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2017-02-02郸城县农业局张艳

河南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枯萎病多菌灵病株

郸城县农业局 张艳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郸城县农业局 张艳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之一。多数地区为枯萎病和黄萎病混发区。该病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很难根治。重病株于苗期或蕾铃期枯死,轻病株发育迟缓,结铃少,吐絮不畅,纤维品质和产量均下降。

一、症状

枯萎病在子叶期即可表现症状,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重病株大量死亡。现蕾期过后,未死的病株逐渐恢复生长,症状趋向不明显或隐蔽。到结铃后期,温度下降,病株可再次表现症状,叶片、蕾铃大量脱落,重者枯死。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一是黄色网纹型:病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为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最后叶片变褐枯死或脱落;二是紫红型或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呈紫红色或黄色,多在叶缘发生,无明显网纹,严重时全株枯死;三是皱缩型:病株节间缩短,明显矮化,叶片深绿色,稍增厚,皱缩不平;四是青枯型:多发生在暴雨后,全株叶片萎蔫下垂,青干枯死;五是顶枯型:多发生在棉花生长后期,病株自上而下逐渐枯死,叶片、蕾铃大量脱落。病株维管束变为深褐色。在潮湿条件下,枯死的病株茎秆表面能产生大量的粉红色霉层。

二、病源与发生规律

(一)侵染病源

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

1.带菌种子的调运成为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

2.土壤带菌是病区最重要的初侵染源。春季播种后病菌开始萌发,产生菌丝,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毛及根表皮侵入,在寄主维管束内繁殖扩展,进入枝叶、铃柄、种子等部位。

3.病菌可通过中耕、浇水、农事操作等近距离传播,病残体遇高湿的条件也可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从而进行侵染。

4.棉枯萎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借助于附着在棉花种子上的病菌和带菌的棉籽饼。

(二)发生规律

定苗期至现蕾期出现第1个发病高峰,夏季高温季节,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发展缓慢;秋季多雨,气温下降,病菌生长旺盛,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秋季多雨时,重病株从顶端向下方枯死,在枯死的茎秆节部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起再次侵染的作用。子叶期至结铃吐絮期均可发病,以5片真叶到蕾铃期发病较重,为害盛期多在现蕾期。土壤温度20 ℃时开始发病,25~30 ℃时发病最有利,达到33~35℃病情减轻,9月以后形成二次发病高峰,土壤湿度和该病的发生关系更密切,如果棉花出苗后,遇到几次大的降雨,土壤湿度大,地温降低,通气不良,不利于棉花根系发育,常引起棉花枯萎病暴发。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重病田实行水旱轮作2~3年,或与小麦、油菜等轮作3~4年。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及时定苗,拔除病苗。晚定苗,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和透气性,增强根系活力。增施底肥和磷钾肥;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棉株抗病性;种植抗病品种。

(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1.种子处理。可选用下列药剂: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400~500 g/100 kg种子;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 g/100 kg种子;2%戊唑醇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250~500(药:种)拌种,防效较好。棉种经硫酸脱绒后用种子质量的0.2%的80%乙蒜素乳油对适量水药液,加温至55~60 ℃温汤浸种30 min,或用0.3%的50%多菌灵胶悬剂在常温下浸种4 h,晾干后播种。也可以选用下列药剂进行种子包衣:20%多·福(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l 000~2 000 g/100 kg种子;20%多·甲枯·克(多菌灵·甲基立枯磷·克百威)悬浮种衣剂3 000~5 000 g/l00 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

2.土壤处理。可以在整地时,每667 m2撒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5 kg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 kg,或每667 m2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5~7 kg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 kg;也可以将病棉株周围土壤翻松,用99.5%氯化苦液剂125 mg/m2均匀施入土壤内,加水15~25 kg助渗,然后用干细土严密封闭病点。叶面喷施保得微生物叶面增效剂2 000~2 500倍液,或0.01%芸薹素内酯乳油4 000~8 000倍液,提高棉株抗病性。

(三)药剂防治

病害发生初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下列药剂:32%乙蒜素·三唑酮乳油40~50 mL/667 m2;25%咪鲜胺乳油800~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5%混氨镁·混氨锰·混氨铜水剂250~375 mL/667 m2;85%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42 g/667 m2;30%乙蒜素乳油55~78 mL/667 m2;1.8%辛菌胺醋酯盐水剂416~694 mL/667 m2,对水80~l00 kg;80%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1 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41%氯霉·乙蒜(氯霉素·乙蒜素)乳油34~68 mL/667 m2,对水80~100 kg;12.5%多菌灵·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灌根,每株100 mL,20天后再灌1次,有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枯萎病多菌灵病株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