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 促进大鲵产业集团化发展

2017-02-02王松军

河南水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鲵集团化养殖户

王松军

(南华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多措并举 促进大鲵产业集团化发展

王松军

(南华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本文对大鲵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大鲵产业集团化发展的表现形式、发展优势、发展途径,大鲵产业要保护和发展并重,实现大鲵产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大鲵;产业;技术;集团化;发展

一、大鲵产业的发展现状

1.养殖繁育技术成熟,有较大存量

中国大鲵研发始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主要进行大鲵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作为产业,兴起于本世纪初,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产业兴起的标志,是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研究成功,大鲵苗种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该项技术成熟于汉中,此后发展到湖南、河南、湖北、贵州等地。目前,80%以上的苗种生产,依靠该项技术。

人工繁育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仿生态繁育技术存在靠天吃饭问题,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产量,存在不可控因素。人工繁育技术能做到可控,根据市场需要决定苗种产量。目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研究所与浙江永强合作研发,苗种成活率达到50%以上。陕西、张家界等部分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大鲵市场存量在2000万尾左右,存量较大,是大鲵产业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2.市场混乱无序,行业间缺乏协同和有效干预

由于受大气候影响,大鲵产业经过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从发展鼎盛时期到市场价格一路下跌,悲观者甩卖退场,咬牙坚持者有之。更多的养殖企业调整思路,走上理性的发展之路。由于企业(养殖户)众多,行业缺乏有效抓手,地区之间缺乏协同,要控制市场混乱状态很困难。所以大鲵产业发展要走健康有序发展之路,必须加强行业管理。

3.缺乏规范,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由于大鲵养殖发端于民间,大鲵养殖技术缺乏统一规范,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病害泛滥,缺乏研发计划和应对措施。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应标准,但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监管。养殖乱用药,人药兽用,甚至使用违禁药品;病鲵以次充好,以低价充斥市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大鲵绿色、健康、高品质的行业形象。

到目前为止,大鲵病害研究工作,还没有专门研发机构开展系统规划和研发。病害问题严重到危机行业生存的地步,如虹彩病,一条大鲵得病,整个养殖场会受到感染,严重可导致数万条大鲵感染死亡。

4.产业散乱小,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由于大鲵自身养殖特点和投资主体原因,大鲵企业散乱小,远没有形成规模优势。长远看,不能适应市场化的未来。

5.对行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由于规模小,力量薄弱,行业发展受到阻遏。对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实施规划的能力,遇到的问题,束手无策,没有组织有效应对措施。

二、大鲵产业的集团化发展优势

1.“分散养殖,集中加工”是大鲵产业基本业态

从加工角度看,任何加工企业,都不可能凭自身的养殖规模,解决鲵源问题。养殖企业(养殖户)也不可能户户搞加工,除去自我消化一部分外,必须依靠加工企业,才能找到稳定销路。加工企业除去自产之外,需要外购相当一部分大鲵,甚至会将外购大鲵作为主要来源,以维护企业加工生产所需。松散的合作模式,不但产量不能保障,其质量也无法有效控制,这是企业运作的大忌。因此,有利于上下游合作的更紧密的集团化模式应运而生。集团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2.大鲵产业相对封闭,行业影响力有限

大鲵是高附加值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SCTES公约附录Ⅰ保护物种,受相关法律法规限制,生产与销售有其特殊性。与其它行业相比,相对封闭,行业内外的流动性差。集团化运作,更能集中优势,形成合力,增强行业影响力。

3.大鲵产量相对恒定,利于集团化运作

由于众所周知的特点,大鲵当年的产量是四年以前就确定了的。相对恒定的产量,避免了短时间内产量的剧烈波动,更利于集团化运作,做到有计划有序发展,结束目前的混乱状态。

三、集团化发展能解决的问题

1.形成完整产业链

形成紧密合作机制,养殖企业(养殖户)不愁大鲵没地方卖,加工企业不愁原料来源问题,实现双赢。

2.解决产业散乱小问题,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品牌优势。

3.解决无序竞争问题,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鲵产业集团化运作,能够解决价格忽高忽低的问题,做到控制总量,有计划、有序放量,实现产业稳定发展,这个产业链受益。

4.有利于组织布局全产业链研发工作,有计划应对遇到的问题,规划产业的未来。

5.能够使产品品质得到保障

集团化运作,可以统一养殖规范,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确保安全绿色生产,确保产品品质。

6.有利于行业协同发展

集团化的形成,行业之间,不再是千万个企业之间的协同,而是几个集团之间的协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整体布局、共同发展。

四、集团化的表现形式

1.大鲵产业集团化的表现形式,一定是以有实力的加工企业为核心,一定数量的繁育养殖企业(养殖户)并辅以研发机构共同组成。

2.在主产区产生,辐射一定养殖地域。

3.一开始,全国可能会产生8~10家集团公司,通过发展并购,最终形成3~5家。

不具备加工研发能力的繁育养殖地域,发展成为原料生产基地。

4.目前,这种集团化发展的雏形,已经在一些主产区产生。今后的3~5年内,产业集团将逐步产生,并走向成熟。

如金鲵公司,就覆盖了一定数量的养殖户。今后的3~5年,以加工和市场见长的企业,将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覆盖足够满足自身加工需求的养殖企业(养殖户);养殖企业(养殖户)也会主动向加工企业靠拢,主动加入集团化企业。

五、集团化发展的途径

在大规模集团化形成之前,行业要先实现联盟化,实现行业互动,信息互通,步调一致,协同发展。集团化成熟之后,集团之间的联盟,将会使整个产业实现全国一盘棋,谋篇布局,真正实现大鲵产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造福全人类之目标。

Abstract: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auses of giant salamander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Its manifestation pattern,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approaches were discussed.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id equal attention to realize its green,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giant salamander;technology;industry;group development

Adopting multiple measures to promote group development of giant salamander industry

Wang Songjun
(Henan Huani Bio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Luoyang 471000,Henan,China)

王松军(1969-),男,汉族,河南省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主要从事大鲵养殖和产业发展。

2017-08-06

猜你喜欢

大鲵集团化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