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
2023-07-06高子惠
高子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生态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水稻的养殖,给许多水稻种植企业和机构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主要从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稻田的选择要求、投蟹前期准备工作、蟹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稻蟹;種养;生态养殖
稻蟹种养主要是依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存的养殖方法,这种养殖方法实现了水稻和螃蟹之间的互利共生,饲养出来的水稻达到纯天然绿色的效果。稻蟹种养过程中要对池塘进行改造升级,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螃蟹能够清除水稻内的农药残留、杂草、害虫等,最终使水稻和螃蟹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系统。
1 稻田的选择与要求
1.1 稻田的主要描述
稻蟹种养生态养殖过程中,对于稻田的选择与要求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步骤,稻田的宽度、面积、深度能够更好地为接下来投放蟹苗做充分的准备。首先稻田选择过程中,稻田大小一般是2000m2左右,选择离水池或者河流附近的区域,而且还要保证灌溉时水源无杂质、水源充足、富含有机化学成分[1],这样可以提高稻蟹种养殖的质量,通常稻田种类分为水池环绕式和埂稻沟蟹式两种,那么最为常见的就是水池环绕式模式。
1.2 稻田的详细施工过程
稻田的施工过程中第一道步骤是将四周土埂围着的沟渠进行挖掘,深度保持在2~3m,宽度加宽到0.5~1m,然后将挖掘出来的沟渠用湿润的泥土进行填充,然后接下来根据土埂沟渠的面积合理规划蟹池,蟹池的面积通常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按照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排列方法,并且每个蟹池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而且蟹池的面积只能占据稻田面积的一小部分,为后期水稻的种植做好铺垫工作,最后一步把蟹池中残余的泥土和杂草清除干净。
1.3 稻田挖掘时的要求
稻田挖掘高度有时会受到限制,导致一些蟹就会跑出来,所以要设置一定高度的蟹池,并且池塘四周要充分做好围栏防逃设施,蟹池的倾斜角度尽量调高,坡度表面保持平整,这样设置蟹才不会跑出来。稻田内蟹池要充分将泥土覆盖在蟹池中,让蟹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保证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避免蟹之间相互打斗,进一步使稻田的坚固性更加牢靠[2]。
2 投放蟹苗之前的准备
2.1 清田消毒
稻田内部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种植人员就要及时进行杀毒处理,往往采用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全面消杀,按照稻田的面积每1000m2选用35kg的CaO浸泡几十分钟之后,慢慢产生黏稠乳液,驾驶喷洒车在稻田中来回行驶,保证每一片蟹池和稻田喷洒到位,一方面为稻田补充了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消除蟹池中的有毒物质。
2.2 栽插秧苗
在蟹池中稻田秧苗的选择一般是比较肥沃、抗害虫性比较高、坚韧性比较好的稻苗品种,栽插秧苗通常使用免耕时间周期法,主要是指降低稻田内泥土的高度,按照一定的宽度栽插秧苗,并且保持每个秧苗之间的紧密性,充分发挥稻田的地理位置的作用特点,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栽插秧苗,等到秧苗全部栽插完成之后,向稻田内投放蟹苗,这样蟹苗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成长寿命更为长久。
2.3 培植水草
蟹苗的成活率以及自身价值主要取决于稻田内稻草的质量和数量,稻草为蟹苗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蟹苗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加快自身的生长速度,进一步更好地消除稻草中的害虫以及有毒物质。培植水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可以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蟹养殖过程中,为了加快和水稻之间的融合,水草能够快速地吸收蟹排放的一些代谢物,将一些死亡的蟹苗可以更好地处理,将蟹生存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有效溶解。第二个方面可以为蟹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蟹苗在生长过程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水草自身的坚韧挺拔性为蟹的生长做了一个充分的保障,蟹在脱壳时能够起到很好的隐蔽,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第三个方面,可以降低蟹自身的温度。