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三河老辛庄金代砖室墓清理简报

2017-02-01廊坊市文物管理处

文物春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图五通宝底径

廊坊市文物管理处

(河北 廊坊 065000)

2016年7月31日,河北省三河市黄土庄乡老辛庄村村民在自家玉米地中发现一处被雨水冲开的古墓葬,廊坊市文物管理处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于7月31日—8月4日对所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墓葬位于三河市黄土庄乡老辛庄村南的耕地中,西北距三河市区4公里,西距河0.2公里(图一)。此次共发现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2016SLM1、2016SLM2(下文简称M1、M2)。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1.M1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图二 M1平、剖面图1.菱形缠枝花叶纹铜镜 2.A型瓷碗 3.双鱼纹铜镜 4.陶灯盏 5.陶盏 6.B型瓷碗 7.兽首足双耳铜炉 8、17.C型Ⅰ式瓷碗 9.C型Ⅲ式瓷碗 10、18.C型Ⅱ式瓷碗 11.银耳勺 12.木簪 13、36.银簪(残) 14.银发钗 15.酱釉双系罐 16.骨刷 19、29.鸡腿瓶 20、22、23、24、26.A 型陶罐 21、25.B型陶罐 27.A型陶钵 28、30.乳钉纹兽首衔环铜壶 31.陶杯 32.A型陶盆 33.B型陶盆 34.五釜 35.半圆形玉带扣 36.方形玉带扣

方形穹顶单室墓,由甬道和墓室组成,方向185°(图二)。墓门位于南侧,拱形,砖砌,宽1.3米,高1.3米,砌法为两顺一立、一顺一立、三顺一立,向上内收起券,券顶已坍塌。门外两侧有长身砖竖砌而成的门柱,门柱外为门墙(具体形制不明)。上半部分封门砖立砌斜放,呈横“人”字形,下半部分用碎砖错缝平砌。甬道券顶,宽1.3米,高1.3米,进深0.76米,铺地砖为对缝平铺。墓室方形,东西长2.9米,南北宽2.85米,高2.2米,墓底有铺地砖,为错缝平铺。墓室北部砖砌“凸”字形棺床。棺床东西长2.9米,南北宽1.3米,高0.3米,立面为对缝平砌。棺床凸出部分南北宽0.36米,东西长0.7米。墓壁砌法简单,由下至上为两顺一立、一顺一立、三顺一立,四角逐渐内收为穹窿顶。棺床以上墓壁的砌法为六顺一立。整座墓用素面青砖砌成,砖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

由散落在墓室的朽木可知,葬具为木棺。两具人骨摆放在棺床上,保存较完整,左男右女,头北脚南,为夫妻合葬。

由于墓室内有淤土,葬具和随葬品位置已发生改变。随葬品主要发现于棺床下的西南、东南两角,有陶器、瓷器、铜器、骨器、银饰、木簪、玉带扣等35件,铜钱42枚,包括政和通宝1枚,大定通宝41枚,淤土中还发现少量漆器碎片。

2.M2

长方形砖圹墓,位于M1西南1.7米处,方向184°(图三)。墓室呈长方形,东西长1米,南北宽0.78米,高0.72米。墓壁用碎砖错缝平砌,至0.54米处开始从四角叠涩起小平顶。碎砖均整面朝内,断面朝外,仅在近墓顶处用少量整砖。墓顶南北向顺铺素面青砖。墓室地面用碎砖错缝平铺。墓砖均为素面青砖,砖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

图三 M2平、剖面图1.B型瓷碗 2.陶盏 3.陶灯盏 4、14.兽面贯耳铜壶 5.B型陶盆 6.A型陶盆 7、8、9、11、13.A型陶罐 10.鬲式双耳铜炉 12.B型陶钵 15.陶杯 16.五釜 17、18.B型陶罐

图四 出土陶器1.A型Ⅰ式陶罐(M1∶20) 2.A型Ⅱ式陶罐(M1∶23) 3.B型陶罐(M1∶21) 4.陶灯盏(M1∶4) 5.陶杯(M1∶31) 6.陶盏(M1∶5) 7.五釜(M2∶16) 8.A型陶盆(M1∶32) 9.B型陶盆(M1∶33) 10.A型陶钵(M1∶27) 11.B型陶钵(M2∶12)

墓内有少量骨灰散落,无葬具。由于墓室被淤土填满,随葬品位置已经改变,现集中分布在墓室西侧,有陶器、瓷器、铜器等18件,铜钱24枚,包括崇宁通宝1枚,大定通宝23枚。

