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稻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

2017-02-02孙富余于凤泉

新农业 2017年16期
关键词:稻水象二化螟叶枯病

孙富余,于凤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辽宁省水稻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

孙富余,于凤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水稻是辽宁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 000万亩左右,随着水稻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加强,水稻单产稳步提升。水稻虫害是影响我省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辽宁省水稻虫害发生种类多、防治强度不断加大,但严重程度日益加重。辽宁省水稻虫害主要有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潜蝇、稻蝗及水稻负泥虫等。

1 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1.1 稻水象甲的发生现状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稻水象甲原产美国,随着美国水稻种植的发展,从寄生野生水生植物逐渐发展为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20世纪70年代传入日本后,在10年内传播遍及全国,成为水稻重要害虫;20世纪80年代传入朝鲜半岛并发展为重要害虫。1988年,我国河北省唐山市检出发生稻水象甲,1991年从朝鲜传入辽宁省东港市,现在我国大部分水稻主产区均有稻水象甲发生,成为我国农业上传播最为迅速的外来有害生物。

北方地区稻水象甲每年发生1代。该虫主要危害水稻并以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为寄主,具有危害时间长,繁殖传播速度快,种群增长迅速等特点。该害虫孤雌生殖,成虫产卵期长达20~30 d,每头成虫的产卵量在40~60粒,代间增长倍数常常为十几倍至几十倍。从生物学上的可检出密度每亩几十头成虫到1头/丛的高密度只需要4~5年。在传播速度方面,从辽宁丹东检出年1991年发展到全省普遍发生只用了8~10年。

稻水象甲成虫取食稻叶,造成返青分蘖期水稻光合作用不良;幼虫为害稻根,造成分蘖期根系生长不良,致使分蘖减少,实穗数减少从而导致稻谷减产;成虫数量在30头以上/百丛水稻或幼虫数量在10头以上/丛水稻时,即可造成稻谷减产8%以上。重发地区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稻水象甲已成为辽宁省水稻生产上主要的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安全。

1.2 稻水象甲的防治

1.2.1 苗期施药防治技术 水稻移栽前3~5 d,苗床喷施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 0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喷液量250 g/m2,可有效防治本田前期的稻水象甲、稻潜叶蝇等害虫。本项技术具有集中施药、省时省力、对稻田水生生物相对安全、用药量少、防治效果高等优点。

1.2.2 生态防治技术 与水稻插秧后返青分蘖期,即稻水象甲产卵高峰期,稻田保持浅水或湿润管水降低稻水象甲的落卵量,可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或在稻水象甲成虫发生期,稻田设置诱虫灯诱杀稻水象甲成虫。

1.2.3 本田施药防治技术 于水稻插秧后一周左右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6 g,于水稻移栽后7~10 d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15 kg。根据稻水象甲的迁移扩散规律,稻田周边要加大施药量。

2 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2.1 二化螟的发生现状

二化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也叫水稻钻心虫,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北方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可引起不同的为害。二化螟是辽宁省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辽宁发生2代,第1代幼虫于6月下旬为害,幼龄幼虫先群居在叶鞘内,造成枯鞘;以后又逐渐分散蛀食水稻心叶,形成枯心苗;第2代幼虫于8月上旬出现,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为害株田间呈聚集分布,中心明显。 各时期的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都很大。

2.2 二化螟的防治

2.2.1 性诱剂防治 利用二化螟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二化螟性诱剂用诱捕器释放到田间捕杀雄性成虫,通过干扰雌雄交配,减少授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

2.2.2 药剂防治 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 ml,分别在二化螟一代卵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和二化螟二代卵孵化高峰期(8月初)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30 kg。

3 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3.1 灰飞虱的发生现状

灰飞虱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辽宁省最常见的是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除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大麦、小麦等,此外能传播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一般发生4~5代,主要以成、若虫群集在稻株基部吸汁危害,使水稻叶片变黄,植株矮小。

灰飞虱在辽宁省各地的稻田普遍发生,自身危害造成水稻减产能力有限,主要通过传播条纹叶枯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历史上,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曾在辽宁暴发流行过4次,时间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1990年前后和2005年~2010年。特别是2006~2009年,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在辽宁省盘锦、营口、锦州、丹东等稻区暴发流行,致使部分优良高产易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主栽品种(如当年辽粳9号栽种面积400余万亩)被生产淘汰,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灰飞虱的防治

3.2.1 田外防治 每亩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5 g,在稻飞虱迁离越冬场所前,对其主要越冬场所田埂、沟渠等进行均匀喷雾。

3.2.2 本田防治 每亩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5 g或50%烯啶虫胺4~6 g,兑水30 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媒介,只有对灰飞虱进行了很好的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

3 展望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药,农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水稻生产对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以种植优质高产多抗养分高效利用的水稻新品种为基础,大力发展农艺管控、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水稻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 孙富余

男,内蒙赤峰人,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工作,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作物植物保护研究及无公害食品安全控害生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30余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现任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昆虫学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稻水象二化螟叶枯病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辽宁省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最佳时期试验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