受到季节的变化[3],蟹生活在高温的天气状况下,导致自身温度升高,就会造成蟹大量死亡的情况,水草可以起到净化水源、降低温度的作用,蟹可以躲在水草的下面进行避暑,使蟹呼吸起来更加顺畅,保障了蟹苗的快速生长。第四个方面,蟹池的高度由于受到限制,蟹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乱跑的现象,那么水草就可以减少蟹乱跑的概率,蟹池中泥土比较黏稠,使蟹之间活动空间有限,就会出现缠斗打斗的现象,水草的空间分布可以将蟹按照一定距离分隔开来,从本质上减少蟹种打斗的现象,提高蟹苗的成活率。第五个方面,为蟹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水草内部含有大量的化学微量元素,无机成分和营养成分比较充足,蟹可以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加快自身的成长繁殖的速度,并且这些营养物质对蟹没有危害,负面影响较少,不会造成蟹苗的死亡,也能为种植工人减少麻烦。第六个方面,可以提高蟹的质量。水草自身生长环境比较优越,生长在稻田的水源中,起到增强水质的效果,使水质更加清澈干净而且具有光泽度,那么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自身体色更加光鲜亮丽,后期在售卖时价值会大幅提升。水草的品种选择过程中,种植工人一般选取性价比较高的水草,而扁草是最佳的选择,扁草生存环境最佳的温度是15~25℃,在种植扁草之前应该进行培育浸泡,紧接着放置在炎热的太阳光下暴晒[4],下一步进行人工加工,使扁草呈现出条形颗粒状,均匀地铺洒在蟹池中,蟹可以来回自由活动,这样可以充分为接下来蟹的放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3 蟹苗放养
3.1 蟹苗选择
在蟹苗选择问题上,养殖技术人员到市场中进行选购时,往往根据蟹苗的外观、活动情况、种类、成活率几个方面进行选择,一些行动迅速比较灵活的蟹苗,四肢健全颜色亮丽作为首选因素,蟹苗的选择一般不区分公蟹和母蟹,能够更好地和水稻进行融合即可,蟹苗采购的数量以稻田和蟹池的面积为原则,大概数量在100~150只。
3.2 放养时间
蟹苗放养的时间相对来说不固定,如果按照时间周期法来看,蟹苗的放养要等到水稻第一片和第二片叶子完全展开,第三片叶子刚刚从叶芯中抽离出来时最为合适。但是要是采取别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按照栽苗插秧之后的3~5d进行放养,并且蟹苗的放养要按照一定的范围内进行。
3.3 放养密度
蟹苗放养的密度要严格按照稻田的面积进行,稻田的面积和蟹苗放养的数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是放養蟹苗300~400只/667m2[5],那么根据稻养蟹种植面积来看,蟹苗放养的数量要保持在1000只以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接下来蟹苗入田的阶段。
3.4 蟹苗入田方法
在蟹苗入田前,运用一些化学消毒试剂消杀蟹种身上的细菌以及有毒物质,首先把养殖蟹进行冲洗,过滤掉蟹种身体表面的一些杂质,然后用化学消杀试剂喷洒在蟹种身体的各个部位,重复多次直到蟹苗内部细菌有毒物质清除干净,然后根据杀菌消毒的实际进度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投放,把蟹苗倒在木板上让其慢慢游入池中,要严格注意蟹苗放养的数量、种类、时间。
4 饲养管理
4.1 水质管理
稻蟹种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水质管理过程中有比较固定的灌溉周期次数,严格按照季节的变化进行管理,春季时水源灌溉量要减少,夏季时水源灌溉要持续紧密,秋季时水源灌溉要充分。春季水源灌溉时通常是一个月进行5~6次,稻田的高度控制在20cm以内,防止水源淹没周围的稻田。夏季时一天要灌溉多次,因为夏季天气干旱并且高温,水分蒸发比较快,所以在保证水稻不会受到影响的状况下,水位高度一直保持在最高水准。例如,蟹经常因为水位过高或者过低,攀爬到稻田中,蟹行动受到限制,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自身体色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水源中的有毒物质急剧升高,水源内部缺乏营养物质,所以养殖人员要及时更换新的水源,而且还要严格控制水源的水量,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蟹的死亡率。处在秋季时,蟹生长速度加快,需要的营养物质成分更高,摄食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了保证蟹的数量,就要及时地灌溉水源,保持蟹池泥土的湿润性。水质灌溉也有具体的时间,一般灌溉时间是在上午阳光充沛的时候,更换水源的水量保持在蟹池和稻田的2/5或者3/5,这样水质才能保持最佳的活性,水源灌溉之前还要将蟹池内的废水排出,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泥土内部水分过高淹没稻田,影响了蟹空间活动范围。养殖人员在水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水质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核验,如果水质不够干净,就要及时地对水质进行化验,看水质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可以提前预防水源灌溉造成的经济损失。
4.2 水稻管理