二、出土器物

两座墓共出土随葬品119件,主要为铜器、瓷器、陶器,还有少量银饰、骨器、木饰、玉饰,及66枚铜钱。

1.陶器 共28件,均为泥质灰陶。

罐 14件,根据口部、颈部特征分为二型。

A型 10件。直口,圆唇,溜肩,鼓腹下收,平底。依据颈部形态分为二式。

Ⅰ式 9件(M1∶20、22、24、26,M2∶7、8、9、11、13)。微束颈。M1∶20,口径7.2厘米,腹径9.5厘米,底径5.1厘米,高7.8厘米(图四,1)。

Ⅱ式 1件(M1∶23)。短直领,唇部内壁有一周凹槽。口径7.9厘米,腹径9.6厘米,底径5.5厘米,高 8厘米(图四,2)。

B型 4件(M1∶21、25,M2∶17、18)。敞口,圆尖唇,短直领,腹微鼓,平底,唇口接桥形提梁。M1∶21,口径6.6厘米,底径4.8厘米,高8.2厘米(图四,3)。

灯盏 2件(M1∶4、M2∶3)。束颈,平底。灯盘圆形,敞口,圆唇,内唇下有一周凹弦纹,灯盘中间有孔与柄相通。灯柄修长,上有三周凸棱,中空,喇叭形足外撇。M1∶4,口径4.6厘米,底径4.4厘米,高 10.8厘米(图四,4)。

杯 2件(M1∶31、M2∶15)。敞口,薄唇,束腰,上腹斜直,下腹微弧,平底出沿渐内收,腰部有一周带状弦纹。M1∶31,口径5.9厘米,底径3.7厘米,高6.2厘米(图四,5)。

盏 2件(M1∶5、M2∶2)。敞口,尖唇,斜壁,平底,唇下一周凸棱。M1∶5,口径5.9厘米,底径4.1厘米,高1.8厘米(图四,6)。

盆 4件。敞口,弧腹,平底,假圈足。根据口沿特征可分为二型。

图五 出土瓷器1.A型瓷碗(M1∶2) 2.B型瓷碗(M1∶6) 3.C型Ⅰ式瓷碗(M1∶17) 4.C型Ⅱ式瓷碗(M1∶18) 5.C型Ⅲ式瓷碗(M1∶9) 6.酱釉双系罐(M1∶15)7.鸡腿瓶(M1∶19)

A型 2件(M1∶32、M2∶6),折沿微内卷。M1∶32,口径11.8厘米,底径5.6厘米,高 3.8厘米(图四,8)。

B型 2件(M1∶33、M2∶5),卷沿。M1∶33,口径11厘米,底径6厘米,高3.6厘米(图四,9)。

钵 2件。敛口,平沿内展,外沿凸起微高于沿面,根据颈部、腹部特征分为二型。

A型 1件(M1∶27),颈部微束,鼓腹斜收,小平底。口径6.9厘米,底径3.2厘米,高4.4厘米(图四,10)。

B型 1件(M2∶12),直腹斜收,平底。口径7.3厘米,底径4.5厘米,高4.1厘米(图四,11)。

2.瓷器 共11件,有碗、瓶、罐等。

碗 8件。根据口沿、腹部特征分为三型。

A型 1件(M1∶2),微残。敞口,圆唇,曲腹,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色白中泛黄,釉质较为光润,内壁绘两周环状图案,内底点缀图案,均为褐彩,足底脐心。口径20厘米,底径7.1厘米,高 7.5厘米(图五,1)。

B型 2 件(M1∶6、M2∶1),一件完整,一件微残。敞口,弧腹,小圈足。外壁刻莲瓣纹,莲瓣中脊挺拔,富有立体感。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口沿及莲瓣凸出部分釉层较薄,略透白色,即所谓“出筋”。圈足露胎处呈朱红色,足底脐心。M1∶6,口径 18.2厘米,底径4.2厘米,高7.5厘米(图五,2)。

C型 5件,呈斗笠形,敞口,斜直壁,假圈足,平底。根据口沿、纹饰分为三式。

Ⅰ式 2件(M1∶8、17),均残。通体施青釉,足底无釉。内壁中间模印双凤图,外围一周雷纹。M1∶17,口径16.8厘米,底径3.3厘米,高 5.6厘米(图五,3)。

Ⅱ式 2 件(M1∶10、18),一件完整,一件微残。通体施青釉,足底无釉,胎质较粗疏,釉色泛白。M1∶18,口径13.3厘米,底径2.7厘米,高 5厘米(图五,4)。

Ⅲ式 1件(M1∶9),完整。六瓣葵花口,内壁花口处有对应的六条细直棱至内底。通体施青釉,足底无釉,釉色泛白,胎质较为细腻。口径12厘米,底径3.3厘米,高5厘米(图五,5)。

