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2017-02-01曹廷芬
梁 跃 杜 波 曹廷芬
(贵州航天医院,贵州遵义 563003)
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的病,多不能自愈,临床表现为排便出现阵发性刀割般疼痛,几分钟后缓解,之后又继续出现剧烈疼痛[1]。慢性肛裂与痔疮的临床表现较相似,一般不易察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一般对于慢性肛裂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对5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5.6±4.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6.1±3.0)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水禁食,术中使用低位骶骨进行麻醉,取截石位,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经消毒后,沿裂口的正中进行纵形切口,下止肛缘外1.5 cm,上至肛内括约肌;使用蚊式钳夹住肛内括约肌后切断,双手食指伸进肛内,扩张肛门;对于肛周皮肤与粘膜进行检查,若出现痔疮、肥大肛乳头或瘘管等进行切除,修整切口边缘,使用明胶海绵止血。
研究组采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手术进行治疗,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对肛裂正中间行纵行切口,切口长度比传统手术略长,在切口中上部横向牵拉切口,形成倒立的等边三角形;在两侧对切口中上端予以横缝,两侧横缝切口约3 cm,不缝合切口的中央部分,下部保留长约2 cm的切口,待引流用,切口呈T字形。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术后肛管直径;(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疼痛程度[2]:轻度为患者疼痛轻微,可承受;中度轻度为患者疼痛明显,但可承受;重度为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服用止痛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患者术后疼痛与切口感染情况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术后肛管直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术后肛管直径
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t=4.08,P<0.05),而术后两组的术后肛管直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术后肛管直径比较(x±s)
2.2 分析两组术后疼痛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分别为20例、4例、1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20.0%(5/25);对照组中,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分别为17例、6例、2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2.0%(8/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0%(1/25)、16.0%(4/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与结论
有研究显示,对于慢性肛裂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解除患者括约肌痉挛,降低肛管静息压,恢复肛管内供血情况[3]。改良侧位切横缝合术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括约肌痉挛,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t=4.08,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的术后肛管直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两组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知,改良侧位切横缝合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与切口感染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而两种对于肛管直径改变方面变化不大。分析原因为:传统的纵切横缝术切除溃疡组织,创面无覆盖,导致术后切口愈合较慢,疼痛时间较长,且复发率高[4];而改良侧位切横缝合术妥善的覆盖暴露面,填充手术切口的缺损,有利于伤口愈合,适当的降低肛门张力,为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贾义明.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慢性肛裂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119-120.
[2] 叶明.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19(1):34-35.
[3] 曹传敏,苏松盛,何进达,等.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对慢性肛裂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2):174-175.
[4] 师源,师常成.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J].广州医药,2012,4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