稻田湿地环境适当开展水产养殖或水禽养殖,形成的共生互作、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稻田生态模式主要分为: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和稻鳅种养模式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模式的管理方法。

一、稻蟹种养模式

1.地块选择

适宜选择相对集中连片、水源较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保水力强、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标准、交通相对便利的水稻种植区域,面积一般为10~20亩。

2.稻田改建

在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0.8m的环沟,在环沟外侧建成高0.5~0.6m的塑料薄膜防逃墙,防逃墙向内倾斜20~30°,以起到更好的防逃效果。暂养池设在田块一角,深0.8m左右,面积可占总面积的1/20,同时四周也要设防逃墙。进排水沟呈对角线,便于水体交换,要求排灌自如、水位易于控制。若养殖密度低,可去掉环沟,借助稻田进排水沟解决河蟹隐蔽和捕捞问题。

3.品种选择

水稻选择抗逆性(抗病虫性、耐盐碱性)强、优质、丰产性好、生育期175d左右的品种,如垦育88、津原E28、香糯5号等。蟹要选用适合稻田养殖、生长快、规格齐的优质品种。

4.水稻栽培

稻蟹种养水稻机插秧、人插秧均可,行距一般为25~30cm,穴距13cm左右,每穴5~6株。也可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水稻生长的边际效应,提高产量。稻田日常管理按无公害生产要求进行,注意农药、化肥使用,以有机肥、生物农药为主。尤其要避免施用对河蟹生长有害的农药或其他化学试剂。

5.蟹苗放养

放养前15~20d做好消毒工作,可用生石灰70~80kg/亩消毒,并清除野杂鱼。稻田养殖扣蟹放蟹苗0.4~0.5kg/亩;养殖成蟹,放40~50只/kg的扣蟹400~500只/亩,产量可达25~30kg/亩;放养量为500~600只/亩时,产量可达30~35kg/亩;放养量为600~700只/亩时,产量可达40kg/亩以上。

6.科学投饲

根据河蟹的生长发育阶段,搞好饲料组合,进行科学投喂。每日定时、定量、定位投喂2次,用量一般为蟹苗体重的50%~100%。

7.水质管理

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同时,在环沟内适当移植水草,以供蟹苗遮阳、栖息。水草以占水面的40%为宜,过多时要及时清除,以防水质变差。

8.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环沟清理消毒、合理投饲、加强水质管理等措施预防疾病。平时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病症,则及时对症治疗。

9.河蟹收获

水稻与河蟹在收获时间上有一定矛盾,可采取提前收获河蟹或将河蟹引入暂养池的方法,然后再排水收稻。最好选择生育期170~175d的晚熟水稻品种,待河蟹基本收获结束后再排水收稻。

二、稻鱼种养模式

稻鱼种养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种养模式,以养殖草鱼、鲢鱼、鲤鱼为主,受养殖品种市场价格影响,传统稻田养鱼效益相对较低,规模越来越小。

1.地块选择与稻田改建

地块选择与稻蟹种养模式相同。在水稻移栽前做宽2.0~2.5m的垄畦,沟宽25~30cm;鱼沟宽1.0~1.5m、深0.5~0.8m。在稻田进水口处预留120~225m2、深1.5~2.5m的鱼凼。

2.防护设施

加高加固田埂,做到畦沟、鱼沟、鱼凼配套。进出水口处都要筑拦鱼栅,挖好鱼沟、鱼坑,并做到垄畦沟、鱼沟和鱼凼相通,增加鱼的活动范围。

3.单养或混养

多种鱼混养时,其比例一般为鲤鱼占35%、草鱼30%、罗非鱼30%,还可配以少量鲢鱼。稻田秧苗返青后开始放养鱼苗,放养15~100g规格的冬片鱼种300~800尾/亩或大规格夏花鱼种1000~1200尾/亩。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浴10~15min。

4.科学投饲

在稻田水面放养绿萍,定点、定时投放麦麸、米糠等饲料喂鱼。

5.精养重管

根据天气变化、水质肥瘦、鱼苗大小及其活动等情况投喂精饲料和青饲料。田间要保持适当水层,做到活水灌溉、田水清洁。分批捕捞,捕大留小。

三、稻鳅种养模式

1.地块选择与稻田改建

地块选择与稻蟹种养模式相同。在稻田四周开挖鱼沟,利用鱼沟中挖出的泥土加宽、加高、夯实田埂。鱼沟宽1.2m、深1.0m,占稻田总面积的8%~10%。同时,保持田埂高出0.5m,确保蓄水20cm以上。

2.防护设施

在鱼沟外侧埋设1道20~25目的聚乙烯网片,用于防逃、防蛇鼠害,距水上口0.3m,并埋入土下0.2m。在鱼沟上加盖尼龙网,用于高温季节遮阳以及防止鸟害,每隔1.5m用竹竿支撑固定。为防止泥鳅逃逸,用60~80目聚乙烯网片包扎进、排水口。

3.品种选择

水稻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倒伏、耐肥性好的品种,目前推荐品种有津原E28、隆粳619、香糯5号等。稻鳅种养水稻栽培与常规种植相同,机插秧、人插秧均可。

4.泥鳅苗种放养

6月中下旬,水稻插秧后,投放泥鳅苗种。放养台鳅春苗,规格约为300尾/kg,放养密度50kg/亩,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min,然后小心地放入鱼沟。

5.稻田管理

水稻插秧前封闭除草,用缓释肥作底肥。泥鳅入田后不再施除草剂、化肥,根据田中水质情况,适时追施1次有机肥25kg/亩。搁田时,缓放水,使大多数泥鳅游到沟内,保持沟内水位60cm以上、田面露出即可。搁田时间不宜过长,烤田后及时灌水促使泥鳅及时恢复生长。

6.泥鳅饲养

为保证泥鳅正常生长,每天于傍晚在鱼沟内均匀投喂1次泥鳅专用人工配合饲料,一次投足。但是,为了防止泥鳅过多地依赖饲料喂养减少对稻田害虫的摄食,日投饲量应控制在1%~3%范围。

7.调控水质

养殖前期每2~3d加注1次新水,除了搁田时,田面水位基本保持在20~30cm。高温季节视水质情况,每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保持水质清新。

8.泥鳅起捕

从9月开始根据市场行情和泥鳅规格,采用地笼网捕大留小;10月上旬水稻收割后,分2次排水收捕。第1次排水仅露出水稻田表面,使田内大部分泥鳅随水流游进鱼沟;1~2d后进行第2次排水,水排干后用抄网起捕泥鳅。

9.注意事项

一是为防止发生鸟害,稻田上方应加盖天网;二是为防止发生漫逃情况,暴雨天气应加强巡视,及时维护防逃设施;三是为防止周边稻田用药废水流入,注意观察周边稻田病害防治情况。

(通联:310004,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696号 杭州市农业局 手机:13777806882)

猜你喜欢

河蟹泥鳅种养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泥鳅笼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捉泥鳅
捉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