图六 出土铜镜1.菱形缠枝花叶纹铜镜(M1∶1) 2.双鱼纹铜镜(M1∶3)

酱釉双系罐 1件(M1∶15),完整。直口方唇,矮直领,溜肩,鼓腹下收,圈足稍外撇,肩部堆贴对称的扁叶形系。内壁施满釉,唇无釉,外壁施半釉,露胎处呈浅褐色。口径17.1厘米,腹径22.4厘米,底径10.5厘米,高17.6厘米(图五,6)。

鸡腿瓶 2件(M1∶19、29),均完整。小口,平唇,束颈,溜肩,长弧腹,肩部以下饰弦纹,小平底。通体施茶绿色釉,近底无釉。胎质较粗,色泛黄,釉层较薄,足底粗糙有裂纹。M1∶19,唇下有一周凸棱,肩部阴刻“省”字。口径7厘米,腹径14.5厘米,底径5.9厘米,高50厘米(图五,7)。

3.铜器 共出土8件,包括镜、壶、炉等。从器形、纹饰特征来看,壶、炉应为宋人工匠仿制商周礼器之作。

铜镜 2件。

菱形缠枝花叶纹铜镜 1件(M1∶1),完整。镜背有一层绿色铜锈,镜面锈蚀。镜作八出菱花形,窄立缘,桥形钮。镜背以呈方形排列的乳丁纹为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一周乳丁纹,外区饰缠枝花卉四枝,分别从其茎处分枝向左环绕,枝蔓上茎叶穿插错落,枝顶花瓣盛开,最外围饰一周小乳丁纹。直径11.5厘米,厚0.4厘米,镜缘厚0.48厘米,重0.13千克(图六,1)。

双鱼纹铜镜 1件(M1∶3),完整。整体有一层绿色铜锈,镜钮锈蚀。圆形,宽素缘,半球形钮。镜背以水波纹为地,双鲤体型肥大,张口鼓腮,翻折摆尾,绕钮追逐嬉戏,鳍鳞清晰,生动活泼。直径18.9厘米,厚0.6厘米,镜缘厚0.75厘米,重1.22千克(图六,2)。

壶 4件。

图七 出土铜壶1.乳钉纹兽首衔环铜壶(M1∶28) 2.兽面贯耳铜壶(M2∶4)

图八 出土铜炉1.兽首足双耳铜炉(M1∶7) 2.鬲式双耳铜炉(M2∶10)

乳钉纹兽首衔环铜壶 2件(M1∶28、30),一件完整,一件底残。直口,宽平沿内展,长颈,两侧附一对兽首衔环耳。溜肩,鼓腹下垂,圜底,高圈足有阶,外撇。颈部饰两组三行乳钉纹,间以三周凸弦纹为界。M1∶28,口径6.3厘米,腹径11.7厘米,底径8厘米,高21.7 厘米(图七,1;封二,1)。

兽面贯耳铜壶 2件(M2∶4、14),均完整。直口,圆唇,细长颈,溜肩,鼓腹下垂,圈足稍外撇。唇下饰一周蕉叶纹,蕉叶内饰卷草纹。颈部饰一周勾连雷纹,两侧附一对贯耳,贯耳上饰勾连雷纹。颈下部饰三组盾形纹饰,内为一对变形凤鸟纹,下衬雷纹。腹中部饰一周勾连雷纹。足上饰一周“”字纹。M2∶4,口径3.8厘米,腹径9.2厘米,底径6.2厘米,高18.2厘米(图七,2;封二,2)。

炉 2件。

兽首足双耳铜炉1件(M1∶7),微残。直口,方唇,平沿外展,沿上装一对半环形绳纹耳。直腹,平底,下承三兽面蹄形足。腹部以竖棱为界饰六组卷云纹。口径15.8厘米,底径8.6厘米,通高13.2厘米(图八,1;封三,1)。鬲式双耳铜炉 1件(M2∶10),完整。敞口外撇,方圆唇,窄沿,沿上装一对半环形耳,高领,束颈,鼓腹,鬲形底,三柱形足。颈部饰六组饕餮云雷纹。口径11.3厘米,腹径11.3厘米,通高18.2厘米(图八,

2;封三,2)。

4.玉器 2件。

半圆形玉带扣 1件(M1∶35),完整。乳白色,玉质莹润,半圆形,侧面有深凹槽。长2.3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图九,1)。