水稻管理是稻蟹种生态养殖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多个层次:首先应该对水稻田进行晾晒,排出水稻田内残留的水分,直到水稻田土地水分蒸发掉,保持在干燥的状态,但是要将水稻田底部的水源进行保留,为了方便蟹的脱壳成长。然后进行适量喷洒肥料,稻田肥料的选择应该是有机化学肥料,通常是氮素肥料,主要由氯化铵组成,可以增强水稻田水稻的产量,抑制水稻田中细菌的滋生。肥料选择不建议使用复合肥料,因为复合肥料对水稻田质量有一定的损害,不利于水稻田的成长。喷洒肥料的次数有着明确的规定[6],养殖人员要合理地进行施肥,应该选择在蟹活动频繁的时间段,可以增加蟹苗的生长速度,蟹也能更好地吸收水稻田中的营养成分,禁止蟹在脱壳期间进行施肥,这样会严重影响蟹质量和数量。其次是进行农药的使用,通常来说农药对一些农作物伤害比较大,而且用量过多可以腐蚀农作物,那么养殖人员就要严格控制农药的浓度和用量,选取一些低浓度的农药,并且对水稻、蟹伤害比较小的农药。农药使用过程中对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控制农药使用的时间和顺序,针对水稻生长过程发生的每个问题做到精准用药,这样既避免了农药使用过度给水稻带来的伤害还能有效促进蟹种的繁殖,农药使用后养殖人员要时刻观察稻田和蟹的状况,如果出现被腐蚀或者逆生长的现象,及时用水进行消除,将蟹和水稻表面的农药清洗干净,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优化。
4.3 饵料管理
稻蟹种养殖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饲料的管理,饲料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多种饲料互相结合。饲料的选择上应该不能仅仅是一种饲料长期使用,要充分结合多种饲料,一般采取粮食饲料和动物饲料结合使用的原则,饲料的选择要保持新鲜,切忌选择腐烂变质的饲料,而且将饲料以一种聚合颗粒状的形态喷洒在蟹池和稻田中。第二种情况,科学合理控制饲料用量。水稻和蟹对饲料的需求量不高,如果饲料使用的数量比较多,就会造成富营养化,影响蟹的日常活动,对蟹生长造成不利的后果,所以饲料的投放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用量,根据稻田和蟹池的实际状况精准把控饲料用量。第三种情况,掌握用料时机。蟹活动的时间就是饲料使用的时间,蟹白天出来活动比较少,一般都是在泥土里休息,如果使用饲料的话,蟹不能够及时进行食用,等到夜晚的时候饲料慢慢就会腐烂变质,影响食用的效果,饲料的使用次数也有严格的规定,大概是一天向蟹种食用2次,保障每个蟹都能够得到食用。
4.4 消毒补钙
消毒补钙是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蟹喂养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病虫、害虫、有毒物质的袭击,所以养殖人员调制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农药试剂,定时定量地喷洒在蟹池和稻田中,可以有效消除蟹中的有毒物质,然后及时地向蟹池补充钙元素,提高蟹自身的抵抗力。
5 日常管理
稻蟹种养殖日常的管理工作需要养殖人员定时监督查看,主要分为水稻的成长状况、蟹的生长状况、稻田和蟹池水分的吸收状况等,及时做好蟹池和稻田的清理工作,提前做好水稻和蟹异常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现不正常的现象,就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优化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最终更好地应用在农作物生态环境中。
6 结语
综上所述,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尽管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经过多次的重复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相信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能够大量应用于农作物养殖中,从而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农作物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黎,王赫然.前锋农场稻蟹种养结合技术应用试验报告[J].黑龙江水产,2022,41(1):21-23.
[2] 马亮,董立强,张睿,等.稻蟹种养不同模式光合效率及综合效益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21,46(5):1-6.
[3] 董立强,张睿,张悦,等.辽宁滨海稻区稻蟹种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J].中国稻米,2021,27(5):126-128,133.
[4] 赵婉宁.稻米贮藏品质与稻蟹种养施肥模式的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0.
[5] 刘晓婷.盘锦地区稻蟹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水稻,2020,50(3):61,64.
[6] 张晨.稻蟹种养中投喂不同蛋白水平河蟹饵料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D].大连海洋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