方形玉带扣 1件(M1∶36),微残。乳白色,玉质莹润,扣环为长方形,长2厘米,宽1.3厘米,厚 0.6厘米(图九,2)。

5.银器 2件。

图九 出土饰物及铜钱1.半圆形玉带扣(M1∶35) 2.方形玉带扣(M1∶36) 3.银耳勺(M1∶11) 4.银发钗(M1∶14) 5.木簪(M1∶12) 6.骨刷(M1∶16) 7.大定通宝 8.政和通宝 9.崇宁通宝

耳勺 1件(M1∶11),完整。整体呈扁长形,尾部尖细,至头部逐渐变宽,颈部收窄,头部呈圆形,大部分氧化为绿色。长9.6厘米,宽 0.4厘米(图九,3)。

发钗 1件(M1∶14),完整。呈“U”形,由一根粗银丝对折而成,弯折处向一侧弯曲,大部分氧化为绿色。长5.8厘米,宽0.8厘米(图九,4)。

6.木簪 1件(M1∶12),已残。深棕色,整体呈圆柱形,微弯,两头破损呈不规则锥形。残长11.6厘米,直径0.5厘米(图九,5)。

7.骨刷 1件(M1∶16),微残。牙黄色,有光泽,整体呈弯曲的扁圆柱形,尾部逐渐扁平,有一月牙状缺口,有烧灼痕迹。头部偏粗,共7个植毛孔,纵向排成一列。长13.7厘米,直径 0.4厘米(图九,6)。

8.铜钱 66枚,锈蚀。

大定通宝 64枚。圆廓方穿,钱文楷书,对读,背文楷书“酉”字。“酉”字位于钱身上部的3枚,位于下部的61枚。钱径2.5厘米,厚0.13厘米(图九,7)。

政和通宝 1枚。圆廓方穿,钱文篆书,对读,光背。钱径2.4厘米,厚0.19厘米(图九,8)。

崇宁通宝 1枚。圆廓方穿,钱文楷书,旋读,光背。钱径3.5厘米,厚0.26厘米(图九,9)。

三、结 语

此次清理的两座墓葬保存较为完整,虽然墓葬结构较为简单,但出土器物较多,器类较为丰富。两墓出土器物的特征大多基本相同,如陶盏M1∶5与M2∶2,瓷碗M1∶6与M2∶1,陶杯 M1∶31与 M2∶15 等。

两座墓葬与其它地区的墓葬也有相近之处。在墓葬形制方面,M1与山西大同金代徐龟墓[1]、河北迁安市开发区金代墓葬M3[2]相近,均为方形穹顶单室砖墓。在出土器物的特征方面,B 型瓷碗(M1∶6、M2∶1)与浙江省丽水市南宋德元年(1275)叶梦登妻潘氏墓出土的瓷碗[3]器形相近,应为南宋时期从南方地区流入;陶杯(M1∶31、M2∶15)与河北迁安市开发区金代墓葬出土的陶杯[2]器形相近;C型Ⅱ式瓷碗(M1∶18)与北京龙泉务瓷窑遗址四期地层出土的瓷碗(G5③∶5)[4]器形相近;鸡腿瓶(M1∶29)与北京先农坛金墓出土的Ⅵ式鸡腿瓶[4]器形相近;“省”字款鸡腿瓶(M1∶19)与河北迁安市开发区金墓出土的鸡腿瓶(M3∶47、M3∶48)[2]器形相近。

两座墓葬出土的铜钱时代最晚为大定通宝,其铸造年代为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墓葬年代应为金代中晚期。两墓相隔仅1.7米,且处于同一地层,墓葬主人应为同一家族。根据出土器物的数量、种类分析,墓主人应为较富足的平民阶层。M1为方形穹顶单室砖墓,此种形制的墓葬在廊坊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当地金代墓葬形制的一个空白,为研究本地区金代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墓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简报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陈卓然研究员的指导,谨致谢意!

发掘:张洪英、杨 光、张 刚、李一萱王淑艳、张 凯、赵 毅

绘图:张 刚、李雅楠

执笔:张 刚

[1]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大同市金代徐龟墓[J].考古,2004(9).

[2]李子春.河北省迁安市开发区金代墓葬发掘清理报告[J].北方文物,2002(4).

[3]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纪年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4]李华.北京地区辽金时期陶瓷器分期[J].文物春秋,2011(6).

猜你喜欢

图五通宝底径
利用和差调换数字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大型卷筒绳槽底径测量方法浅析
一种能准确高效检测齿毂槽底径的检具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中兆通宝涉水直销
“建国通宝”钱考辨
对三州仓“月旦簿”的复原尝试
——兼论“纵向比较复原法”的可行性
通宝局
智者复仇